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中国城市口水战章节目录 > 长三角“第二城”

长三角“第二城”(2/2)

中国城市口水战作者:中国城市口水战 2017-01-24 00:46
,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300亿元和4700亿元,占全省份额的四分之一强。

    如果比较理性地看问题,作为十朝古都,南京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显著的科教优势使其仍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只欠一个“快”字。而南京也终于开始发力,明确提出“南京的定位也很明确:接受上海辐射,形成新辐射的江苏省会城市”。而“南京1小时都市圈”成功地将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滁州六城市以轻轨和高速公路规划在内,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南京人看来,赶超苏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近年来,南京经济发展比较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南京经济圈”的发展比过去更快。作为长江下游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散中心,南京在产业布局、人才积累、科技竞争力、经济国际化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与上海、武汉、重庆一道,构成了长江流域四大区域经济中心。这种独特的地位,使南京既直接接受上海辐射,又向外、主要是向西传递辐射和直接辐射的综合功能。为此,江苏省还提出了三级中心城市的总体格局,一级中心城市只有一个:南京;二级中心城市有五个:苏州、无锡、常州、徐州、连云港。据此可以肯定地说,苏州的经济腾飞获得了未来规划中的肯定,而南京亦未失去它的龙头老大位置。

    所以,尽管上海经济中心的辐射力到南京已经很弱了,但南京可以比较到位地承接和延伸上海的辐射,从而成为长三角地区向中部省份辐射的一个“中转加油站”,并使长三角未来发展有了更广阔的腹地空间。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富民强市”,要做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甚至做,几乎已经成为南京人的共识。而历来不称“经济中心城市”的南京,第一次将“充满经济活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写进自己的城市报告中。由此,南京人跳出南京,开始了构建区域经济中心的新实践。

    南京,不再怀旧,而是勇敢地选择了再次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