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章节目录 > 有没有李岩其人?

有没有李岩其人?(2/2)

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作者: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2017-01-24 00:39
》、《明史》、《甲申纪事》、《鹿樵纪闻》、《爝火录》、

    《小腆纪年附考》等等史籍,均有李岩事迹的记载,说明李岩这个历史人物是不能轻易否定的。

    争论焦点之二是李岩的亲属关系。肯定李岩有其人的一派认为,李岩是兵部司马李精白之子,其历史依据是《流寇志》、《明季北略》、《明史》等书都记载着这一段史实。吴伟业的《绥寇纪略》也说:“杞县举人李岩者,初名信,熹庙大司马(即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也”;今人刘弢在《也评〈甲申三百年祭〉》中,在承认李岩存在的前提下,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李岩不是李精白之子,但《明季北略》中记载的“父某,进士”的说法是正确的。

    否认李岩其人的一派指出:明兵部尚书李精白是安徽阜阳人。康熙年间编订的《阜阳县志》中,进士李祖旦对李精白家世作过一番考证。李精白确有两个儿子,次子鹤孙早死,长子孙,后改名栩,曾参与镇压河南农民起义军,崇祯十五年被起义军袁时中所杀,根本不可能去参加什么起义军。

    争论焦点之三是“李公子是谁”。有一种说法认为李岩即李自成。他们引用顾炎武在《明季实录》中所附录的苍梧兄《西阳杂笔》:“闯贼名自成,一名炎,米脂人。”《程氏宗谱》卷三载:“程九伯于顺治元年甲申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明末曹应昌写的《上高记旃先生书》里也提到李自成:“且闻其更名李兖,以应孩儿兑上之谣。”(见《蔬堂遗文》)“炎”“延”

    “充”三字读音与“岩”相同或相近,这恐怕不会是偶然的巧合吧。据此,今人顾诚等认为,早期传说中的“李公子”或李岩,往往指的是李自成。如彭时亨在《中兴制寇策》中有这样一段话:“彼所称李公子者,……据中原,吞江汉,袭三秦,凌晋跨蜀,奄有四国,如建瓴然。虽古帝王之成功,不若是速矣,则民心使然也。”另有刘尚友的《定思小记》,他在记载李自成起义时这样说:“愚民幸灾乐祸,俱言李公子至,贫人给银五两,往往如望岁焉。”

    但清初不少史家不相信这种说法,吴伟业在《绥寇纪略》卷九写到李岩和宋献策归自成后,接着说:“自成大悦,过城不杀,因以所掠散饥民。民多归之,号为李公子仁义兵。传闻者认为自成,不知有李岩也。”计六奇在《明季北略》卷二十三说:“时此年饥旱,官府复严刑厚敛,(百姓)一闻童谣,咸望李公子至矣。第愚氓认李公子即闯王,而不知闯王乃自成也。”

    明清的各种史籍,对于李岩的记载,时有矛盾。而史学家们又根据自己手头掌握的史书材料,各执一说,使得李岩至今还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王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