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夏衍
《茅盾散文集》作者:茅盾 2017-04-13 13:42
夏衍同志:昨看《早春二月》后,曾述鄙见,归途在车中又反复思之,兹走笔再渎,供诸同志参考。
一、如何看待萧涧秋、陶岚两个人物?我以为萧与陶有同又有不同。两人都有反抗旧社会的气骨,是其相同处;但萧则湖海飘零多年,有徘徊莫知所从之概,陶则与世隔绝、骤接新思潮,故多勇往直前之气。萧之追求真理,已有年所,故托尔斯泰主义已先入为主,当票与陶岚相遇时(亦即与文嫂相遇时),表面上或主观上虽似一徘徊歧途者,然而潜意识中,托尔斯泰主义实占上风。陶则猛一觉醒,正值大革命前夜,风云澎湃,陶只有被卷入之可能,而无彷徨徘徊之余地。然而陶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还不到能侃侃而谈,折服萧之地步。现在我没时间取柔石原作分析此两个人物之精神状态,或许原作对萧、陶之性格描写,未如此明朗,然我们不妨在影譬如此发展他们。何则?因为如此发展了他们,虽与原作有出入,但对当时现实,固无抵牾也。
二、如果我们肯定了上面的论点,于是:A、强调萧之思以个人力量挽救人间苦难之思想而又自怀疑(择一适当镜头加几句简炼的话语,或对陶倾诉,或独白);B、如何处理文嫂?文嫂是一个善良的家庭妇女,负着旧礼教的包袱。镇中的谣言使她痛苦,然而温顺的性格和生活的穷困又使她不忍也不能毅然拒绝萧的照顾和温情。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文嫂,则在阿宝病死,萧来探望时的一段对话,可以略加修改为:萧劝文嫂再嫁,而且暗示有人会牺牲自行接受她,文嫂暗示“此人”另有意中人,她何必损人(破坏了陶岚的恋爱)而不利己?(怀疑萧未必能终爱,而自己将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如何看待萧涧秋、陶岚两个人物?我以为萧与陶有同又有不同。两人都有反抗旧社会的气骨,是其相同处;但萧则湖海飘零多年,有徘徊莫知所从之概,陶则与世隔绝、骤接新思潮,故多勇往直前之气。萧之追求真理,已有年所,故托尔斯泰主义已先入为主,当票与陶岚相遇时(亦即与文嫂相遇时),表面上或主观上虽似一徘徊歧途者,然而潜意识中,托尔斯泰主义实占上风。陶则猛一觉醒,正值大革命前夜,风云澎湃,陶只有被卷入之可能,而无彷徨徘徊之余地。然而陶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还不到能侃侃而谈,折服萧之地步。现在我没时间取柔石原作分析此两个人物之精神状态,或许原作对萧、陶之性格描写,未如此明朗,然我们不妨在影譬如此发展他们。何则?因为如此发展了他们,虽与原作有出入,但对当时现实,固无抵牾也。
二、如果我们肯定了上面的论点,于是:A、强调萧之思以个人力量挽救人间苦难之思想而又自怀疑(择一适当镜头加几句简炼的话语,或对陶倾诉,或独白);B、如何处理文嫂?文嫂是一个善良的家庭妇女,负着旧礼教的包袱。镇中的谣言使她痛苦,然而温顺的性格和生活的穷困又使她不忍也不能毅然拒绝萧的照顾和温情。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文嫂,则在阿宝病死,萧来探望时的一段对话,可以略加修改为:萧劝文嫂再嫁,而且暗示有人会牺牲自行接受她,文嫂暗示“此人”另有意中人,她何必损人(破坏了陶岚的恋爱)而不利己?(怀疑萧未必能终爱,而自己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