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被自由误导的自由(1)
《坏世界研究》作者:赵汀阳 2017-04-11 04:28
第三节 被自由误导的自由(1)
权利的形而上学深层问题表现为自由,权利就是获得合法承认的自由。形而上学的自由和政治自由的意义虽然不同,但密切相关,权利的种种困惑源于自由的困惑。在自由的复杂路径中,自由迷失了自身。形而上学的自由是与必然性相对的概念,它意味着:一个人在可能的条件下对可能的事情做出自我决定的选择。必然之事是别无选择的唯一事情,而可能之事就是存在多种选择的事情。在可能选择的范围内,一个人想做x并且做了x,这是纯粹意义上的自由。这种自由虽然符合人们对个人自主性的直观,但暗含许多混乱。在“我想做x就做了x”这一自由直观中,“想要”是一个颇为混乱的事情。想要可以是主观意愿(want),也可以是客观需要(need)。主观意愿只是偏好,客观需要则是真实利益。假如以主观意愿为准,那么,自由选择有可能选择了对自己实际不利的事情,比如有人自愿选择了吸毒。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意味着:我自愿想做x就做了x,无论x是好是坏。这种自由最充分表现了一个人的完全独立自主。但这种彻底的自由蕴含着“选择错误或坏事的权利”,这难免令人不安。
苏格拉底早就指出:无人自愿犯错误。他的意思是说,人人都愿意选择对自己好的事情,可是人们往往缺乏关于好事情的知识,因此难免不知好歹地做出错误选择,但无论如何,只要人们知道了什么是真正好的,就肯定不会选择坏的事情。苏格拉底这个问题显然制造了大麻烦,他自己苦恼的是找不到判别好坏的“真正知识”,而且那种真正的知识还未必存在,没准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知识。还有比苏格拉底烦恼更麻烦的事情: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什么被认为是真正的需要,这就更糊涂了。需要(need)未必都是客观的,有时候与主观标准或主观意愿(want)是不可分的,比如说,人们一般认为,好死不如赖活是真正的需要,可文天祥偏认为“照汗青”才真正可取。还可以考虑与苏格拉底假设相反的情况:假定某人知道什么是他真正需要的,但他仍然故意选择错误的事情。比如有人明知贪污难逃法律惩罚,但仍然选择了贪污。这样是否算是自由选择?假如按照德国先验哲学的标准,这当然不是自由的,因为他受到**的支配和奴役。但这种理论上很漂亮的纯粹自由缺乏真实性。假定只有超越了因果关系成为不受任何**支配的纯粹的人才有自由,这种自由也许是最彻底的,可也是无意义的,因为不存在纯粹的人,纯粹的自由又有什么用?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是这个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权利的形而上学深层问题表现为自由,权利就是获得合法承认的自由。形而上学的自由和政治自由的意义虽然不同,但密切相关,权利的种种困惑源于自由的困惑。在自由的复杂路径中,自由迷失了自身。形而上学的自由是与必然性相对的概念,它意味着:一个人在可能的条件下对可能的事情做出自我决定的选择。必然之事是别无选择的唯一事情,而可能之事就是存在多种选择的事情。在可能选择的范围内,一个人想做x并且做了x,这是纯粹意义上的自由。这种自由虽然符合人们对个人自主性的直观,但暗含许多混乱。在“我想做x就做了x”这一自由直观中,“想要”是一个颇为混乱的事情。想要可以是主观意愿(want),也可以是客观需要(need)。主观意愿只是偏好,客观需要则是真实利益。假如以主观意愿为准,那么,自由选择有可能选择了对自己实际不利的事情,比如有人自愿选择了吸毒。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意味着:我自愿想做x就做了x,无论x是好是坏。这种自由最充分表现了一个人的完全独立自主。但这种彻底的自由蕴含着“选择错误或坏事的权利”,这难免令人不安。
苏格拉底早就指出:无人自愿犯错误。他的意思是说,人人都愿意选择对自己好的事情,可是人们往往缺乏关于好事情的知识,因此难免不知好歹地做出错误选择,但无论如何,只要人们知道了什么是真正好的,就肯定不会选择坏的事情。苏格拉底这个问题显然制造了大麻烦,他自己苦恼的是找不到判别好坏的“真正知识”,而且那种真正的知识还未必存在,没准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知识。还有比苏格拉底烦恼更麻烦的事情: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什么被认为是真正的需要,这就更糊涂了。需要(need)未必都是客观的,有时候与主观标准或主观意愿(want)是不可分的,比如说,人们一般认为,好死不如赖活是真正的需要,可文天祥偏认为“照汗青”才真正可取。还可以考虑与苏格拉底假设相反的情况:假定某人知道什么是他真正需要的,但他仍然故意选择错误的事情。比如有人明知贪污难逃法律惩罚,但仍然选择了贪污。这样是否算是自由选择?假如按照德国先验哲学的标准,这当然不是自由的,因为他受到**的支配和奴役。但这种理论上很漂亮的纯粹自由缺乏真实性。假定只有超越了因果关系成为不受任何**支配的纯粹的人才有自由,这种自由也许是最彻底的,可也是无意义的,因为不存在纯粹的人,纯粹的自由又有什么用?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