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汪维藩的神学思想(1)
《生生神学》作者:袁益娟 2017-04-13 10:53
第四章 汪维藩的神学思想(1)
第三节 道成肉身,作仆人、作祭司
——汪维藩的基督论在基督教中,基督是主,是神,是上帝,是救主,是神的儿子,旧约藉以预表基督的职分有君王、先知、祭司与仆人,而汪维藩所体认到、所看到的耶稣基督的职分,主要是仆人和祭司,他所认识,所追随的乃是一位“道成了肉身”,“作仆人”、“作祭司”的基督。他体认到耶稣基督已经用被钉于十字架的受苦受死对君王职分作了新的解释,已经用献上自己为赎罪祭的祭司职分代替了他的君王职分;他看到耶稣基督大量的所言所行体现出了服事人的“仆人”职分和将上帝的洪恩带给人类的“祭司”职分。汪维藩说,“道成了肉身作仆人,作祭司,这就是中国教会探索、认识、体验并实践的神学中心与特色所在”汪维藩中国教会神学思考之特色金陵神学志,1991(复)第13期,笔者认为,这同样也是汪维藩基督论的中心和神学思考的特色所在。
道成肉身
汪维藩在《要道问答》中对“道成肉身”作了这样的解释:
“‘道’是指太初与 神同在的圣子,道成肉身就是‘ 神在肉身显现’,‘成为人的样式’(参提前3:16;腓2:7-8);乃是天上的、属灵的,肉眼不能看见的 神,成为地上的、物质的、有形有体的人,在人的性情与人的形体中显现神,这就是耶稣基督。所以耶稣基督既有完全的神性,又有完全的人性。”汪维藩要道问答上海: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198818
道成肉身的基督是当代中国教会在基督论上共同的主题,中国基督教神学家丁光训、沈以藩等都强调基督的道成肉身,丁光训先生认为:“道成肉身不是进入一个完全异己的世界,它是上帝对创造的肯定,也是上帝拯救人类的途径。”丁光训中国的神学群众运动,金陵神学志,(复)第1期沈以藩先生指出:“主道成肉身,参加世俗生活,这并没有降低道,反而祝圣了世俗生活,彰显了神的荣耀。”沈以藩中国教会在神学思考中,金陵神学志,(复)第9期
继承这一传统,在汪维藩的神学著述中同样充满了道成肉身的基督。不同于西方思辨式的“道成肉身”论,和中国大多数神学家一样,他对于道如何成为肉身的问题不感兴趣,甚或认为那就不成其为问题,而是很自然的接受了基督具有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的教义。汪维藩承认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这种天人一体的思维逻辑使得中国人觉得道成肉身是自然而然的,并不是什么很难理解的奥秘。他说:
“在上帝的儿子基督耶稣身上,既有完全的神性,又有完全的人性。具有‘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和‘天人统一’之思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节 道成肉身,作仆人、作祭司
——汪维藩的基督论在基督教中,基督是主,是神,是上帝,是救主,是神的儿子,旧约藉以预表基督的职分有君王、先知、祭司与仆人,而汪维藩所体认到、所看到的耶稣基督的职分,主要是仆人和祭司,他所认识,所追随的乃是一位“道成了肉身”,“作仆人”、“作祭司”的基督。他体认到耶稣基督已经用被钉于十字架的受苦受死对君王职分作了新的解释,已经用献上自己为赎罪祭的祭司职分代替了他的君王职分;他看到耶稣基督大量的所言所行体现出了服事人的“仆人”职分和将上帝的洪恩带给人类的“祭司”职分。汪维藩说,“道成了肉身作仆人,作祭司,这就是中国教会探索、认识、体验并实践的神学中心与特色所在”汪维藩中国教会神学思考之特色金陵神学志,1991(复)第13期,笔者认为,这同样也是汪维藩基督论的中心和神学思考的特色所在。
道成肉身
汪维藩在《要道问答》中对“道成肉身”作了这样的解释:
“‘道’是指太初与 神同在的圣子,道成肉身就是‘ 神在肉身显现’,‘成为人的样式’(参提前3:16;腓2:7-8);乃是天上的、属灵的,肉眼不能看见的 神,成为地上的、物质的、有形有体的人,在人的性情与人的形体中显现神,这就是耶稣基督。所以耶稣基督既有完全的神性,又有完全的人性。”汪维藩要道问答上海: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198818
道成肉身的基督是当代中国教会在基督论上共同的主题,中国基督教神学家丁光训、沈以藩等都强调基督的道成肉身,丁光训先生认为:“道成肉身不是进入一个完全异己的世界,它是上帝对创造的肯定,也是上帝拯救人类的途径。”丁光训中国的神学群众运动,金陵神学志,(复)第1期沈以藩先生指出:“主道成肉身,参加世俗生活,这并没有降低道,反而祝圣了世俗生活,彰显了神的荣耀。”沈以藩中国教会在神学思考中,金陵神学志,(复)第9期
继承这一传统,在汪维藩的神学著述中同样充满了道成肉身的基督。不同于西方思辨式的“道成肉身”论,和中国大多数神学家一样,他对于道如何成为肉身的问题不感兴趣,甚或认为那就不成其为问题,而是很自然的接受了基督具有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的教义。汪维藩承认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这种天人一体的思维逻辑使得中国人觉得道成肉身是自然而然的,并不是什么很难理解的奥秘。他说:
“在上帝的儿子基督耶稣身上,既有完全的神性,又有完全的人性。具有‘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和‘天人统一’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