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扁平化的正义(2)
《坏世界研究》作者:赵汀阳 2017-04-11 04:28
第六节 扁平化的正义(2)
罗尔斯对正义概念的修改基于“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的创造性设计。无知之幕是一个纯属想象的人为条件,它定义了一个不真实但很有理论意义的游戏。引入无知之幕这一博弈条件意在制造人人平等完全公平的博弈环境,由此迫使人们“仅凭理性”去做出真正合理的选择。由客观环境迫使人们做出正确选择,这比孟子或康德要求人们“凭良心”做出选择要可靠得多。事实上良心或善良意志之类是最不可靠的事情之一。按照罗尔斯想象,无知之幕这一“完全公平的”博弈环境所定义的初始状态中的博弈各方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完全无视别人的利益,又都充分理性,而无知之幕完全遮蔽了博弈各方的利益、身份、地位和偏好,人人对自身状况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与他人在各方面的差异,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价值观点以及所处社会和时代Rawls:A Theory of Justice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p137。相当于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甚至不知“魏晋”。在这样条件下,人们无须以良心去思考问题,也无法以自己特殊利益为准去思考问题,只好按照风险规避原则(博弈的首要原则)去设想一种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至于落入悲惨处境的社会制度。据说在无知之幕的公平条件下,人们理性选择的社会制度必定表现“公平正义”的两条基本原则Rawls:A Theory of Justice1971,p60, p302:(1)最大均等个人自由原则。人人都有平等权利去拥有最大程度的基本自由,而且,每个人的自由与他人的自由相容。(2)分配的平等原则。其中包括两个原则:1) 差异原则(the difference principle,其实是优待原则或偏袒原则),说的是,既然社会和经济上总是存在不平等,那么就必须使之对处境最差的人最有利;并且2) 所有的职务和机会应该向所有人平等开放。还有一条次序规则:原则(1)即自由原则优先于原则(2)即平等原则,就是说,如果两条原则形成冲突,自由原则必须优先被满足。罗尔斯相信,这就是人们实际上需要的正义。
罗尔斯设计虽然有趣,但有许多疑点。首先,在博弈条件的设计上,博弈方被假定为只有思维(mind)而没有心(heart),这种理解在单纯经济学中或许合适,但对于解释社会和生活则是严重缺陷。社会中许多根本冲突是心的冲突而不是利益冲突,而且没有理由证明物质利益比精神价值更重要。罗尔斯在规定“人人都需要的”基本物品时就忽视了精神需要,这对于人和生活都是歪曲,因为生活根本不是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罗尔斯对正义概念的修改基于“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的创造性设计。无知之幕是一个纯属想象的人为条件,它定义了一个不真实但很有理论意义的游戏。引入无知之幕这一博弈条件意在制造人人平等完全公平的博弈环境,由此迫使人们“仅凭理性”去做出真正合理的选择。由客观环境迫使人们做出正确选择,这比孟子或康德要求人们“凭良心”做出选择要可靠得多。事实上良心或善良意志之类是最不可靠的事情之一。按照罗尔斯想象,无知之幕这一“完全公平的”博弈环境所定义的初始状态中的博弈各方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完全无视别人的利益,又都充分理性,而无知之幕完全遮蔽了博弈各方的利益、身份、地位和偏好,人人对自身状况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与他人在各方面的差异,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价值观点以及所处社会和时代Rawls:A Theory of Justice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p137。相当于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甚至不知“魏晋”。在这样条件下,人们无须以良心去思考问题,也无法以自己特殊利益为准去思考问题,只好按照风险规避原则(博弈的首要原则)去设想一种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至于落入悲惨处境的社会制度。据说在无知之幕的公平条件下,人们理性选择的社会制度必定表现“公平正义”的两条基本原则Rawls:A Theory of Justice1971,p60, p302:(1)最大均等个人自由原则。人人都有平等权利去拥有最大程度的基本自由,而且,每个人的自由与他人的自由相容。(2)分配的平等原则。其中包括两个原则:1) 差异原则(the difference principle,其实是优待原则或偏袒原则),说的是,既然社会和经济上总是存在不平等,那么就必须使之对处境最差的人最有利;并且2) 所有的职务和机会应该向所有人平等开放。还有一条次序规则:原则(1)即自由原则优先于原则(2)即平等原则,就是说,如果两条原则形成冲突,自由原则必须优先被满足。罗尔斯相信,这就是人们实际上需要的正义。
罗尔斯设计虽然有趣,但有许多疑点。首先,在博弈条件的设计上,博弈方被假定为只有思维(mind)而没有心(heart),这种理解在单纯经济学中或许合适,但对于解释社会和生活则是严重缺陷。社会中许多根本冲突是心的冲突而不是利益冲突,而且没有理由证明物质利益比精神价值更重要。罗尔斯在规定“人人都需要的”基本物品时就忽视了精神需要,这对于人和生活都是歪曲,因为生活根本不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