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源基因(1)(2/2)
《做强做大做久: 万向集团基因大解析》作者:夏伯尧 2017-01-13 12:12
想通过对鲁冠球作为万向掌门人的本质成功因素的分析来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鲁冠球。我觉得以下的一些因素是鲁冠球成功的基因:
超强的意志力和逆境商
首先,鲁冠球有一种极强的不安于现状、不服从于命运安排的精神。光有一种对命运的不满是不够的,在我出生的那个穷山村里,当我还是村里最小的农民时,就常常听到那些老农们对自己悲惨命运的哀叹,但他们除了哀叹还是哀叹,光有哀叹是不能改变命运的。鲁冠球决不会停留在对命运不公的哀叹上。
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青年农民想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有四条:一是学手艺作为一个个体手工业者,称为手艺人,农村的手艺人还是比较吃香的,娶老婆都比别人容易些;二是参军后提干,然后退伍后谋上一个城镇里的工作,成为“居民户”,那将成为农村姑娘暗中羡慕的对象;三是被推荐去读工农兵大学或中专,但那是凤毛麟角的,而且只有像大队书记或大队革委会主任之类的村官的子女才有可能,我们那个1000多人口的村子里历史以来就只有这样2个幸运儿(推荐读中专),鲁冠球不属于这样的幸运儿;四是只有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周边地区才可能有极少机会,即进城当工人。
一开始鲁冠球属于第四者。1960年,因家境贫困未念完初中的鲁冠球,怀着改变世代为农命运的梦想,进入萧山县城的一家打铁铺当了一个学徒工。尽管铁锤比锄头更沉重,炉火比烈日更炙热,当时的鲁冠球却已经心满意足了。但好景不长,刚要满师时,遇上国家三年困难期,大批工程下马,社队企业停产,鲁冠球因农村户口被精简回家。绝望中的鲁冠球明白了户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壕沟,进城当工人的梦想成了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鲁冠球意识到,要改变农民贫困的命运,惟一的出路是兴办工业。从城里被精简回家后,鲁冠球并没有动摇办工厂的念头。他看到村里粮食加工(也就是谷物脱壳、磨粉之类)要跑到六七里外的集镇,就萌发了创办粮食加工厂的念头。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他筹集了几千元,购置了机器设备,准备开业。谁知这个农民集资创办的粮食加工厂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竟然被强行割掉了,鲁冠球几乎倾家荡产。
超强的意志力和逆境商
首先,鲁冠球有一种极强的不安于现状、不服从于命运安排的精神。光有一种对命运的不满是不够的,在我出生的那个穷山村里,当我还是村里最小的农民时,就常常听到那些老农们对自己悲惨命运的哀叹,但他们除了哀叹还是哀叹,光有哀叹是不能改变命运的。鲁冠球决不会停留在对命运不公的哀叹上。
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青年农民想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有四条:一是学手艺作为一个个体手工业者,称为手艺人,农村的手艺人还是比较吃香的,娶老婆都比别人容易些;二是参军后提干,然后退伍后谋上一个城镇里的工作,成为“居民户”,那将成为农村姑娘暗中羡慕的对象;三是被推荐去读工农兵大学或中专,但那是凤毛麟角的,而且只有像大队书记或大队革委会主任之类的村官的子女才有可能,我们那个1000多人口的村子里历史以来就只有这样2个幸运儿(推荐读中专),鲁冠球不属于这样的幸运儿;四是只有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周边地区才可能有极少机会,即进城当工人。
一开始鲁冠球属于第四者。1960年,因家境贫困未念完初中的鲁冠球,怀着改变世代为农命运的梦想,进入萧山县城的一家打铁铺当了一个学徒工。尽管铁锤比锄头更沉重,炉火比烈日更炙热,当时的鲁冠球却已经心满意足了。但好景不长,刚要满师时,遇上国家三年困难期,大批工程下马,社队企业停产,鲁冠球因农村户口被精简回家。绝望中的鲁冠球明白了户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壕沟,进城当工人的梦想成了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鲁冠球意识到,要改变农民贫困的命运,惟一的出路是兴办工业。从城里被精简回家后,鲁冠球并没有动摇办工厂的念头。他看到村里粮食加工(也就是谷物脱壳、磨粉之类)要跑到六七里外的集镇,就萌发了创办粮食加工厂的念头。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他筹集了几千元,购置了机器设备,准备开业。谁知这个农民集资创办的粮食加工厂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竟然被强行割掉了,鲁冠球几乎倾家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