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2/2)
《夜水浒》作者:夜水浒 2017-02-14 14:33
禁军的编制一般以五十人为一队,二队为一都,五都为一指挥(营),五指挥为一军,十军为一厢。基本作战单位就是指挥。厢、军的长官是都指挥使,指挥的长官是指挥使和副指挥使,都的长官是军使和副兵马使(步兵是都头和副都头)。
宋代实行募兵制,一旦入伍,终身服役,直到老疾退役。通常士兵都在驻地安家,凡是调往前线作战或者是临时调动,都不许携带家属同行。驻防外地的禁军还要定期到京城进行检阅。拣退老弱,保持禁军的战斗力。宋代还实施“更戍法。”就是不改变驻营地,而将禁军定期调往其他地方戍守。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地方军事将领拥兵自重,威胁朝廷安全。
而厢军则是国家正规军中的地方兵,名义隶属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实际上属于各地方政府。主要用于劳役和地方治安。厢军的主要来源是从禁军中退下来老弱,或者是犯人被刺配到本州充当厢军,以供役使,称为“配军”;又或者是在招募中没有达到禁军标准的等等。厢军除了承担地方守备和劳役任务外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充当禁军的后备力量。为禁军提供人力资源。厢军的编制与禁军相同,但是只有军和指挥(营)两级。
而番兵则是由少数民族组成的非正规地方军,他们以部族为单位,朝廷对番兵首领区分不同等级给予钱粮,衣服和土地。番兵虽然属于地方部队,但是他们熟悉情况,又勇敢善战,有着较强的战斗力。番兵主要集中在宋和西夏的边境上。
乡兵也称为民兵,是非正规地方武装,多由地主豪强牵头设立。一般不脱离生产。粮饷,装备由本乡自备。主要的任务就是保卫自己的家乡。乡兵由于熟悉地形,又是在为自己的家园而战。所以作战勇敢。战斗力很强。听到这里,我插了一句:“不正是那祝家庄么。”四人一起点头。
四人说了整整一个上午,才把宋军的编制、军政、军令系统介绍完毕。我见时已至午,对四人说道;“辛苦四位兄弟了,现在时候不早,我们还是吃过午饭再接着说罢。”说着便命人通知厨房准备七个人的饭菜。四人见我吩咐要准备七个人的午饭。都感到有些疑惑。我看了四人一下。呵呵笑了起来。说道:“四位兄弟,有何不明白的地方,只管问来。”花荣上前问道:“方才我等听哥哥吩咐准备六人的午饭。这里连同哥哥一共六人,哥哥可是还想请哪位兄弟一同前去么?”我点头道:“不错,正是还要请一位出身官军兄弟前来,原本我以为此人并非官军出身,适才林冲兄弟说起禁军内编制时提到了甲仗库,我才知道那轰天雷凌振也是禁军出身。”说罢,命人立即把凌振请来一起吃饭。
过不多时,凌振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我见他跑得满头大汗,进来之后又是一脸的神色不定。微微差异之后便哈哈笑了起来,这家伙刚上梁山,现在还有些心神不定呢。连忙起身,拉着凌振在我身边坐下,道:“凌振兄弟,今天请你来有几件事情,一呢,兄弟新上梁山,我晁盖应该设宴为兄弟接风洗尘。这二么,前日在山下我曾答应兄弟要接你家眷上山,今日便是请兄弟来办理此事。这三么”我指了指林冲和花荣道:“我今日请来这五位兄弟在此请教些事情,要重新编排我梁山队伍。说话间才知道凌振兄弟你也是禁军军官出身。所以把你一起请来。晁盖有事要向兄弟请教。”
