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章节目录 > 第四节 古希腊戏剧

第四节 古希腊戏剧(2/2)

《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作者:《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 2017-01-24 00:35
志和英雄行为鼓舞人们面对厄运;但也通过他的毁灭宣扬了神力不可抗拒。人的意志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的思想,表现了雅典自由民面对正萌发的社会危机的矛盾心理:一方面相信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担忧愤懑。

    亚里斯多德认为《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悲剧的典范。剧中的悲剧冲突、悲剧性格和悲剧效果集中表现了希腊悲剧的特点。这部剧作结构复杂,布局严密巧妙,一环紧扣一环。作者从追查凶手这件事入手,写发生在忒拜王宫前的事,把几十年的事件演变交待清楚,解开了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疑团。剧中运用了动机与效果相反的手法,每一种想帮助他得到解脱的努力,都为他的有罪提供了新的证据。妻子为了使他不信先知的话,说出了前夫被杀死的地点,而这正好是他杀死一个老人的地方;报信人要帮他解除娶母之虑,告诉他与养父母无血缘关系,反而泄露了他的身世。妻子和报信人都提到婴儿脚跟钉了钉子。剧情发展很快,而且是俄狄浦斯亲自加速悲剧的完成。他逼着先知讲谁是凶手,他不顾妻子的阻止,逼着仆人讲婴儿的来历,眼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万丈深渊。发现自己是凶手固然不幸,更可怕的是“杀父娶母”预言的应验。因此,有人说没有任何一部希腊悲剧比《俄狄浦斯王》更为痛苦与可怕。亚里斯多德在谈到悲剧情节安排的两大要素(除了“激动人心”以外)是“发现”与“突转”——即情节向相反方向转化——的时候指出,《俄狄浦斯王》中的“发现”为最佳,因为它与“突转”同时出现。的确,俄狄浦斯“发现”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俄狄浦斯本人。主人公的最终自我发现导致剧情的颠倒乾坤的转变。从表面看,案件的逐步澄清构成剧情的基本线索,而实际上,俄狄浦斯对自己的发现才是主要的表现内容。就艺术结构而言,《俄狄浦斯兰》不仅在题材上围绕着一个谜语展开,而且,从它的序幕、展开、结局来看,它本身就是以谜语的形式构成的。发现、突转相互呼应,与作品的谜语结构融为一体,从而成为一种剧情发展的逆转模式——即正面意义向反面意义的转化。索福克勒斯通过合理的布局和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的“突转”和“发现”,揭开矛盾,推向**,最后引导到惊心动魄的结局。

    索福克勒斯对希腊悲剧艺术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他首先在悲剧中采用第三个演员,加强了戏剧对白与动作。他的悲剧,矛盾冲突尖锐,结构精巧紧凑。他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欧里店得斯(公元前485?一前406年)在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中最富于民主精神。他与索福克勒斯生活在同一时期,但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内战期间写成的,因此反映的是雅典政治经济危机时的思想意识。他研究哲学,深受当时进步的哲学派别——智者学派的影响,故而有“舞台上的哲学家”之称。他对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的弊端有更深的认识,在作品中能广泛触及当时的社会矛盾。他也以神话传说为创作题材,但他改变了原来故事的面目,希腊诸神在他的笔下失去了神圣的光圈,古代英雄也被写成一些自私无耻的小人。

    相传欧里庇得斯写了92部剧本,保存下来的有18部。内战问题和家庭问题在他的剧中占最重要的地位,民主思想也表现得最为充分。其他还涉及僭主**问题,奴隶问题,贫富分化问题,妇女问题等。当时雅典对盟邦采取高压政策,强迫中立的城邦加入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米洛斯不愿加入,雅典便扫荡了这个小岛。诗人痛恨雅典的残酷,在扫荡的第二年就上演了《特洛亚妇女》,写特洛亚被攻陷后的惨象,影射雅典对米洛斯人的屠杀。剧作最后借海神的口警告发动侵略战争的人绝没有好下场。体现欧里庇得斯创作最高成就的是他那12部深切关注妇女命运的戏剧作品。在英雄时代和氏族社会解体时期,妇女的地位还相当高,荷马史诗中的妇女还有相当的自由。到公元前6世纪一前5世纪,私有制的发展使家庭制度巩固下来,婚姻已经固定为一夫一妻制,此时,妇女的地位大大降低,有的妇女不堪压迫,起来反抗,造成了很多家庭悲剧。欧里庇得斯同情妇女,对男女不平等进行了批判,他的代表作悲剧《美狄亚》可谓欧洲最早提出妇女问题的悲剧作品。该剧取材于希腊的神话传说。美狄亚抛弃了家庭,帮助伊阿未取得了金羊毛,还抛弃乡土,同他私奔,甚至砍死阻拦自己的兄弟。但伊阿宋却抛弃了她,要和国王的女儿结婚。美狄亚陷入了无君无国无家无亲的绝境。被践踏的人格激怒了她,她决定报复。她杀死了国王和公主,又亲手杀死了两个儿子,乘龙车离去。美狄亚是一个有勇有谋、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女性,她的极端的报复行为和她的悲剧命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品最大的成功集中体现在美狄亚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的描绘方面。如美狄亚对伊阿宋由爱及恨、又由恨及怒的心理状态,亲手杀死儿子的时候的矛盾的情感活动波澜等等,在欧里庇得斯笔下都有深入细腻的展示和描写。欧里庇得斯有欧洲“心理戏剧鼻祖”之称。

