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2)
《做强做大做久: 万向集团基因大解析》作者:夏伯尧 2017-01-13 12:12
夏伯尧研究员(我当时只不过是研究实习员):
您好!
很感谢您对我厂的关心。关于您跟我们厂长提出的在我厂进行计量经济学和运筹学研究的提议,鲁厂长委托我们答复如下:关于《计量经济学》,我们厂已经建立了严格的计量管理体系,我们一直对计量管理非常重视,现在的计量管理体系已经能基本满足现在生产的需要了,以后如果有需要,我们一定跟您联系;关于《运筹学》,作为一门寻找最优方案的科学,确实很重要,可能在一汽、东风等大型的汽车生产厂有用武之地,作为我们厂,只要把材料经过锻造、车加工、磨加工等工序,然后装配起来就行了,暂时还不需要运筹学的研究。
再次感谢您对杭州万向节厂的关心,欢迎有机会到我厂来指导。
我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的秘书,能写出这样的信是有相当水平的,我们不能要求当时一个乡镇企业的秘书能懂得《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其实不是关于计量的学科)等高深学科,我只是想说,我以后接触到的乡镇企业家,无论是水平、公关意识等,他们跟鲁冠球都是无法比拟的。但是,鲁冠球和这位秘书显然是误解了我的意思。其实,我是希望谋一个兼职的职位,或者,如果报酬很高,按照当时可以停薪留职的政策,我也可以考虑投奔万向。要是那样的话,我可能会成为当时高学历人才和党政干部进入乡镇企业的第一人而轰动一时,说不定还会引起一场大讨论呢,那时的媒体就喜欢炒这一类话题。都怪我没在信里表达清楚,也难怪鲁冠球及其下属没明白我呈递简历的目的,他们以为我跟当时的一些研究员一样,只是要在这样的著名乡镇企业里搞些课题研究。当时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国家干部是不可能分配到乡镇企业的,更不用说是一个硕士生和堂堂的省级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了。所以,他们不理解我想投奔万向的本意是情有可原的,要是我说明白了,我相信万向是肯定欢迎的。
此后,与万向的相见差不多是5年以后了。
第三节 万向轨迹
虽然万向很有名,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万向始终是一个谜。许多人对万向的认识是模糊的,在他们脑子里的印象是:“万向 = 万向节 = 鲁冠球”。这种印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也许有几分道理,但到了1990年以后,这种认识就谬之千里了。可能是由于当年的杭州万向节厂太有名了,以至于留下了这么一个不是太有利的印象。
万向集团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您好!
很感谢您对我厂的关心。关于您跟我们厂长提出的在我厂进行计量经济学和运筹学研究的提议,鲁厂长委托我们答复如下:关于《计量经济学》,我们厂已经建立了严格的计量管理体系,我们一直对计量管理非常重视,现在的计量管理体系已经能基本满足现在生产的需要了,以后如果有需要,我们一定跟您联系;关于《运筹学》,作为一门寻找最优方案的科学,确实很重要,可能在一汽、东风等大型的汽车生产厂有用武之地,作为我们厂,只要把材料经过锻造、车加工、磨加工等工序,然后装配起来就行了,暂时还不需要运筹学的研究。
再次感谢您对杭州万向节厂的关心,欢迎有机会到我厂来指导。
我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的秘书,能写出这样的信是有相当水平的,我们不能要求当时一个乡镇企业的秘书能懂得《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其实不是关于计量的学科)等高深学科,我只是想说,我以后接触到的乡镇企业家,无论是水平、公关意识等,他们跟鲁冠球都是无法比拟的。但是,鲁冠球和这位秘书显然是误解了我的意思。其实,我是希望谋一个兼职的职位,或者,如果报酬很高,按照当时可以停薪留职的政策,我也可以考虑投奔万向。要是那样的话,我可能会成为当时高学历人才和党政干部进入乡镇企业的第一人而轰动一时,说不定还会引起一场大讨论呢,那时的媒体就喜欢炒这一类话题。都怪我没在信里表达清楚,也难怪鲁冠球及其下属没明白我呈递简历的目的,他们以为我跟当时的一些研究员一样,只是要在这样的著名乡镇企业里搞些课题研究。当时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国家干部是不可能分配到乡镇企业的,更不用说是一个硕士生和堂堂的省级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了。所以,他们不理解我想投奔万向的本意是情有可原的,要是我说明白了,我相信万向是肯定欢迎的。
此后,与万向的相见差不多是5年以后了。
第三节 万向轨迹
虽然万向很有名,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万向始终是一个谜。许多人对万向的认识是模糊的,在他们脑子里的印象是:“万向 = 万向节 = 鲁冠球”。这种印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也许有几分道理,但到了1990年以后,这种认识就谬之千里了。可能是由于当年的杭州万向节厂太有名了,以至于留下了这么一个不是太有利的印象。
万向集团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