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11)(2/2)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作者:周天 2017-04-13 12:08
这一点,康熙心里似乎是清楚的。所以他曾对大臣们说:“曹寅、李煦用银之处甚多,朕知其中情由。”(李煦同曹寅一样,也曾多次接驾。)康熙当然知道亏欠钱粮是件大事,所以在曹寅生前,一而再、再而三嘱付他要设法补完。例如康熙四十九年九月初二,他就在曹寅的奏折上批道:“两淮情弊多端,亏空甚多,必要设法补完,任内无事方好,不可疏忽。千万小心,小心,小心,小心!”这四个“小心”,充分表露出康熙的焦急和关切之情。可是,这么多的钱粮,曹寅确实是“拆骨难完”,只能遗恨终天了。曹寅死后,康熙为了保全曹家,采取了一系列很不寻常的措施。他先是让曹寅的儿子连生继任江宁织造,加授主事职衔并改名曹颙。康熙很看重曹颙,说他文武全才,在包衣子嗣中,无一人如他者,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可惜曹颙在任才二年就病故了,康熙为此十分痛惜。曹寅只有曹颙这么一个儿子,曹颙一死,后继无人,康熙又叫内务府总管去问李煦,要李煦务必在曹寅兄弟曹荃的诸子中,找到能奉养曹颙之母如同生母之人才好,结果物色到曹荃第四子营频。这曹頫本来就被曹寅夫妇收养的。于是康熙下旨将曹頫作为曹寅的嗣子,继任江宁织造,也给主事职衔。这样的“天高地厚之恩”,确实是“亘古所无”的了。
康熙对曹颊,也十分关心爱护。他曾在曹颊的奏折上批道:“你家中大小事为何不奏闻?”后又在曹颊请安的奏折上批道:“尔虽无知小孩,……虽不管地方之事,亦可以所闻大小事,照尔父密密奏闻,是与非朕自有洞鉴。就是笑话也罢,叫老主子笑笑也好。”口气十分亲切。当时曹頫确实还是一个不到弱冠之年的“黄口孺子”。
为了帮助曹颐和曹頫补完亏欠的钱粮,康熙先是让李煦代管盐差一年,以所得银两代曹家赔补。康熙还在李煦的奏折上批道:“惟恐日久尔若变了,只为自己,即犬马不如矣!”后又让御史李陈常以两淮盐课余银代赔。据李煦和曹颓给康熙的奏折,所亏欠的钱粮均已补完,曹颙还奏请把余银三万六千两献给康熙“养马”。康熙朱批道:“当日曹寅在日,惟恐亏空银两不能完,近身没之后,得以清了,此母子一家之幸。余剩之银,尔当留心,况织造费用不少,家中私债想是还要,朕只要六千两养马。”康熙是把余银三万两赏给曹颙了。可奇怪的是,雍正皇帝上台后,又追查曹、李两家的亏欠,曹頫在雍正二年正月初还上奏折请求分三年补完亏欠,奏折中有“惟有感泣待罪,只知清补钱粮为重,其余家口妻孥,虽至饥寒迫切,奴才一切置之度外,在所不顾”等等的话。可见这时的曹家,为了赔补亏欠,景况已十分凄惨的了。到雍正五年,雍正下令查封曹頫家产,经当时的江宁织造隋赫德仔细清查,曹家除房屋土地外,“余则桌椅、床杌、旧衣零星等件及当票百余张”而已。一个在康熙年间声势显赫的钟鸣鼎食之家,落得如此结果和下场,这也是康熙本人所始料不及的。
总之,曹家的兴衰和康熙有密切的关系,而小说《红楼梦》所描写的,正是一个大家族的兴衰。此中奥妙,就留给读者来体味吧。
(取材自《清圣祖实录》、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所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
32.钟爱乾隆
