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老子英雄儿好汉?章节目录 > 第十五章 来自民间的二世君,父子两人都是太上皇(4)

第十五章 来自民间的二世君,父子两人都是太上皇(4)(2/2)

老子英雄儿好汉?作者:张志君 2017-04-10 23:00
是亲生父子,在对待皇位问题上也绝不会有半点客气,看看清代康熙皇帝是如何与他的儿子们就此博弈的,肯定会认为我此言不虚。

    后人认为宋高宗主动退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精神和**上寻找一种解脱。

    宋高宗在位一共36年,可以说一直处在一个巨大历史旋涡的中心地带。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被金国士兵俘虏到遥远的北国,他自身时时背负着“迎回二帝,光复河山”的道义重托,而当时南宋的国力又确实不具备直捣敌国黄龙的能力,所以宋高宗时时感觉到来自“主和派”和“主战派”给他施加的各种压力。“主战派”时时明里暗里埋怨他主和,忘记了父母、兄弟还在敌人的手里;“主和派”则一直埋怨他重用岳飞等主战派将领,认为不能轻起边衅,否则后患无穷。这让宋高宗“和”也不是,“战”也不是。

    此时,南宋军队刚刚在采石矶大败金**队,趁这个机会见好就收,不会让人觉得他把一个烂摊子留给了继承人,同时,自己也卸下了不堪重负的包袱。

    二是想给非亲生子留下感恩的空间。

    赵昚再好,也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高宗必须采用非常之举才能让不是自己亲生的赵昚对他发自内心地感恩戴德。如果到了自己坐不动皇位的时候再传位给赵昚,那可能就把好事变成了坏事。赵构的这个做法应当说还是非常聪明的,至少比后来许多一直老死到床箦上才恋恋不舍地交班的人聪明。

    三是遵循家族惯例。

    要说人家老赵家,那可是有当“太上皇”的光荣传统的。早在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南下攻宋时,赵构的老爸徽宗赵佶就传位给赵构的哥哥赵桓,而自称太上皇。其后,赵构的养子赵昚又提前交班给儿子赵惇,自己甘当太上皇。可谓一门三代太上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