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透视崔恩卿: 崔恩卿报业经营之路章节目录 > 第61节 打虎英雄在新形势下(3)

第61节 打虎英雄在新形势下(3)(2/2)

透视崔恩卿: 崔恩卿报业经营之路作者:赵俊宏 2017-01-13 12:48
的可读性,而且官方新闻少了,官样文章少了。然后就是社会性,报纸重视社会性,是报纸内容上一个很大的转变,也有很大的社会风险,当时《北京青年报》誉为敢说话。说真话是在这个阶段《北京青年报》进入市场的—个重要因素。

    这个时期报人有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责任心,关注社会,这是搞新闻的一个特征。但对服务性的新闻、对生产消费新闻普遍不够重视,包括《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在内。实际上《精品购物指南》是《北京青年报》和《北京晚报》留下的一个阵地。《北京青年报》完全可以把这块阵地拿下来,但是《北京青年报》没有去拿。

    《精品购物指南》研究报业市场的时候,确定了办一张并不是新闻纸的一种实用信息纸,它成功了。单期的广告刊载额和现在的《北京青年报》不相上下,只不过它不是日报那样一个规模。但是《精品购物指南》的出现,说明这个时候报业开始对生活服务类内容的关注,与传统的新闻正好是一种结合,这种结合应该说形成了一种比较完整的区域性的媒介,就是现在“都市报”所走的路。

    北京应该说这是几个阶段,当年《北京青年报》冲击市场时走的是规模、新闻纸的道路。《精品购物指南》是把自己作为一个消费载体。现在的都市报条件发生很大的变化,直接进入一个贴近性、地域性的发展空间。

    记者:北京的报业市场你认为有序也好,毕竟也是存在竞争的,而且,像《北京晚报》和《北京青年报》应该是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你现在任社长的《北京娱乐信报》作为黑马杀人北京报业市场快一年了,现在已经扩张成为一周五期的规模,如果想站稳脚跟,应该走什么道路呢?

    崔恩卿:《北京娱乐信报》的娱乐新闻能够形成特色,做足文章也可能是成功之路,但是这方面真正做足了也很难。更何况“信报”定位不是专业娱乐报,而是“实用新闻纸”,因此必须做成一种综合新闻的形态。

    “一报在手,新闻全有”,固然是我们的一句广告词,但是毕竟当天发生在北京的主要新闻,这个报纸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有所表现。这也是新闻规律的竞争,使得《信报》在综合新闻上必须要插一脚,同样,将来经济新闻上也要加强。

    记者:“娱乐信报”这样一个有点儿怪的名字,会对报纸的发展有不利作用吗?

    崔恩卿:要看情况。像《北京青年报》这种设定“青年”概念的报纸,已经走出了“青年”的概念,它成了一张社会新闻纸,到现在不完全是给青年看的,但《北京青年报》已经不需要改名了,为什么?《北京青年报》自身已经成为品牌了,“青年”的含义已经不重要了,《北京青年报》已经形成一个概念。

    现在《娱乐信报》给人的概念还不强,怎么不强?娱闻上的是权威吗?其实还没有形成。如果发展到一定的状态,比如说在北京的零售量,维持在10万以上,北京的订阅能够在10万以上,有了这两个数,也就是说有20万份的发行量,“娱乐信报”的概念就不重要了。说明“信报”有了稳定的大众读者群,说明“信报”被社会接受了,说明“信报”的新闻版块、娱闻版块、百姓关注版块和消费指南版块,既具有新闻性,又具有服务性,这几个板块的形成,就具备了报纸的共性,我们就不再强调“娱乐”这两字,到那时,改和不改报名,已经关系不大。就像人生在哪一家是先天的一样,已无关紧要,不管是山里的孩子,还是城里的孩子,有了“后天”的努力,不一定不能上大学,不一定不能成为名人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