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透视崔恩卿: 崔恩卿报业经营之路章节目录 > 第3节 《北京青年报》成熟发展期

第3节 《北京青年报》成熟发展期(2/2)

透视崔恩卿: 崔恩卿报业经营之路作者:赵俊宏 2017-01-13 12:48
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并以此为基础,生产出报业的最终产品——广告服务的使用价值。报业将广告服务出售给广告主(广告客户),最终实现报业的价值补偿和资本增殖。因此,从根本上说,现代报业是出售影响力的产业。这也就是说,在现代报业运作中,新闻并不是商品,真正作为商品出售的最终产品是报纸的广告服务。”他的这段话精辟概括了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也突出了发行在报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1996年发生了一件导致崔恩卿人生一大转折的事件,就是“娃哈哈中毒事件”。1996年6月5日,《北京青年报》刊出关于“娃哈哈果奶中毒事件”的报道。尽管报道属实,稿件来源与渠道都无可挑剔,但由于涉及“三条人命”和“一个企业的信誉”,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后果十分严重。有关领导在一份批示中对北京青年报社提出严厉批评,甚至要求停刊整顿和改组班子。“娃哈哈中毒事件”是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北京青年报》遭遇的一个巨大打击,但是崔恩卿个人承担起这个巨大打击。在1996年9月11日,他“谢罪”辞职,保住了报社的工作大局。可以看出,他对《北京青年报》这份事业的热爱,甚于对他个人的前途的忧虑。一年后他在《我的心路》一文中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去年9月11日,我卸任北京青年报社长之职。告别服务13载的报社似有撕心裂肺之感。”

    当然,这个“9·11”并没有让崔恩卿消沉下去,他在9月11日告别《北京青年报》时写的《踏莎行》中仍表达了豁达、开朗的心态:赤日西行,大江东去……这个“9·11”更没有给北京青年报社造成更大伤害,在崔恩卿离开报社后的几年里,北京青年报社仍然处在迅速发展中,这与崔恩卿为报社留下一个很好的事业平台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