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章节目录 > 第三节 荷马史诗

第三节 荷马史诗(2/2)

《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作者:《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 2017-01-24 00:35
等农具的使用,引水灌溉等),对贸易(如《伊利昂纪》中提到了用酒去交换铜和铁等),对手工业生产(如《奥德修纪》中写到了木匠、皮匠、铁匠、制陶匠等)也都有较详尽的描绘。

    其次,史诗反映出原始氏族部落向奴隶制过渡时期人们的思想形态、道德观念。史诗贯穿始终的是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热爱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的人本主义、乐观主久的精神,同时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对于战争的理解和看法。史诗充满了对于英雄的歌颂。无论是暴躁勇猛的阿喀琉斯,冲锋陷阵的帕特罗克洛斯,还是坚强果敢的赫克托耳,《伊利昂纪》都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他们在战斗时的壮观情景,突出他们的英雄义气、勇武行为。而且通过史诗人们发现,当时人们对于英雄们的崇拜已不仅仅局限于体格的健壮、作战的勇猛,更包括了对于人的智慧的赞扬。在《奥德修纪》中,主人公奥德修斯就是被当作一个“智多星”的形象来刻画的。他十年漂泊海上,受尽了磨难,而每一次都是靠他的智慧取得了胜利。史诗重点讴歌了他的聪明机智。在原始氏族部落的时代,集体主义依然是维系人与人关系的核心。史诗中的英雄们都是在为着集体的利益、荣誉而战。希腊人所以要攻打特洛伊,就是因为他们集体的名声和财产受到了损害。阿喀琉斯所以“愤怒”,就是因为阿伽门农伤害了神,从而带给了希腊士兵以灾难。阿喀琉斯退出战场似乎是由于自己的利益、荣誉受到损伤,但更重要的,也正是为了集体的利益,为了希腊士兵不再有瘟疫之灾,为了希腊人能战胜特洛伊人,所以他才与阿伽门农发生争吵。特洛伊的英雄赫克托耳也是这样,当妻子哭着恳求他不要再上战场时,他回答说:“我的心不允许我这样做,因为我为的是永远作一个勇士,与冲在前面的特洛伊人并肩战斗,为父亲和我自己赢得巨大的荣誉。”英雄们酷爱荣誉,但获得这种荣誉却是建立在为了集体而牺牲了个人利益基础上的。所以,赫克托耳毅然地抛下了妻儿,重返战场。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渴望和对人的价值的自我肯定。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泊十年,在与大自然的殊死顽强搏斗中,他屡次受挫,但毫不气馁,一心一意地奔向家乡,坚韧而乐观。此外,史诗还大量描绘了生产劳动的场景,竞技比赛,吟咏比赛的场面,这都体现出古希腊人乐观、向上、积极的人生态度。在道德观念上,佩涅洛佩拒绝所有的求婚者,苦等丈夫十年,奥德修斯海上漂泊,历尽千辛回家与妻子团聚,这都表明了当时人们对于一夫一妻制的维护和赞扬。而史诗对双方英雄都采取歌颂的态度,则又说明在当时战争已不再仅仅是原始社会时期的血亲复仇,而成为抢夺财产和奴隶的“一种正常的营生”(恩格斯)。人们把战争看成是光荣的、有利的事业,无所谓正义不正义。特洛亚是当时最大的城市,它凭借当时世界主要贸易通道达达尼尔海峡的有利地势,聚敛了大量财富。掠夺财富、占据这个贸易交通要道是希腊人不惜一切代价攻打特洛伊的真正原因。

    作为人类童年时期的艺术珍品,荷马史诗同样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

    首先,史诗为我们塑造了丰富多采而又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史诗写阿喀琉斯,在写出了他作为希腊军中第一勇将的英勇无比的同时,更突出了他“易怒”、“暴躁”的性格。对他的重视自己的荣誉,维护集体的利益,尤其是对友情的珍惜,以至于为友复仇所向披靡等等性格的刻画更是维妙维肖。比之于阿喀琉斯的“刚毅”,赫克托耳除了作为特洛伊军中第一好汉的勇猛坚强之外,作者则突出了他更富于人情味的性格,他对妻儿的关怀、爱抚、感情细腻温柔的一面被写得淋漓尽致。而奥德修斯聪明机智却又不乏勇敢坚强,对爱情忠贞却又多疑多虑等性格特征同样被表现得活灵活现。在那样一个似乎还很蒙昧的时代,能把人物形象写得如此复杂多面,应该说确实是非凡的。

    其次,史诗的结构精巧,布局完整。《伊利昂纪》一开始就交待“阿喀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而全诗也正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写的。可以说“阿喀琉斯的愤怒”最终成了史诗布局谋篇的线索和脉络。正是人民大会上他的一怒,导致了希腊军队的连连失败,也才导致了战友的阵亡,而战友的阵亡,又使他醒悟,重返战场,最终杀死了赫克托耳。《奥德修纪》**有两条线索贯穿全篇:佩涅洛佩拒绝求婚者、等待丈夫归来和忒勒马科斯寻父是辅线,奥德修斯海上漂流、历尽磨难回家团聚是主线。主线与辅线相互交织,彼此呼应,引人入胜。另外,两部史诗也没有采用死板的面面俱到的平铺直叙式。《伊利昂纪》以写战争为主,但十年的战争只截取最后51天的事情,主要的战斗甚至集中在四、五天之内,集中突出地描写最激烈最紧张的场面,就使故事更加扣人心弦。《奥德修纪》主要写冒险,十年的经历也只压缩在几十天内,而且采用从中间写起然后再追忆从前的手法,以主人公之口回忆自己的经历。这样写来情节集中,同时也显得更加真实、亲切。自亚里斯多德始,许多名家都对荷马史诗的结构布局津津乐道。

    第三,自然质朴的语言,富于节奏感的音乐,新颖奇特的比喻则是史诗又一突出的艺术特点。荷马史诗是采取第三人称的写法、自然质朴的口语来叙述故事的,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史诗采用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诗体形式,不用尾韵,极富于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史诗还用日常生活和自然中的事物做比喻,既贴切自然,又新颖独特。比如在《伊利昂纪》中最后写赫克托耳与阿喀琉斯搏斗时,阿喀琉斯举剑刺向了赫克托耳,作者比喻说:“仿佛是一只飞得高高的老鹰正从黑云里向地面来扑一头稚嫩的绵羊。”通过这个既采自现实生活又新颖独特的比喻,就把阿喀琉斯追杀赫克托耳时的那种急切的心情,凶猛的动作,很准确形象地勾画出来了。

    总之,作为人类早期的一部辉煌的艺术珍品,荷马史诗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无与伦比的。它的内容的丰富性,它的审美价值与艺术鉴赏价值永远为后人所仰慕,在人类文学史上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