凌振听罢愣住了,过了一会突然起身倒头便拜,我连忙将他扶起,道:“凌振兄弟,你这是作甚?只要上了梁山,大家便是一家人了,有什么话只管说来。只要是我晁盖办得到的。绝无二话。”凌振含泪道:“自从凌振被捉,原以为是死路一条,蒙天王不弃,留我性命,又不食前言,接我妻儿老小上山团聚。还对凌振如此放心,让我参与商讨山寨大事。怎叫凌振不感大恩啊!”说话间,又想拜下。被我连忙按在椅子上。我口中只管说:“自家兄弟,不必如此”
等到吃过午饭,众人再次回到聚义厅中,我开始对宋朝军队的兵种编成和作战方法对几人开始询问了。一边听着众人的介绍一边和脑子里面的资料评论做着比较。
宋军的骑兵在军队中不占主导地位,只占军队总额的七分之一。这七分之一的骑兵中还有四成多没有马匹。这是因为宋朝疆土较小,在控制范围内没有优良马匹的产地。几乎所有的战马都是通过与辽和西夏的贸易而来,耗资巨大。朝廷认为养一匹马的费用可以装备五个步兵。而且枢密院的文职人员认为汉人不善长骑射。就算是建立了骑兵也无法与辽,西夏的骑兵抗衡。再加上主要的一些将领都是步兵出身。对骑兵并不重视,认为可以以步制骑。所以也不注重骑兵的训练。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战术。象呼延灼那样重视骑兵的将领在宋军中可谓是凤毛麟角了。
和宋朝以步兵为主要军队组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辽和西夏的军队均以骑射见长,平均一人有两匹马,精锐部队可以有三匹马。而且作战方式非常灵活。不象宋军那样执着于阵法队形。一次冲锋,一个回合的较量即使失败,也不会混乱,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退出战场,重新整理队列,再次发动冲锋。几次冲锋下来就把宋军的步兵给冲垮了。
宋军步兵的军器以弓弩为主,弓弩兵的比例在宋军中占到大约六成左右。剩下的都是纯粹上的步兵,其中执长枪穿重甲的重步兵和执盾牌拿短刀的轻步兵各占一半。临阵时一半重装步兵靠前,轻步兵靠后,最后是弓弩兵,敌人接近到大约300米时,为首的弩手率先发射,如果射入敌阵,则所有弩一起发射。敌人接近到200米时为首的弓手先发射,如果射入敌阵,则所有弓手一起发射。再接近则开始短兵相接。
听到这里,我扭头问坐在对面的凌振道:“我不知这弩和弓到底有什么区别,凌振兄弟可否为我解惑?”凌振解释道:“弓是可以供步兵和骑兵通用的,而弩则是只能供步兵使用,弓的优势在于他制造简单,可以大量装备,而且可以供骑兵使用,射击速度也很快。而弩则不同,制造比较复杂,费用也比较大,用的箭也不能和弓通用,射击速度也比较慢。但是弩的射程比弓远而且弩的种类比弓多。”看到我征询的目光,凌振解释道:“平原交战时多用神臂弩等,以脚力开弩,射程较普通弓远一倍。而守城或攻城时则有床弩数种,虽然速度较慢,操作的人也多,但是射程极远,又是一发数十箭,威力巨大。真宗皇帝年间与辽国檀渊大战,射死辽国大将萧达览的就是床弩。”
听着凌振的介绍。我脑子里面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他们为什么介绍的时候都没有提到金国呢。我越想越是觉得有问题,侧身低声问林冲道:“林教头,如今的年号是什么啊?”林冲惊奇的看了我一眼道:“今年是政和二年啊!哥哥为何忘记了。”一听此话。我当场大惊失色。
宋代实行募兵制,一旦入伍,终身服役,直到老疾退役。通常士兵都在驻地安家,凡是调往前线作战或者是临时调动,都不许携带家属同行。驻防外地的禁军还要定期到京城进行检阅。拣退老弱,保持禁军的战斗力。宋代还实施“更戍法。”就是不改变驻营地,而将禁军定期调往其他地方戍守。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地方军事将领拥兵自重,威胁朝廷安全。
