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我生来一贫如洗(2/2)
《25位商业领袖: 影响世界的商业领袖》作者:闻天 2017-01-17 00:44
~1998年这场世纪豪赌的惨烈程度来看,索罗斯对于攫取金钱的狂热程度已经达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
可是另一方面,和一些富豪相比,索罗斯显得很俭朴,没有游艇、高级轿车和私人飞机,出外旅行,他乘普通民航飞机,自己招出租车,甚至搭巴士。他还是一位大慈善家。1984年他在匈牙利建立了第一个东欧基金会,又于1987年建立了苏联索罗斯基金会。
现在他为基金会网络提供资金,这个网络在31个国家中运作,遍及中欧和东欧,前苏联和中部欧亚大陆,以及南非、海地、危地马拉和美国。这些基金会致力于建设和维持开放社会的基础结构和公共设施。索罗斯也建立了其他较重要的机构,如中部欧州大学和国际科学基金会。
虽然索罗斯的出发点也许不全是为了解救贫苦人民于水火,可是,他近10年来在此类人道主义事业上已经出资 40 亿美元,从事的项目包括治疗俄罗斯监狱中流行的肺结核病,支持津巴布韦持不同政见者,在美国建立收容所等。就我们已知的确切数目而言,他每年的捐款数额已经与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不相上下。
一方面是慷慨解囊,另一方面是无孔不入地攫取金钱,索罗斯堪称是天才与魔鬼的结合体。
“除草”行动
因亚洲金融危机中翻云覆雨的非凡手段而被斥作“金融大鳄”的索罗斯,近年来又咬上了美国现任总统布什。他在一些主要竞选州筹资并出资1000万建立了一个名为“美国人走到一起来”ACT 的组织,以阻止布什连任。这一系列计划被命名为“除草行动“(布什英文即是“Bush”,灌木丛,荆棘草之意)。
从青年时代就一直迷恋卡尔·波普尔的“开放社会”理论的索罗斯,一贯支持建立一个全球的开放社会,他指责布什现任政府利用“9·11”恐怖袭击扩张势力、滥用职权、破坏文明自由,而未就建立一个更加和平与平等的世界而努力。
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索罗斯信誓旦旦地说:“击败布什是我今后的中心任务。” 当被问及为了把布什拉下总统的宝座,是否可以倾其所有时,索罗斯毫不犹豫地说:“如果能确保布什下台,我就干!”
这种“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作风,换了别人,根本就是螳臂当车,而对索罗斯而言,却不是玩笑。尽管他除了自己的资金以外几乎不管理其他任何资金,但是只要他在有线电视上现身10分钟,就足以撼动市场。很多人指控他动摇了世界货币的稳定,是破坏国家经济的罪魁祸首。
长久以来,索罗斯在金融方面的传奇般的作为,也是依据政治舞台上的风吹草动做出判断的。索罗斯尤其擅长关注下列情况:当重大经济或者社会问题的走势即将转变成危机(但还没有转变)并全面爆发之时,政客、财长和要员们对之做出的试探性的、片面的反应。由此可见,他不但掌握了世界经济的运转规律,而且还领会到了美国政界人士的行事动机。
另外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索罗斯的钱。从1969年到2000年(在后12年里,索罗斯得到了德鲁肯米勒的鼎力相助),索罗斯的旗舰基金创造了年均31%的回报率,该基金只在4年前出现过亏损(2000年因为技术股崩盘成为亏损年之一)。
如今,他的基金公司管理下的资金接近120亿美元:其中,他的旗舰基金量子捐赠基金(Quantum Endowment fund)管理74亿美元。尽管索罗斯坚称量子基金中有许多外部投资者,但曾在他的基金公司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都认为,74亿美元资金中的绝大部分属于索罗斯及其家族成员所有。
所以,向政治水潭里投入的那区区几千万美元,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也许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富可敌国”了。
悯人忧天的思想者
其实,索罗斯虽然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主要以其金融方面的“成就”而闻名,但他绝不是一位只问经济不问世事的专家,而是在社会、哲学、伦理等方面颇有见地的具有很强人文色彩的思想者。
早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时期,他就一直迷恋着哲学。他谦虚地称自己为“蹩脚的哲学家”。事实上,他不仅在他所谓的“金融实验室“里呼风唤雨,而且他还本能地把他的一些哲学理论植根于金融领域。索罗斯的好友,波兰法律学者威克托·奥夏滕斯基(Wiktor Osiatynski)说:“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把他当作是一位捐款人来认真对待,但却很少有人真正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
1987年,他出过一本《金融炼金术》, 可惜看得懂的人很少,曾有人讽刺说依靠看着这本书来治疗失眠。大多数读者更愿意从书里领会到索罗斯攫取金钱的手段,而不想花脑筋去看他大谈什么“反射理论”。这令他极为厌烦。
索罗斯在一所医学院向医科学生和医学专家们谈生命和死亡的问题时,对当代医学领域中的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批判。例如,当代医学的发展,往往让人临终时在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在一大群陌生的穿白大褂医护人员的注视和忙碌中离开这个世界,他认为这是非人性化的场面,人本来应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拉着亲人的手走向彼岸。而作为一位金融专家,在面向医学专家们讨论医学发展和生与死关系这样的伦理学问题,也充分表现出索罗斯思考范围的广泛。
索罗斯始终具有令人惊诧的两面性,正如他在他的著作《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中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市场参与者,我关心的是市场价值,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一个公民,我关心的是社会价值,即人类和平、思想自由和社会正义。”
引用一句古谚,乔治·索罗斯总是“艺高人胆大”。他凭借在货币方面的深思熟虑,独自对抗英格兰银行,使他作为一个熟练专门款项操作的亿万富翁而在商业圈里广为人知。不过他已经从爱拿政治开刀的金融天才转变为一个慈善家。他现在利用他的资本网络,每年支出5亿美元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和经济进程。
