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青年》、北大、陈胡(2/2)
《胡适传》作者:胡适传 2017-01-24 00:28
,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大家平心细想,本志除了拥护德赛两先生外,还有别项罪案没有呢?若是没有,请你们不用专门非难本志,要有气力有胆量来反对德赛两先生,才算是好汉,才算是根本的办法。
……西洋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⑥
这样的答复,旗帜鲜明,态度决断,毫不妥协退让,不是胡适所能写得出来的。
不妨再做一次“文抄公”,把当年钱玄同批评胡适思想的信抄录一段来作证:
老兄(按,指胡适)的思想,我原是很佩服的。然而我却有一点不以为然之处,即对于千年积腐的旧社会未免太同他周旋了。平日对外的议论很该旗帜鲜明,不必和那些腐臭的人去周旋。老兄可知道外面骂胡适之的人很多吗?你无论如何敷衍他们,他们还是很骂你,又何必低首下心去受他们的气呢?我这是对于同志的真心话,不知道老兄以为怎样?⑦
胡适就是这么一个与人周旋、调和妥协气味较浓的人,跟陈独秀恰成对照。
但是,胡适与陈独秀那时毕竟是共同奋斗的同志。1919年6月11日晚,陈独秀因在北京新世界散发《北京市民宣言》的传单而被北洋政府的密探逮捕,住宅亦被查抄。⑧ 胡适于当晚即写了《“威权”》一诗:
“威权”坐在山顶上,指挥一班铁索锁着的奴隶替他开矿。
他说:“你们谁敢倔强?我要把你们怎么样就怎么样1
奴隶们做了一万年的工,头颈上的铁索渐渐的磨断了。
他们说:“等到铁索断时,我们要造反了1
奴隶们同心合力,一锄一锄的掘到山脚底。
山脚底挖空了,“威权”倒撞下来,活活的跌死!⑨
这么激烈地抨击**统治的诗是《尝试集》里所罕见的。当时陈独秀留下的《每周评论》也由胡适接过来继续编辑,一直出到这一年8月30日印刷第37号时被军阀政府封禁才停刊。
----------------------------------------------------------
①陈独秀在《敬告青年》文中所陈“六义”是: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行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他在逐项解释这“六义”时鼓吹“人权平等之说”,并指出“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因而“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人权平等说即是民主。见《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1915年9月15日出版。
②此信约写于1917年1月,见《胡适来往书信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上册,第6页。
③参看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一二一卯字号的名人(一)”。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1974年出版。
④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载《东方杂志》第31卷第1号,1934年1月1日出版。
⑤胡适《逼上梁山》(1933年12月3日),载《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10月出版。
⑥见《新青年》第6卷第1号,1919年1月15日出版。
⑦此信约写于1918年2月,载《胡适来往书信逊,上册,第25~26页。
⑧陈独秀这次被捕的事,可参看**写的《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一文,载《湘江评论》创刊号(1919年7月14日)。陈氏所散发的传单为《北京市民宣言》,据当时北京警视厅、署的档案所存,原件有16开纸大小,分上下两半排印,上半中文竖排,连标题共16行;下半英文横排,连标题共13行。中文全文如下:
北京市民宣言
中国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今虽备受内外不可忍受之压迫,仍本斯旨,对于政府提出最后最低之要求如左:
一、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上之权利,并取消民国四年七年两次密约。
二、免除徐树铮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段芝贵王怀庆六人官职,并驱逐出京。
三、取消步军统领及警备总司令两机关。
四、北京保安队改由市民组织。
五、市民须有绝对集会言论自由权。
我市民仍希望以和平方法达此目的。倘政府不愿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特此宣言,敬求内外士女谅解斯旨。(各处接到此宣言,希即复印传布)
⑨《“威权”》一诗原载《新青年》第6卷第6号,篇末注“八年六月十一夜”。后《尝试集》增订四版增“是夜陈独秀在北京被捕;半夜后,某报馆电话来,说日本东京有大罢工举动”的跋语。
……西洋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⑥
这样的答复,旗帜鲜明,态度决断,毫不妥协退让,不是胡适所能写得出来的。
不妨再做一次“文抄公”,把当年钱玄同批评胡适思想的信抄录一段来作证:
老兄(按,指胡适)的思想,我原是很佩服的。然而我却有一点不以为然之处,即对于千年积腐的旧社会未免太同他周旋了。平日对外的议论很该旗帜鲜明,不必和那些腐臭的人去周旋。老兄可知道外面骂胡适之的人很多吗?你无论如何敷衍他们,他们还是很骂你,又何必低首下心去受他们的气呢?我这是对于同志的真心话,不知道老兄以为怎样?⑦
胡适就是这么一个与人周旋、调和妥协气味较浓的人,跟陈独秀恰成对照。
但是,胡适与陈独秀那时毕竟是共同奋斗的同志。1919年6月11日晚,陈独秀因在北京新世界散发《北京市民宣言》的传单而被北洋政府的密探逮捕,住宅亦被查抄。⑧ 胡适于当晚即写了《“威权”》一诗:
“威权”坐在山顶上,指挥一班铁索锁着的奴隶替他开矿。
他说:“你们谁敢倔强?我要把你们怎么样就怎么样1
奴隶们做了一万年的工,头颈上的铁索渐渐的磨断了。
他们说:“等到铁索断时,我们要造反了1
奴隶们同心合力,一锄一锄的掘到山脚底。
山脚底挖空了,“威权”倒撞下来,活活的跌死!⑨
这么激烈地抨击**统治的诗是《尝试集》里所罕见的。当时陈独秀留下的《每周评论》也由胡适接过来继续编辑,一直出到这一年8月30日印刷第37号时被军阀政府封禁才停刊。
----------------------------------------------------------
①陈独秀在《敬告青年》文中所陈“六义”是: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行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他在逐项解释这“六义”时鼓吹“人权平等之说”,并指出“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因而“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人权平等说即是民主。见《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1915年9月15日出版。
②此信约写于1917年1月,见《胡适来往书信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上册,第6页。
③参看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一二一卯字号的名人(一)”。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1974年出版。
④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载《东方杂志》第31卷第1号,1934年1月1日出版。
⑤胡适《逼上梁山》(1933年12月3日),载《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10月出版。
⑥见《新青年》第6卷第1号,1919年1月15日出版。
⑦此信约写于1918年2月,载《胡适来往书信逊,上册,第25~26页。
⑧陈独秀这次被捕的事,可参看**写的《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一文,载《湘江评论》创刊号(1919年7月14日)。陈氏所散发的传单为《北京市民宣言》,据当时北京警视厅、署的档案所存,原件有16开纸大小,分上下两半排印,上半中文竖排,连标题共16行;下半英文横排,连标题共13行。中文全文如下:
北京市民宣言
中国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今虽备受内外不可忍受之压迫,仍本斯旨,对于政府提出最后最低之要求如左:
一、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上之权利,并取消民国四年七年两次密约。
二、免除徐树铮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段芝贵王怀庆六人官职,并驱逐出京。
三、取消步军统领及警备总司令两机关。
四、北京保安队改由市民组织。
五、市民须有绝对集会言论自由权。
我市民仍希望以和平方法达此目的。倘政府不愿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特此宣言,敬求内外士女谅解斯旨。(各处接到此宣言,希即复印传布)
⑨《“威权”》一诗原载《新青年》第6卷第6号,篇末注“八年六月十一夜”。后《尝试集》增订四版增“是夜陈独秀在北京被捕;半夜后,某报馆电话来,说日本东京有大罢工举动”的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