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北朝时期人口有多少?(2/2)
《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作者: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2017-01-24 00:39
现了大幅度下降,户数从西晋太康元年的140 多万下降到不足100 万户。公元318 ——319 年,黄河流域建立了前赵、后赵和前凉。此时关东地区约有60多万户,关中、陇西、河西地区约有10多万户,石勒为王的20郡估计户口不会少于30多万户,关中各少数民族的六七万户。这期间,中国北部的户数约120 万户左右,其口数约有800 万人左右。公元329 ——352 年间,这一时期北部人口有所增长。前燕的户数超过80万以上,估计口数400 万。从后赵到冉魏,关中和关东户口数也不下600 万人。此时总户数约180 万户,口1200万人左右。公元352——383 年,中国北方的人口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超过了西晋太康初年的数字,估计其口数在1800万到2000万上下。公元370 年以后,前秦分别消灭了北方的前凉和代,社会的安定又使户口激增。淝水之战前苻坚下令:“悉发诸州公私马,人十丁遣一兵,……
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从苻坚所发兵员来看,近90万士卒,按十丁遣一计算,全国的丁男在900 万以上,加上老弱妇幼,全国当时人口约在2300万左右。这是在东汉之后,北方人口的最高数额。公元383 年淝水之战后,由于前秦失败,北方统一局面又告结束,继之是政权林立的混战局面,先后出现了12个割据政权。此时,慕容德统治下的南燕,户数不下35万,口近200 万,鲜卑乞伏国仁统治下的西秦户数约20万,人口约有100万。羌族姚苌割据后秦地区约有60万户,口数300 万人。
拓跋魏的势力范围人口约40万户,200 万人左右。此外凉州约有25万户,河北辽宁约有40万户,据上述统计,在公元400 年前后,中国北方人口在200 万户以下,口数接近1000万人。所以,十六国时期的人口发展状况是呈马鞍型,而非如王育民文中所说,十六国后期“北方户口处于回升之中”,当时户口的发展状况经历了减少——增长———减少三个阶段,直至北魏正光年间北方的户口数字,仍未恢复到东汉永和五年时期的水平。
《魏书。食货志》云:十六国时期,“赋役不周,户口错乱”,未能留下具体的户口记录;北魏正光前全盛时期的户口,因永安末“尔朱之乱”,官司文簿散佚不存而失载;仅见于《魏书。地形志》的东魏武定之世的户口数字,也多残阙不全;《通典》所载北周大象中户口,又有不实之处。因而整个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户口,仅见片鳞半爪,难窥全豹,至今无法详究。
(傅丰渭)
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从苻坚所发兵员来看,近90万士卒,按十丁遣一计算,全国的丁男在900 万以上,加上老弱妇幼,全国当时人口约在2300万左右。这是在东汉之后,北方人口的最高数额。公元383 年淝水之战后,由于前秦失败,北方统一局面又告结束,继之是政权林立的混战局面,先后出现了12个割据政权。此时,慕容德统治下的南燕,户数不下35万,口近200 万,鲜卑乞伏国仁统治下的西秦户数约20万,人口约有100万。羌族姚苌割据后秦地区约有60万户,口数300 万人。
拓跋魏的势力范围人口约40万户,200 万人左右。此外凉州约有25万户,河北辽宁约有40万户,据上述统计,在公元400 年前后,中国北方人口在200 万户以下,口数接近1000万人。所以,十六国时期的人口发展状况是呈马鞍型,而非如王育民文中所说,十六国后期“北方户口处于回升之中”,当时户口的发展状况经历了减少——增长———减少三个阶段,直至北魏正光年间北方的户口数字,仍未恢复到东汉永和五年时期的水平。
《魏书。食货志》云:十六国时期,“赋役不周,户口错乱”,未能留下具体的户口记录;北魏正光前全盛时期的户口,因永安末“尔朱之乱”,官司文簿散佚不存而失载;仅见于《魏书。地形志》的东魏武定之世的户口数字,也多残阙不全;《通典》所载北周大象中户口,又有不实之处。因而整个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户口,仅见片鳞半爪,难窥全豹,至今无法详究。
(傅丰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