可是另一方面,和一些富豪相比,索罗斯显得很俭朴,没有游艇、高级轿车和私人飞机,出外旅行,他乘普通民航飞机,自己招出租车,甚至搭巴士。他还是一位大慈善家。1984年他在匈牙利建立了第一个东欧基金会,又于1987年建立了苏联索罗斯基金会。
现在他为基金会网络提供资金,这个网络在31个国家中运作,遍及中欧和东欧,前苏联和中部欧亚大陆,以及南非、海地、危地马拉和美国。这些基金会致力于建设和维持开放社会的基础结构和公共设施。索罗斯也建立了其他较重要的机构,如中部欧州大学和国际科学基金会。
虽然索罗斯的出发点也许不全是为了解救贫苦人民于水火,可是,他近10年来在此类人道主义事业上已经出资 40 亿美元,从事的项目包括治疗俄罗斯监狱中流行的肺结核病,支持津巴布韦持不同政见者,在美国建立收容所等。就我们已知的确切数目而言,他每年的捐款数额已经与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不相上下。
一方面是慷慨解囊,另一方面是无孔不入地攫取金钱,索罗斯堪称是天才与魔鬼的结合体。
“除草”行动
因亚洲金融危机中翻云覆雨的非凡手段而被斥作“金融大鳄”的索罗斯,近年来又咬上了美国现任总统布什。他在一些主要竞选州筹资并出资1000万建立了一个名为“美国人走到一起来”ACT 的组织,以阻止布什连任。这一系列计划被命名为“除草行动“(布什英文即是“Bush”,灌木丛,荆棘草之意)。
从青年时代就一直迷恋卡尔·波普尔的“开放社会”理论的索罗斯,一贯支持建立一个全球的开放社会,他指责布什现任政府利用“9·11”恐怖袭击扩张势力、滥用职权、破坏文明自由,而未就建立一个更加和平与平等的世界而努力。
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索罗斯信誓旦旦地说:“击败布什是我今后的中心任务。” 当被问及为了把布什拉下总统的宝座,是否可以倾其所有时,索罗斯毫不犹豫地说:“如果能确保布什下台,我就干!”
这种“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作风,换了别人,根本就是螳臂当车,而对索罗斯而言,却不是玩笑。尽管他除了自己的资金以外几乎不管理其他任何资金,但是只要他在有线电视上现身10分钟,就足以撼动市场。很多人指控他动摇了世界货币的稳定,是破坏国家经济的罪魁祸首。
长久以来,索罗斯在金融方面的传奇般的作为,也是依据政治舞台上的风吹草动做出判断的。索罗斯尤其擅长关注下列情况:当重大经济或者社会问题的走势即将转变成危机(但还没有转变)并全面爆发之时,政客、财长和要员们对之做出的试探性的、片面的反应。由此可见,他不但掌握了世界经济的运转规律,而且还领会到了美国政界人士的行事动机。
另外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索罗斯的钱。从1969年到2000年(在后12年里,索罗斯得到了德鲁肯米勒的鼎力相助),索罗斯的旗舰基金创造了年均31%的回报率,该基金只在4年前出现过亏损(2000年因为技术股崩盘成为亏损年之一)。
如今,他的基金公司管理下的资金接近120亿美元:其中,他的旗舰基金量子捐赠基金(Quantum Endowment fund)管理74亿美元。尽管索罗斯坚称量子基金中有许多外部投资者,但曾在他的基金公司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都认为,74亿美元资金中的绝大部分属于索罗斯及其家族成员所有。
所以,向政治水潭里投入的那区区几千万美元,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也许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富可敌国”了。
悯人忧天的思想者
其实,索罗斯虽然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主要以其金融方面的“成就”而闻名,但他绝不是一位只问经济不问世事的专家,而是在社会、哲学、伦理等方面颇有见地的具有很强人文色彩的思想者。
早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时期,他就一直迷恋着哲学。他谦虚地称自己为“蹩脚的哲学家”。事实上,他不仅在他所谓的“金融实验室“里呼风唤雨,而且他还本能地把他的一些哲学理论植根于金融领域。索罗斯的好友,波兰法律学者威克托·奥夏滕斯基(Wiktor Osiatynski)说:“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把他当作是一位捐款人来认真对待,但却很少有人真正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
1987年,他出过一本《金融炼金术》, 可惜看得懂的人很少,曾有人讽刺说依靠看着这本书来治疗失眠。大多数读者更愿意从书里领会到索罗斯攫取金钱的手段,而不想花脑筋去看他大谈什么“反射理论”。这令他极为厌烦。
索罗斯在一所医学院向医科学生和医学专家们谈生命和死亡的问题时,对当代医学领域中的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批判。例如,当代医学的发展,往往让人临终时在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在一大群陌生的穿白大褂医护人员的注视和忙碌中离开这个世界,他认为这是非人性化的场面,人本来应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拉着亲人的手走向彼岸。而作为一位金融专家,在面向医学专家们讨论医学发展和生与死关系这样的伦理学问题,也充分表现出索罗斯思考范围的广泛。
索罗斯始终具有令人惊诧的两面性,正如他在他的著作《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中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市场参与者,我关心的是市场价值,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一个公民,我关心的是社会价值,即人类和平、思想自由和社会正义。”
引用一句古谚,乔治·索罗斯总是“艺高人胆大”。他凭借在货币方面的深思熟虑,独自对抗英格兰银行,使他作为一个熟练专门款项操作的亿万富翁而在商业圈里广为人知。不过他已经从爱拿政治开刀的金融天才转变为一个慈善家。他现在利用他的资本网络,每年支出5亿美元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和经济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