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生生神学章节目录 > 第五章 汪维藩神学思想的特点(5)

第五章 汪维藩神学思想的特点(5)(2/2)

生生神学作者:袁益娟 2017-04-13 10:53
世代。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保罗一方面要求信徒诚实“无伪”、“无可指摘”、作神“无瑕疵”的儿女;另一方面要求他们像“明光”(光体)照耀,将“生命之道”表明出来(腓立比书2:15-16)。汪维藩指出,这就参与了社会的转化,促进了世风的向上,而促进世风向上,是基督徒的一个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就个人的人生经历而言,祸福、险夷、顺逆、成败等等之转化,也都是一种“场有”,反面的、负面的遭遇,每每更有助于人的老练与成熟。“万事都互相效力”,即临到基督徒的正面的、负面的一切事,都在起一种灵性上的造就作用,“为要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马书8:28)。这里谈的也是“场有”的动态转化问题汪维藩中国新约诠释学创建之刍议见:汪维藩的博客——汪维藩的神学言说。

    第四节  圣经诠释的方法(二)

    (7)经典诠释

    汪维藩说,“经典诠释学”主要指中国古代经典的诠释之学,潘德荣教授在《经典与诠释》中指出“理”是朱熹哲学的本体论概念和经典诠释的形上依据。借鉴这一理论,汪维藩认为圣经的本体,则是“道”——太初与神同在的“道”,成了肉身的“道”,内住于信者的“生命之道”(约翰福音1:1-14;约翰一书1:1-4),这就是圣经诠释的形上依据和本体依据同上。

    (8)和合诠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创建了“和合学”哲学体系,主要论述“和合之真及所蕴含的内涵”:以“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则”作为21世纪人类的最大原理和最高价值,以对应并化解现代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冲突——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元素、要素的相互冲突。汪维藩将“和合学”移植于圣经诠释,他发现,新约原本就是很讲“和合”的。其一,强调“因信称义”,正在于解决神人之间的和好,并消除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民族界限。这一教义的精髓在于:“藉基督耶稣的血”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为要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One new man)……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One body),与上帝和好了”(以弗所书2:11-16)。而成就人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和睦的,则是那位被称为“和睦”(Eireenee, Peace)的基督耶稣(以弗所书2:14小字)。其二,就信徒与非信徒的关系来说,保罗三次要求信徒处理好同非信徒的关系:(1)“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踊跃)去作”(罗马书12:17);(2)“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马书12:18);(3)“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加拉太书6:10)。这三处的“众人”,都是指全社会的人。其三,就教内的团契生活而言,保罗对问题的处理也和中国传统“和而不同”、“殊途同归”、“百虑一致”等观念颇为近似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