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玉和尚是否李自成?(2/2)
《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作者: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2017-01-24 00:39
十四年左目中箭,被称“瞎贼”,而那画像左目未吵,可见与李自成无关。第二,夹山现存的三块石碑,并不证明李自成终于夹山,而只能证明确有奉天玉其人。第三,《东阁梅》中“徐听三公话政猷”之句,无非按题作诗,悬拟之辞,并不指实,且李自成也未置三公。第四,李自成早已称帝,为“李万岁爷”,并“至死不去僭号”,他不隐用帝号,而用王号称“奉天玉”,也不可信。据考察,奉天玉和尚是顺治年间从四川云游到石门县夹山寺来的云游和尚,原籍和出家前的俗名都无可查考。他到夹山以后,眼见这所唐代古刹除宋朝的一口洪钟外已荡然一空,乃大发善心,沿门托钵,并得到清朝官绅的多方支持,使夹山寺在他死前已粗具规模。无论是他初来时的抛头露面、沿门托钵,还是后期的结交官府、广收门徒,都恰恰证明了这位清初老和尚不可能是“逃禅隐居”的农民军领袖李自成。
也有人认为,奉天玉和尚是明朝遗臣。第一,根据《弘律奉天大和尚塔铭》,奉天玉的身分与李自成不符,而与明朝遗臣相合。首先,奉天玉是清朝县官请来的和尚,一定是有名望、并与官场有关系的人;其次,《塔铭》作者刘萱,是忠于明朝的遗臣,不可能为农民领袖李自成写铭。第三,从1981年冬湖南慈利县新发现的《野拂墓碑》也可证明。碑文记载野拂“久恨权阉”、“敢逐寇林”、“方期恢复中原”,这些词句可以看出野拂是痛恨宦官的明朝武官。而野拂与奉天玉关系密切,并“事之甚谨”,可见奉天玉也是明朝遗臣。有人还认为,所以会出现李自成禅隐之说,是因为李自成的死带有很
大的偶然性。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领袖,虽在抗清中接连失利,但仍大军在握,怎么会突然死在不是劲敌的乡民程九伯之手?因而必然引起人们的各种猜测:同情者,不愿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结局太惨,于是产生了李自成削发为僧、高寿善终之说;而仇恨者,则编造出神杀、崇祯索命等胡言,并为某些稗史汇编录用。
总之,奉天玉和尚究系何人,李自成最终是否出家,至今仍是一个谜。(谢宝耿)
也有人认为,奉天玉和尚是明朝遗臣。第一,根据《弘律奉天大和尚塔铭》,奉天玉的身分与李自成不符,而与明朝遗臣相合。首先,奉天玉是清朝县官请来的和尚,一定是有名望、并与官场有关系的人;其次,《塔铭》作者刘萱,是忠于明朝的遗臣,不可能为农民领袖李自成写铭。第三,从1981年冬湖南慈利县新发现的《野拂墓碑》也可证明。碑文记载野拂“久恨权阉”、“敢逐寇林”、“方期恢复中原”,这些词句可以看出野拂是痛恨宦官的明朝武官。而野拂与奉天玉关系密切,并“事之甚谨”,可见奉天玉也是明朝遗臣。有人还认为,所以会出现李自成禅隐之说,是因为李自成的死带有很
大的偶然性。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领袖,虽在抗清中接连失利,但仍大军在握,怎么会突然死在不是劲敌的乡民程九伯之手?因而必然引起人们的各种猜测:同情者,不愿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结局太惨,于是产生了李自成削发为僧、高寿善终之说;而仇恨者,则编造出神杀、崇祯索命等胡言,并为某些稗史汇编录用。
总之,奉天玉和尚究系何人,李自成最终是否出家,至今仍是一个谜。(谢宝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