    欧里庇得斯对希腊悲剧发展的主要贡献是写实手法和心理刻画,尤其是后者。他在心理描写上更接近现代人,因而他的艺术经验对后世影响更大。

    三大悲剧家的作品全面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社会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他们的创作鲜明体现出古代希腊悲剧艺术由形成到成熟的发展轨迹:人物方面,埃斯库罗斯笔下神性多于人性;索福克勒斯是理想化的英雄神仙、王公贵族;欧里庇得斯笔下则是“真实的人物”,虽然也采用神话传说,但现实性较强。命运观方面,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的主题,三位悲剧作家都强调和肯定人的力量和反抗,但埃斯库罗斯相信命运,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物,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索福克勒斯心目中,命运已不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但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正直的、坚强的英雄敢于和命运抗争是值得同情、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欧里庇得斯却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人物活动内容方面,埃斯库罗斯的悲剧带有史诗性;索福克勒斯重视人物性格,表现人物行动;欧里庇得斯在展示人物性格的同时,进一步突出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美学风格方面,埃斯库罗斯的悲剧具有庄严雄浑之美,在悲壮中具有豪放的美学特质;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具有严峻之美,在庄重中具有高雅的美学特质;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具有流畅通俗之美,在质朴中具有细腻的美学特质。悲剧艺术方面,埃斯库罗斯创造了“三部曲”或“三联剧”;素福克勒斯突破了“三联剧”;欧里庇得斯都是单独的剧本。埃斯库罗斯增加了第二个演员,索福克勒斯增加了第三个演员,欧里庇得斯则没有具体的限制。

    二、希腊喜剧

    希腊喜剧是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的产物。在民主制危机时,以揭露社会矛盾、讽刺现实为主题的喜剧便兴盛起来。

    古希腊喜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比悲剧现实性强,特别是旧喜剧,针砭时弊,甚至直接批评当权者。喜剧情节荒诞离奇,风格幽默滑稽,表演形式轻松,但主题是严肃的。

    古希腊喜剧的发展分为3个时期:古典时期的旧喜剧;中期喜剧;希腊化时期的新喜剧。

    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46年一前385年)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喜剧作家,旧喜剧的代表作家,恩格斯称他为“喜剧之父”。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他站在自耕农的立场上,向往繁荣时期的民主制国家。他的喜剧触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他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最关心,他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他的反战喜剧中最著名的是《阿卡亲人》。雅典农民狄开俄波里斯厌恶战争,私下与斯巴达人讲和,遭到一些阿卡亲人的反对。他争辩说,战争是由相互争利引起的,不全是斯巴达人的过错,战争只对少数政治野心家和将领有利。最后狄开俄波利斯与主战派将领比武得胜,得意地回家,主战派将领却身负重伤。剧本用闹剧手法指出只有停止战争,人民才能幸福地生活。

    阿里斯托芬也批评了当时的哲学和艺术,在《云》中嘲讽诡辩学派,在《鸟》中表达了他的乌托邦思想。《鸟》是流传至今最早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作品。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恩格斯称他是一个“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他笔下的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有一定距离,但本质是真实的。他善于运用民间语言加强喜剧效果,语言诙谐生动,既有粗俗的插科打浑,也有优美的抒情诗歌。但是也有不足,剧作结构松散,人物类型化,缺少个性和内心特征。

    米南德(约公元前342一前291)是古希腊新喜剧的代表作家,生于雅典,出身贵族。他一共写了105部喜剧,留存的完整剧本只有《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两部。他最著名的喜剧是《公断》,现存的只有三分之二。他的喜剧多描写男女爱情和家庭关系,以劝善规过为主题,提倡人与人之间要平等、仁慈、宽大,肯定青年的爱情自主要求,虽没有表现重大社会问题,但反映了社会风尚。他的剧作情节曲折、紧凑,语言优美不粗俗,诗体明晰质朴,以性格描写取胜。他的剧作对罗马喜剧有直接影响,又通过罗马剧作家的摹仿而对欧洲的风俗喜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