乾隆皇帝名弘历,是雍正第四个儿子,生得天庭饱满,身材修长,自幼就十分聪慧。雍正带他到圆明园见康熙,康熙一见,惊喜异常,就留在宫中读书,对他爱护备至。他随庶吉士福敏读书,跟贝勒允禧学骑射,又向庄亲王允禄学火器,文才武艺,都有成就。有一次,他随康熙去围猎,叫侍卫把熊引来。他刚上马,熊就突然向他扑来,左右侍卫都惊慌失措,连马也惊叫起来,他却不慌不忙,从容自如。康熙在旁边忙亲自开枪射杀了熊。康熙见他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胆量,特别是那种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气度,更是不同寻常。回到帐中,康熙就对在场的和妃说:“此子命极贵重,福气将超过我。”由此对乾隆更加钟爱。据说,康熙之所以传位于雍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偏爱乾隆。雍正是托了这个儿子的福才得以登上皇帝宝座。
康熙对曹颊,也十分关心爱护。他曾在曹颊的奏折上批道:“你家中大小事为何不奏闻?”后又在曹颊请安的奏折上批道:“尔虽无知小孩,……虽不管地方之事,亦可以所闻大小事,照尔父密密奏闻,是与非朕自有洞鉴。就是笑话也罢,叫老主子笑笑也好。”口气十分亲切。当时曹頫确实还是一个不到弱冠之年的“黄口孺子”。
为了帮助曹颐和曹頫补完亏欠的钱粮,康熙先是让李煦代管盐差一年,以所得银两代曹家赔补。康熙还在李煦的奏折上批道:“惟恐日久尔若变了,只为自己,即犬马不如矣!”后又让御史李陈常以两淮盐课余银代赔。据李煦和曹颓给康熙的奏折,所亏欠的钱粮均已补完,曹颙还奏请把余银三万六千两献给康熙“养马”。康熙朱批道:“当日曹寅在日,惟恐亏空银两不能完,近身没之后,得以清了,此母子一家之幸。余剩之银,尔当留心,况织造费用不少,家中私债想是还要,朕只要六千两养马。”康熙是把余银三万两赏给曹颙了。可奇怪的是,雍正皇帝上台后,又追查曹、李两家的亏欠,曹頫在雍正二年正月初还上奏折请求分三年补完亏欠,奏折中有“惟有感泣待罪,只知清补钱粮为重,其余家口妻孥,虽至饥寒迫切,奴才一切置之度外,在所不顾”等等的话。可见这时的曹家,为了赔补亏欠,景况已十分凄惨的了。到雍正五年,雍正下令查封曹頫家产,经当时的江宁织造隋赫德仔细清查,曹家除房屋土地外,“余则桌椅、床杌、旧衣零星等件及当票百余张”而已。一个在康熙年间声势显赫的钟鸣鼎食之家,落得如此结果和下场,这也是康熙本人所始料不及的。
总之,曹家的兴衰和康熙有密切的关系,而小说《红楼梦》所描写的,正是一个大家族的兴衰。此中奥妙,就留给读者来体味吧。
(取材自《清圣祖实录》、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所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
32.钟爱乾隆
乾隆皇帝名弘历,是雍正第四个儿子,生得天庭饱满,身材修长,自幼就十分聪慧。雍正带他到圆明园见康熙,康熙一见,惊喜异常,就留在宫中读书,对他爱护备至。他随庶吉士福敏读书,跟贝勒允禧学骑射,又向庄亲王允禄学火器,文才武艺,都有成就。有一次,他随康熙去围猎,叫侍卫把熊引来。他刚上马,熊就突然向他扑来,左右侍卫都惊慌失措,连马也惊叫起来,他却不慌不忙,从容自如。康熙在旁边忙亲自开枪射杀了熊。康熙见他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胆量,特别是那种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气度,更是不同寻常。回到帐中,康熙就对在场的和妃说:“此子命极贵重,福气将超过我。”由此对乾隆更加钟爱。据说,康熙之所以传位于雍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偏爱乾隆。雍正是托了这个儿子的福才得以登上皇帝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