解卦:君子有解,雷霆之腕摒奸邪(2/2)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作者:常桦 2017-04-13 13:47
脱困境、消除险厄的目的。
这种认识和方法,无疑可以作为人们处事的重要指导原则;对于指导工作,更是具有显而易见的针对性。在消解困境之时,掌舵者除了要自己坚守正道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进正退贤,用刚正的力量来挽救支撑局势,而对于只有害而绝无益的小人奸邪,则必须果断坚决地予以清除。
西周武王去世后,继位的成王年幼,还在襁褓之中。辅政的武王之弟周公担心天下人闻知武王去世而背叛周王朝,便主动替成王代为处理朝政。管叔及蔡叔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于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召公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而代理朝政,是担心天下人背叛周王朝,无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文王、武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忧劳甚久,现在才获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少,为成就周朝大业,我才这样行事。”于是放手辅佐成王,而让他的儿子伯禽代替他受封于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在天下也不算卑贱了。然而我洗一次头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餐饭三次吐出食物,起来接待士人,也还担心失去天下贤人。你到了鲁国,千万不要以国主自居对人骄傲。”
管叔、蔡叔、武庚等果然率领淮夷造反,周公便以成王的名义兴师东征,写作《大诰》。于是诛灭管叔,斩杀武庚,流放蔡叔。收服殷商余民,分封康叔于卫,分封微子于宋,以承奉殷商的祭祀。平定淮夷东土,二年完毕。诸侯盛服。
周公的这种主动以正辅政,消解国家危机于无形中的做法,属于“得中道也”,显然是值得肯定的。不仅如此,他平复管蔡武庚之叛,消除邪恶势力的威胁与隐患,更是一种“射隼,以解悖也”的行为。周公之贤能,古来人皆难有比肩,这恐怕与他的所作所为,多能做到“以正驱邪、解难行道”有关。
与此相反,有一些执政者本身也确实很有政治才能,他们在消解蹇难方面颇有佳绩,但随即却陷入误用小人,以致刚刚取得的好局势难以维持的不妙境地。这种现象,也许可以作为解卦之道的反面教材来给人以教训启示。
齐桓公有三位夫人,称为王姬、徐姬、蔡姬,都没有生儿子。齐桓公喜爱女色,妃嫔众多,有六位如夫人,长卫姬生无诡,少卫姬生惠公元,郑姬生孝公昭,葛嬴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齐桓公和管仲将孝公昭托付宋襄公,立为太子。擅长厨艺的易牙受到长卫姬的宠信,他通过宦者竖刁向桓公献厚礼,此人阴险诡诈,又善于逢迎拍马。有次,为了满足齐桓公的口腹之欲,竟将自己年幼的亲生儿子杀了,做了一盘美味献上。很快,易牙也受到桓公的宠信,桓公答应他立无诡为太子。管仲临死前,特别告诫齐桓公斥退易牙、竖刁等人。齐桓公当时答应了,但在管仲死后,却让易牙、竖刁等人的职位一再升迁。这时五位公子都力图成为太子,局势开始混乱。冬十月初七日,齐桓公去世。易牙进宫,与竖刁凭借桓公宠妾长卫姬的权势杀戮群吏,而立公子无诡为齐君。太子昭投奔宋国。
桓公病时,五位公子各自结党争相争。待桓公死,便相互攻杀,因此宫中空虚无人,无人敢殓尸入棺。桓公尸体腐烂,蛆虫爬出门外。直到十二月初八日,无诡即位,才殓尸入棺讣告诸侯。
齐桓公之所以任用易牙、竖刁等奸邪小人,一方面是因为抗拒不了被他们逢迎侍侯的舒服感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小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殊不知,即使是在局势开始变好的环境中,最可能发生的也是最危险的,就是小人所造成的内部隐患。小人善于隐藏自己的真面目,不同于一般的坏人,很难发现,所以危害也特别大。如果小人的阴谋得逞,让他们窃居了高位,好人就会受难,国将不国,而且会“致寇至”,他日之蹇就会卷土重来。齐桓公作为一个英明而有作为的政治家,身后竟落得如此凄凉,让人对他不能果断驱逐奸邪、消除隐患的做法大为遗憾。
