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章节目录 > 孙恩、卢循的水上活动与五斗米道有关吗?

孙恩、卢循的水上活动与五斗米道有关吗?(2/2)

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作者: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2017-01-24 00:39
,起义军采取的策略便是立足海岛,伺机渡海进攻。历史上他们曾经三进三出海岛,其中一次竟有20万人同时入海,可以推测平时如果没有适当的后勤准备是不可能轻易做到这一点的。而从史书记载来看,孙恩、卢循每次战事遇到挫折退入海中,东晋王朝的官兵大都停止追击,而在沿海要冲设防,力图堵截住起义军再次渡海攻击内陆。因此,退保海岛的战略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起到了保护起义军主力的作用。然而,海岛狭小、贫瘠的土地毕竟难以承受过多人口的压力,孙恩、卢循起义军也正是在这一因素的驱使之下不断地渡海再沿江沿河深入内地,以补充人力、物力的不足,并试图推翻东晋王朝的统治。

    也许是由于孙恩、卢循起义军从一开始就频繁地往来于江海水面之上的缘故,孙恩、卢循及其部下一直长于水战而弱于陆战,这也是他们始终不敢过多地远离水面登岸上陆的原因之一。在现存的各种关于孙恩、卢循起义军的资料中,对于水战的记载明显多于陆战的记载,即便是陆战也常常有起义军的舰船以弓矢支援、掩护陆军等情况发生。孙恩在其力量达到极盛的时候,能够同时调集起“战士十余万,楼船千余艘”,溯江而上,直逼东晋都城建康。即使在孙恩战败自杀以后,由卢循率领的起义军残部仍能千里迢迢“浮海”攻占广州城,并招兵买马,分两路浮江东进,击败由刘毅率领的2 万东晋水军主力,恢复到战舰千余、兵士10万的旧观。反观其对手东晋王朝的军队,则一直避免与起义军在水上决战,而是想方设法筑栅拦水,或在关键要塞依水设置堡垒,逼孙恩、卢循的军队上岸作战。好几次起义军兵逼建康,只是因为高大的楼船逆风逆水行驶困难,加上风雨交加,给养不济或者疫病流行,才不得不主动停止了进攻。总之,东晋军队只有在陆上才能稍占上风,而孙恩、卢循率领的起义军也一直在水上占有优势。这场起义的最终失败,是由于东晋军队偷袭了已经失去了海上根据地的起义军的后方,使登岸进攻建康屡遭挫折而又疲惫不堪的卢循大军“无所归投”,仓惶之中匆忙后撤南下,结果进入东晋军主力的包围圈,被彻底击败的。从中人们不难理解到,坚持水面作战对孙恩、卢循的起义军来说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因而要竭力避免陆上作战。

    孙恩、卢循起义军尽管总是在江海水面上活动,但他们前后的行动目的都是为了推翻东晋王朝,占领其首都建康。因此,他们与那种单纯以江海水面为掩护而杀人越货的海盗有本质的区别,不能简单地因为历史记载中称之为“海贼”而断定他们是海盗。但问题是他们的水上活动究竟与五斗米道有关吗?(丁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