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章节目录 > 佘太君隐居于海外吗?

佘太君隐居于海外吗?

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作者: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2017-01-24 00:39
    北宋杨家将在中国民间,特别是在太行山东西的农村是非常为人熟知的,谈起有关杨家将的故事传说,几乎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近年,山西和河北还分别摄制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杨家将》电视连续剧,杨家将故事更走遍了中国和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伦理观的,人们提及杨家将,必先提到两位创始人,一个是老令公杨继业;一个是老令婆佘赛花、佘采花,即鼎鼎有名的佘太君。就是这两位英雄,在山西柳林庙湾的七星庙私订终身,结成夫妇,生下英俊有为的七子二女,七子又娶了七个本领高强的媳妇;虽然是七房一脉,但杨家此后毕竟是盘根错节,根深叶茂,人口越来越多了,形成了举世闻名的“杨家将”了。杨家将的组成有两部分,一是杨门男将;一是杨门女将。但杨家将出现不久,就阴盛阳衰,因为自老令公和六子或死或失之后,杨家将这支常胜军全仗女将,而统率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就是佘太君,就是她老人家领导有方,运筹得体,杨家将得以继续生存扩大,而且是一代胜似一代,担负起保国安民的重担。因此,这位天波府清风无佞楼杨家将的第一把手有很高的威信,她的声誉传播朝野中外,察其根由,还是自己具备受尊重和敬仰的条件:一是她文武俱备,论武从小就练就一身好本领,在佘塘关就代父带兵,打败敌军。因为久历戎机,有经验也有理论认知,辽国吕军师摆阵,多人不识,杨六郎也以“阵图异常,臣罕见也”,“想臣之母,或得闻其概,乞陛下召来问之”

    (《杨家将演义》)。足见她有非凡之才,他人莫能及也,二是她能以身作则。就宗法制度的家长制而言,杨家将自是忠孝传家的理想模式。而她这个大家长不是凭宗法地位,而是靠自己身体力行。国有难,她义不容辞,带头出征,骑马上阵,不服老也不卖老。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她是杨门最佳的样板人物,何况又是将才、帅才,因而即使百岁挂帅,儿孙们也是由衷拥护的。三是她很有人情味,杨门男将有一特点,很多是临阵经不起对方姑娘倾吐恋情而大胆结秦晋之好的。她不阻止杨宗保招亲且为其保释,并承认穆桂英是“真吾孙媳也”。虽然自己曾始作俑,但却不似他人一过中年,就会忘却少年事,一味指责儿孙荒唐的了。

    佘太君的形象,表现了杨门的一片赤胆忠心,不愧为农耕社会人们心目中的女中豪杰。

    今人考证,佘太君确有其人。她就是杨业妻子折氏,即折太君。晋北方言,析、佘谐音。折氏乃陕西府州(府谷)世族。自五代以来,折氏父子公孙多有掌兵符的,如折嗣伦、折从阮、折德(户衣)、折御勋和折御卿等,折太君为折德(户衣)之女,与宋初官居府州团练使折御勋和屡败契丹的永安节度使折御卿等为兄弟行。乾隆《保德州志》、康基田《晋乘搜略》均提及:保德州南40里折窝村有折太君墓。毕沅《关中金石记》也说:“折太君,德(户衣)之女,杨业之妻也。墓在保德州折窝村”(《折武恭公克行神道碑跋》)。叶落归根,可见她是回葬于老家的。因此郝树侯教授肯定了折太君其人其事,“山西保德折窝村有折太君墓”、“折太君为女英雄,善于骑射,勇于作战,曾帮助立过战功”(《杨业传》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8 月出版)。

    佘太君什么年纪时去世,死在何时,史无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