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思 写吧,留下生命中最青春的风采(3)
《我们应该怎样写作文》作者:费凡 等著 2017-04-10 17:35
李圣思 写吧,留下生命中最青春的风采(3)
看了上面这些,我想聪明的读者一定已经有自己的感悟了吧。最后就用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讲了三年的一个故事结束这一篇的讨论吧:一次,哥伦布在出席一个宴会时,有人出了一道题目:谁能把鸡蛋立起来,并保证它不倒掉。在场宾客面面相觑,没人想得出来怎么做。哥伦布走上前去,只用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将鸡蛋立了起来——他把鸡蛋下部磕碎了,鸡蛋稳稳地立了起来。满场哗然。是的,你可以不屑这种“小伎俩”,你可以说这种方法谁都会。但是,在别人做出来之前,你想到过吗?看来,创新不是做到做不到的问题,而是想到想不到的问题。
巧构篇 妙构思,巧设计,智取胜强攻
一涧飞瀑,碎琼乱玉,造就这胜景的不是水;一地竹影,摇曳生姿,练就此势的不是风。没有侧立千尺的绝壁,好水难为瀑;没有临风飘举的翠竹,劲风不生姿。
——摘自《读者》
在一篇可以成为优秀作文的习作里,娴熟的语言技巧和飞扬的文采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严谨的行文结构。如果说语言是血肉,那么,结构就是骨架。脱离了结构或是结构不完整,再好的语言也只是空中楼阁。
传统的作文对文体有较严格的要求,一般而言,考试多以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为主。而记叙文的结构大多以“六要素”为中心展开。一般开头是一个简单的前奏,方法也多种多样,比如“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倒叙入题,抚今追昔”……然后进入正文的展开部分。此时强调的是叙事的具体、清晰。一般沿着“开端——发展——**——结局”这样的脉络进行。其中可以采取插叙的手法引入景物描写,展现事件发生时周围的环境,同时也有烘托氛围、暗示主人公心理状态的作用。而**此情此景以外的事件,比如说触景生情产生的一段回忆、对往事的追思、对故人的怀念等,则可以使文章在不同时空穿梭,打破时间、地域的界限。总之,这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重点所在,记叙文怎么出彩,全看如何展开。接下来是结尾。俗话说“虎头凤尾”,一个好的结尾使文章读起来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一个失败的结尾可能会使整篇文章功亏一篑。对于记叙文来说,结尾往往不再是单纯的记叙,而是要求有一定的议论,所谓“升华主题”。如果能在这一部分就整个事件做适当的精彩“点评”,那就是画龙点睛之笔,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至于议论文,文章结构则更为“模式化”。最典型的议论文分为引论、本论、结论(又叫总论)三部分,即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思路。一般来说,引论的要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论题,避免太多的铺垫。在这一点上,就不如记叙文灵活。而到了本论部分,则又分为两个大的层次:“摆事实”、“讲道理”。其中,摆事实又叫做“例证”,就是用事例来支持引论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这里的“事例”又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了上面这些,我想聪明的读者一定已经有自己的感悟了吧。最后就用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讲了三年的一个故事结束这一篇的讨论吧:一次,哥伦布在出席一个宴会时,有人出了一道题目:谁能把鸡蛋立起来,并保证它不倒掉。在场宾客面面相觑,没人想得出来怎么做。哥伦布走上前去,只用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将鸡蛋立了起来——他把鸡蛋下部磕碎了,鸡蛋稳稳地立了起来。满场哗然。是的,你可以不屑这种“小伎俩”,你可以说这种方法谁都会。但是,在别人做出来之前,你想到过吗?看来,创新不是做到做不到的问题,而是想到想不到的问题。
巧构篇 妙构思,巧设计,智取胜强攻
一涧飞瀑,碎琼乱玉,造就这胜景的不是水;一地竹影,摇曳生姿,练就此势的不是风。没有侧立千尺的绝壁,好水难为瀑;没有临风飘举的翠竹,劲风不生姿。
——摘自《读者》
在一篇可以成为优秀作文的习作里,娴熟的语言技巧和飞扬的文采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严谨的行文结构。如果说语言是血肉,那么,结构就是骨架。脱离了结构或是结构不完整,再好的语言也只是空中楼阁。
传统的作文对文体有较严格的要求,一般而言,考试多以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为主。而记叙文的结构大多以“六要素”为中心展开。一般开头是一个简单的前奏,方法也多种多样,比如“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倒叙入题,抚今追昔”……然后进入正文的展开部分。此时强调的是叙事的具体、清晰。一般沿着“开端——发展——**——结局”这样的脉络进行。其中可以采取插叙的手法引入景物描写,展现事件发生时周围的环境,同时也有烘托氛围、暗示主人公心理状态的作用。而**此情此景以外的事件,比如说触景生情产生的一段回忆、对往事的追思、对故人的怀念等,则可以使文章在不同时空穿梭,打破时间、地域的界限。总之,这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重点所在,记叙文怎么出彩,全看如何展开。接下来是结尾。俗话说“虎头凤尾”,一个好的结尾使文章读起来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一个失败的结尾可能会使整篇文章功亏一篑。对于记叙文来说,结尾往往不再是单纯的记叙,而是要求有一定的议论,所谓“升华主题”。如果能在这一部分就整个事件做适当的精彩“点评”,那就是画龙点睛之笔,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至于议论文,文章结构则更为“模式化”。最典型的议论文分为引论、本论、结论(又叫总论)三部分,即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思路。一般来说,引论的要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论题,避免太多的铺垫。在这一点上,就不如记叙文灵活。而到了本论部分,则又分为两个大的层次:“摆事实”、“讲道理”。其中,摆事实又叫做“例证”,就是用事例来支持引论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这里的“事例”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