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激活: 谁启动了中国经济章节目录 > 第17节 义乌形态(1)

第17节 义乌形态(1)(2/2)

激活: 谁启动了中国经济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1-13 12:33
温州人闯中国,使他们建立起了一个曾经十分富有成效的“人格化交易方式”,这种方式让温州人淘到了第一桶金,但在今天,却使温州人交易方式无法突破,“甚至可以说,人格化交易成就了温州经济,但也可能制约温州经济的未来走向。”

    由于人格化交易的存在,使得外资和外地人很少到温州去创业。在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方面,温州远远落在沿海开放的14个城市后面。温州“三资”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仅为10%左右,约为浙江全省平均水平的1/2;2003年1~8月份,温州引进的外资只有区区0.8亿美元,相当于宁波市的1/10,杭州市的1/5。而且,有资料表明,温州引进的外资及外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温州本地人拿着外国护照再回温州投资的。2003年,温州的外贸出口总额,只有宁波的1/4,杭州的1/3,同时,温州的外贸出口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的趋势。

    其实,义乌早年走的也是一条人格化交易的道路。

    矗立在该市小商品市场门口的雕塑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这是一个手摇拨浪鼓、肩挑小商品走四方的“货郎担”形象。这里刻印着义乌“鸡毛换糖”的故事,而故事的背后乃是当年十万义乌货郎担全国走市场的艰辛岁月。

    在当年的起步阶段,义乌商人同温州人一样,正是靠这样同乡人之间的人格化交易成就了地方经济的起步。但到了后来,义乌人却自觉不自觉地走出了一条与温州大相径庭的路线——“一种更尊重市场交易规律、更基于法治化的非人格化交易。”史晋川说。

    如今,拿温州的与义乌的对外贸易活跃程度相比较,已经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出:非人格化的交易机制的贸易扩张远比人格化交易机制的效率要高。

    义乌市外经贸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义乌企业仅自营出口就达到了将近8亿美元。“义乌有不少小商品是通过宁波、杭州、上海等海关出口的,如果全部统计出来,出口量远远高于这个数据。”义乌市外经贸局外贸科科长、中国国际商会义乌市商会秘书长周文斌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尽管温州已经把自己定位为“国际性轻工城市”,但在温州的街头,你很难寻觅到外国人的踪影,这与义乌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义乌市市场贸易发展局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已有200多个国家的客商在义乌进货,每天在义乌交易的外国客商有四五千人。义乌市场将近70%的经营户发生外贸业务。其中,国际商贸城日均进场外商1600人次,日均外贸额1500万元,年出口小商品20亿美元左右,市场外贸额占总成交额的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