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管理者必知的22个硬道理: 保持基业常青的管理章节目录 > 授权给正确的人

授权给正确的人(2/2)

管理者必知的22个硬道理: 保持基业常青的管理作者:杜菲莉 2017-01-13 12:30
把德国公司的管理人员变成了普通员工,公司开始出现亏损。”在购买美国一家微机公司时,刘英武又犯下了同样的错误,以9 00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这家公司,导致公司陷入不知怎样分派原有公司经理们的解雇费的困境中……由于经营不善,许多员工纷纷抱怨刘英武。宏綦变成一个不断争吵的阵营。为了稳定阵营,刘英武又招聘了九个高级经理充入宏綦的高级管理层,并称之为“伞降部队”。

    刚开始,施振荣虽然也听到了下面经理们的诸多抱怨,但他对刘英武的能力坚信不移,支持刘英武,但随着宏綦总部连续三年的财务亏损,施振荣也逐渐意识到任命刘英武是一个错误。正如他所说的,“我认为IBM公司是世界上管理最好的电脑公司,刘英武理所当然比我更有能力和经验。但他不是企业家,我对他授权太多了、太早了。”

    尽管如此,施振荣并没有因公司出现的财务亏损而责备刘英武,反而出于自责,自己在1992年6月向董事会提出辞去董事长职务。但是董事会拒绝了他的辞职。他们一致表示:我们钦佩和相信施董事长杰出的领导才能。不久,刘英武和他的九个“伞降经理”离开了宏綦。

    从授权的角度而言,施振荣之所以会犯这样的授权错误,主要原因在于他在选择授权对象时,只是看中了资历与声望,忽略了对人的能力的考察。

    施振荣授权失败的例子,从侧面反映了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管理者如果只依据学历授权,必不能公正地选择授权对象,势必失人心,失人才,失效益,因小失大,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其实,寻找“择人”窍门并非难事,因为员工们在做非授权工作时,表现出色与否,一目了然。

    总的来说,只要把握好三点选人要素,并将其有效结合,适合的人必然手到擒来。

    这三点选人要素,即:①对工作任务的了解;②对员工能力的了解;③对授权目的的了解。

    除此之外,一般的管理者在择人时,都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点,他们常常认为,最优秀的是最合适的。这种错误的认识,常会阻碍“择人”思维的延伸,直接影响用人质量。

    有这样一句俗话说:“最好的并不是最合适的。”管理者授权一项任务时,常本能地想到手下干将,知道他是完成任务的最优秀的人选。却不知,最优秀的不一定是最恰当的人选。

    首先,挑选最优秀的员工,会使管理者注重短期绩效,而不能通过授权来培养员工。而且,如果只授权给优秀的员工,在授权的最初,他也许会受到激励。但久而久之,他很可能就会觉得,他工作成功的奖赏只是更多的工作负担。特别是当他付出远多于他人,而报酬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时。最后,只授权给最优秀的人,对于其他的员工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他们会把这行为看作明显的偏袒,感觉自己被忽略了,进而产生愤懑、抵制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