这种认识和方法,无疑可以作为人们处事的重要指导原则;对于指导工作,更是具有显而易见的针对性。在消解困境之时,掌舵者除了要自己坚守正道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进正退贤,用刚正的力量来挽救支撑局势,而对于只有害而绝无益的小人奸邪,则必须果断坚决地予以清除。
西周武王去世后,继位的成王年幼,还在襁褓之中。辅政的武王之弟周公担心天下人闻知武王去世而背叛周王朝,便主动替成王代为处理朝政。管叔及蔡叔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于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召公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而代理朝政,是担心天下人背叛周王朝,无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文王、武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忧劳甚久,现在才获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少,为成就周朝大业,我才这样行事。”于是放手辅佐成王,而让他的儿子伯禽代替他受封于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在天下也不算卑贱了。然而我洗一次头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餐饭三次吐出食物,起来接待士人,也还担心失去天下贤人。你到了鲁国,千万不要以国主自居对人骄傲。”
管叔、蔡叔、武庚等果然率领淮夷造反,周公便以成王的名义兴师东征,写作《大诰》。于是诛灭管叔,斩杀武庚,流放蔡叔。收服殷商余民,分封康叔于卫,分封微子于宋,以承奉殷商的祭祀。平定淮夷东土,二年完毕。诸侯盛服。
周公的这种主动以正辅政,消解国家危机于无形中的做法,属于“得中道也”,显然是值得肯定的。不仅如此,他平复管蔡武庚之叛,消除邪恶势力的威胁与隐患,更是一种“射隼,以解悖也”的行为。周公之贤能,古来人皆难有比肩,这恐怕与他的所作所为,多能做到“以正驱邪、解难行道”有关。
与此相反,有一些执政者本身也确实很有政治才能,他们在消解蹇难方面颇有佳绩,但随即却陷入误用小人,以致刚刚取得的好局势难以维持的不妙境地。这种现象,也许可以作为解卦之道的反面教材来给人以教训启示。
齐桓公有三位夫人,称为王姬、徐姬、蔡姬,都没有生儿子。齐桓公喜爱女色,妃嫔众多,有六位如夫人,长卫姬生无诡,少卫姬生惠公元,郑姬生孝公昭,葛嬴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齐桓公和管仲将孝公昭托付宋襄公,立为太子。擅长厨艺的易牙受到长卫姬的宠信,他通过宦者竖刁向桓公献厚礼,此人阴险诡诈,又善于逢迎拍马。有次,为了满足齐桓公的口腹之欲,竟将自己年幼的亲生儿子杀了,做了一盘美味献上。很快,易牙也受到桓公的宠信,桓公答应他立无诡为太子。管仲临死前,特别告诫齐桓公斥退易牙、竖刁等人。齐桓公当时答应了,但在管仲死后,却让易牙、竖刁等人的职位一再升迁。这时五位公子都力图成为太子,局势开始混乱。冬十月初七日,齐桓公去世。易牙进宫,与竖刁凭借桓公宠妾长卫姬的权势杀戮群吏,而立公子无诡为齐君。太子昭投奔宋国。
桓公病时,五位公子各自结党争相争。待桓公死,便相互攻杀,因此宫中空虚无人,无人敢殓尸入棺。桓公尸体腐烂,蛆虫爬出门外。直到十二月初八日,无诡即位,才殓尸入棺讣告诸侯。
齐桓公之所以任用易牙、竖刁等奸邪小人,一方面是因为抗拒不了被他们逢迎侍侯的舒服感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小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殊不知,即使是在局势开始变好的环境中,最可能发生的也是最危险的,就是小人所造成的内部隐患。小人善于隐藏自己的真面目,不同于一般的坏人,很难发现,所以危害也特别大。如果小人的阴谋得逞,让他们窃居了高位,好人就会受难,国将不国,而且会“致寇至”,他日之蹇就会卷土重来。齐桓公作为一个英明而有作为的政治家,身后竟落得如此凄凉,让人对他不能果断驱逐奸邪、消除隐患的做法大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