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 [焦点]复兴东北(3)(2/2)
《激活: 谁启动了中国经济》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1-13 12:33
地的比较优势上看,东北适合发展重化工业。东北首先具有资源优势,大庆油田、鹤岗煤矿、鞍山铁矿等等;东北有人力资本优势;城市化程度比较高,适合搞大工业;雄厚的工业基础,自日本占领时期开始,东北重工业就有了一定基础,前苏联援建项目形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体,国家重点项目投资最终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从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布局和发挥比较优势考虑,东北应该发展重化工业。但是,这些重化工业的技术水平已经严重落后,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已经刻不容缓。
技术创新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要一提到技术创新就只想到IT、生物工程。对传统产业原有技术的升级改造,从国外引进技术,都是技术创新,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方向就在于此。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处于中期阶段,正是汽车、钢铁、石油、化工、机床等工业部门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这些部门的工业产品还有大量的国内需求要通过进口才能满足。因此,东北经济的发展不能盲目模仿南方地区的经验,而是应该立足国际、国内市场分工,发挥比较优势,以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工业为重点,成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发动机。
3.旧账
《21世纪》:能否估算一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大概有多少?
宋冬林:我手头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但是在1965年我们的统计是这样的,东北所提供的石油占全国石油产量的78%以上,钢材占到44.6%,水泥在23%以上,煤大概在23.1%以上。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原材料,而当时的原材料采用的是计划调拨的方式,价格非常低。通过价格转移因素,东北实际上已经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一方面,当时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的利润大部分都被国家拿去了,当然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现象,但是,大型和超大型的国有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在东北。
第二个贡献是向其他地区的国有企业提供了管理干部和技术工人,像现在的东风汽车厂,它当时相当一部分熟练工人和管理干部都来源于一汽。我国后来发展的几个大油田,它们的骨干也都是从大庆调去的。包括上海的宝钢,相当于一部分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也是来自于鞍钢。
《21世纪》:如此说来,中央政府就应该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承担一些责任,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可不可以这样说?
宋冬林:一定意义上可以这么说。首先是历史的欠账,这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离退休工人的社会保险,在这一点上中央态度很明确,就是说对辽吉黑三省的历史欠账尤其是社保这一块,中央要有一定的支持。
另外一部分是重大项目的技术改造。长期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技术装备落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原本有一部分的积累应该转化为技术改造的投资,当年是被当作利税全部上缴上去了,而现在需要技术改造的时候又没有了投资来源。这方面中央也应该考虑给东北一些支持。
《21世纪》:如何看待东北的下岗、失业问题?
纪玉山: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下岗、失业问题的确有些严重,但是,我并不悲观。这些下岗工人都是熟练劳动力,在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后,这些工人会很快通过培训适应技术的变化,成为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本。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进行体制转换,才能激发出活力。同时,从这里也能看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紧迫性,如果再过十年,这些熟练工人就会接近或达到退休年龄,再培训的可能和作用就不大了,不但不能转化为人力资本,而且还会成为沉重的社会负担。
技术创新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要一提到技术创新就只想到IT、生物工程。对传统产业原有技术的升级改造,从国外引进技术,都是技术创新,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方向就在于此。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处于中期阶段,正是汽车、钢铁、石油、化工、机床等工业部门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这些部门的工业产品还有大量的国内需求要通过进口才能满足。因此,东北经济的发展不能盲目模仿南方地区的经验,而是应该立足国际、国内市场分工,发挥比较优势,以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工业为重点,成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发动机。
3.旧账
《21世纪》:能否估算一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大概有多少?
宋冬林:我手头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但是在1965年我们的统计是这样的,东北所提供的石油占全国石油产量的78%以上,钢材占到44.6%,水泥在23%以上,煤大概在23.1%以上。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原材料,而当时的原材料采用的是计划调拨的方式,价格非常低。通过价格转移因素,东北实际上已经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一方面,当时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的利润大部分都被国家拿去了,当然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现象,但是,大型和超大型的国有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在东北。
第二个贡献是向其他地区的国有企业提供了管理干部和技术工人,像现在的东风汽车厂,它当时相当一部分熟练工人和管理干部都来源于一汽。我国后来发展的几个大油田,它们的骨干也都是从大庆调去的。包括上海的宝钢,相当于一部分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也是来自于鞍钢。
《21世纪》:如此说来,中央政府就应该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承担一些责任,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可不可以这样说?
宋冬林:一定意义上可以这么说。首先是历史的欠账,这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离退休工人的社会保险,在这一点上中央态度很明确,就是说对辽吉黑三省的历史欠账尤其是社保这一块,中央要有一定的支持。
另外一部分是重大项目的技术改造。长期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技术装备落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原本有一部分的积累应该转化为技术改造的投资,当年是被当作利税全部上缴上去了,而现在需要技术改造的时候又没有了投资来源。这方面中央也应该考虑给东北一些支持。
《21世纪》:如何看待东北的下岗、失业问题?
纪玉山: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下岗、失业问题的确有些严重,但是,我并不悲观。这些下岗工人都是熟练劳动力,在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后,这些工人会很快通过培训适应技术的变化,成为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本。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进行体制转换,才能激发出活力。同时,从这里也能看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紧迫性,如果再过十年,这些熟练工人就会接近或达到退休年龄,再培训的可能和作用就不大了,不但不能转化为人力资本,而且还会成为沉重的社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