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 打虎英雄在新形势下(2)(2/2)
《透视崔恩卿: 崔恩卿报业经营之路》作者:赵俊宏 2017-01-13 12:48
产经新闻的先导,带来了有影响、高品质的广告。
总之,当时我在《北京青年报》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龙都定向”,确定了市场化和日报化的思路;二是目标市场锁定北京,强化地域性;三是报纸的落脚点在广告,用达标的方式激发大家的潜能。
创办《北京娱乐信报》
记者:你从国外度假回来以后,很短的时间内又创办了《北京娱乐信报》,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崔恩卿:《戏剧电影报》本来可以过小康的生活,但难以做大,难以形成有规模的文化产业。1999年11月提议改革,由于不能进入综合类报纸,就结合娱乐,扩大娱乐的概念,娱乐可以拓宽为生活方式,2000年3月正式定下来,叫《北京娱乐信报》,然后报批,7月份报批下来,着手筹备。我们办报的思路和原来报纸有区别,采用公司化运作,筹集资金,最后姜昆的昆朋网城、老舍基金会和原《戏剧电影报》社一起组成北京信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其中把报社改为企业法人费了很大劲。
然后是组织人员来办报,从北京来看,《北京晨报》副总编陈炼一思想敏捷,人也很活跃,是全国十佳摄影记者,曾做过《北京青年报》摄影部、总编室主任,如果向都市报进军,陈炼一是合适人选,找市委宣传部调入,8月1日到岗,此前《戏剧电影报》社还在市文联宿舍楼160平方米的地下室办公,筹集资金690万到位以后,租下和平门全聚德集团办公楼第六层,900平方米,9月1日招聘,10月9日正式出报,按礼拜一、三、五出,32版彩版,2001年4月9日改为礼拜一至礼拜五出报。广告量平均每月100万,持平的话要每月达到400万。
记者:《北京娱乐信报》的办报宗旨和思路是怎样的?
崔恩卿:谈到办报宗旨,《北京娱乐信报》不是要办成娱乐圈的专业报,而是以娱乐特色的身份出现,成为有可读性的都市报,2001年9月份是发展期的冲刺阶段,9月、10月、11月广告量预计可以每月达到200万元,进一步扩大市场零售量,1600人的发行队伍出现在北京的街头巷尾,通过向读者征求意见的方式吸引读者的参与,并通过电台、电视台、路牌广告加强自我形象宣传。
7月份后平均每月12万至15万的发行量,8月份达到20万,9月份上升到30万份。如果明年发行量在20万至30万之间,广告量冲击1亿元,应该没有问题。
记者:现在新的报纸不断问世,《京华时报》、《华夏时报》的加入,新一轮竞争序幕已经拉开,报业市场的蛋糕到底有多大?
崔恩卿:对,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分蛋糕的人多了,蛋糕差不多,大家都来参加分,有的人拿得到,有的人拿不到。这个现实,学者从理论上会有一个考虑,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又是一个考虑。学者是分析现在的生产总值和今后两年的发展变化,从中确定大概我们的广告额能有多少,几个媒体占了多少,你还能占多少,给经营者做一个决策依据,这个依据最大意义是告诉你们,山上有虎和山上没有虎。山上有虎是前景,企业经营者想的是,正是因为山上有虎我才要去,山上一只老虎,一个猎人上去,打到虎的可能性很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果10个猎人上去,虎死谁手很难说。
我觉得投资者选择了报业这个蛋糕,关键是有没有可能在大家分得差不多的情况下,想办法拿到自己应该拿的那一份。
总之,当时我在《北京青年报》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龙都定向”,确定了市场化和日报化的思路;二是目标市场锁定北京,强化地域性;三是报纸的落脚点在广告,用达标的方式激发大家的潜能。
创办《北京娱乐信报》
记者:你从国外度假回来以后,很短的时间内又创办了《北京娱乐信报》,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崔恩卿:《戏剧电影报》本来可以过小康的生活,但难以做大,难以形成有规模的文化产业。1999年11月提议改革,由于不能进入综合类报纸,就结合娱乐,扩大娱乐的概念,娱乐可以拓宽为生活方式,2000年3月正式定下来,叫《北京娱乐信报》,然后报批,7月份报批下来,着手筹备。我们办报的思路和原来报纸有区别,采用公司化运作,筹集资金,最后姜昆的昆朋网城、老舍基金会和原《戏剧电影报》社一起组成北京信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其中把报社改为企业法人费了很大劲。
然后是组织人员来办报,从北京来看,《北京晨报》副总编陈炼一思想敏捷,人也很活跃,是全国十佳摄影记者,曾做过《北京青年报》摄影部、总编室主任,如果向都市报进军,陈炼一是合适人选,找市委宣传部调入,8月1日到岗,此前《戏剧电影报》社还在市文联宿舍楼160平方米的地下室办公,筹集资金690万到位以后,租下和平门全聚德集团办公楼第六层,900平方米,9月1日招聘,10月9日正式出报,按礼拜一、三、五出,32版彩版,2001年4月9日改为礼拜一至礼拜五出报。广告量平均每月100万,持平的话要每月达到400万。
记者:《北京娱乐信报》的办报宗旨和思路是怎样的?
崔恩卿:谈到办报宗旨,《北京娱乐信报》不是要办成娱乐圈的专业报,而是以娱乐特色的身份出现,成为有可读性的都市报,2001年9月份是发展期的冲刺阶段,9月、10月、11月广告量预计可以每月达到200万元,进一步扩大市场零售量,1600人的发行队伍出现在北京的街头巷尾,通过向读者征求意见的方式吸引读者的参与,并通过电台、电视台、路牌广告加强自我形象宣传。
7月份后平均每月12万至15万的发行量,8月份达到20万,9月份上升到30万份。如果明年发行量在20万至30万之间,广告量冲击1亿元,应该没有问题。
记者:现在新的报纸不断问世,《京华时报》、《华夏时报》的加入,新一轮竞争序幕已经拉开,报业市场的蛋糕到底有多大?
崔恩卿:对,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分蛋糕的人多了,蛋糕差不多,大家都来参加分,有的人拿得到,有的人拿不到。这个现实,学者从理论上会有一个考虑,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又是一个考虑。学者是分析现在的生产总值和今后两年的发展变化,从中确定大概我们的广告额能有多少,几个媒体占了多少,你还能占多少,给经营者做一个决策依据,这个依据最大意义是告诉你们,山上有虎和山上没有虎。山上有虎是前景,企业经营者想的是,正是因为山上有虎我才要去,山上一只老虎,一个猎人上去,打到虎的可能性很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果10个猎人上去,虎死谁手很难说。
我觉得投资者选择了报业这个蛋糕,关键是有没有可能在大家分得差不多的情况下,想办法拿到自己应该拿的那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