而厢军则是国家正规军中的地方兵,名义隶属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实际上属于各地方政府。主要用于劳役和地方治安。厢军的主要来源是从禁军中退下来老弱,或者是犯人被刺配到本州充当厢军,以供役使,称为“配军”;又或者是在招募中没有达到禁军标准的等等。厢军除了承担地方守备和劳役任务外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充当禁军的后备力量。为禁军提供人力资源。厢军的编制与禁军相同,但是只有军和指挥(营)两级。
而番兵则是由少数民族组成的非正规地方军,他们以部族为单位,朝廷对番兵首领区分不同等级给予钱粮,衣服和土地。番兵虽然属于地方部队,但是他们熟悉情况,又勇敢善战,有着较强的战斗力。番兵主要集中在宋和西夏的边境上。
乡兵也称为民兵,是非正规地方武装,多由地主豪强牵头设立。一般不脱离生产。粮饷,装备由本乡自备。主要的任务就是保卫自己的家乡。乡兵由于熟悉地形,又是在为自己的家园而战。所以作战勇敢。战斗力很强。听到这里,我插了一句:“不正是那祝家庄么。”四人一起点头。
四人说了整整一个上午,才把宋军的编制、军政、军令系统介绍完毕。我见时已至午,对四人说道;“辛苦四位兄弟了,现在时候不早,我们还是吃过午饭再接着说罢。”说着便命人通知厨房准备七个人的饭菜。四人见我吩咐要准备七个人的午饭。都感到有些疑惑。我看了四人一下。呵呵笑了起来。说道:“四位兄弟,有何不明白的地方,只管问来。”花荣上前问道:“方才我等听哥哥吩咐准备六人的午饭。这里连同哥哥一共六人,哥哥可是还想请哪位兄弟一同前去么?”我点头道:“不错,正是还要请一位出身官军兄弟前来,原本我以为此人并非官军出身,适才林冲兄弟说起禁军内编制时提到了甲仗库,我才知道那轰天雷凌振也是禁军出身。”说罢,命人立即把凌振请来一起吃饭。
过不多时,凌振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我见他跑得满头大汗,进来之后又是一脸的神色不定。微微差异之后便哈哈笑了起来,这家伙刚上梁山,现在还有些心神不定呢。连忙起身,拉着凌振在我身边坐下,道:“凌振兄弟,今天请你来有几件事情,一呢,兄弟新上梁山,我晁盖应该设宴为兄弟接风洗尘。这二么,前日在山下我曾答应兄弟要接你家眷上山,今日便是请兄弟来办理此事。这三么”我指了指林冲和花荣道:“我今日请来这五位兄弟在此请教些事情,要重新编排我梁山队伍。说话间才知道凌振兄弟你也是禁军军官出身。所以把你一起请来。晁盖有事要向兄弟请教。”
凌振听罢愣住了,过了一会突然起身倒头便拜,我连忙将他扶起,道:“凌振兄弟,你这是作甚?只要上了梁山,大家便是一家人了,有什么话只管说来。只要是我晁盖办得到的。绝无二话。”凌振含泪道:“自从凌振被捉,原以为是死路一条,蒙天王不弃,留我性命,又不食前言,接我妻儿老小上山团聚。还对凌振如此放心,让我参与商讨山寨大事。怎叫凌振不感大恩啊!”说话间,又想拜下。被我连忙按在椅子上。我口中只管说:“自家兄弟,不必如此”
等到吃过午饭,众人再次回到聚义厅中,我开始对宋朝军队的兵种编成和作战方法对几人开始询问了。一边听着众人的介绍一边和脑子里面的资料评论做着比较。
宋军的骑兵在军队中不占主导地位,只占军队总额的七分之一。这七分之一的骑兵中还有四成多没有马匹。这是因为宋朝疆土较小,在控制范围内没有优良马匹的产地。几乎所有的战马都是通过与辽和西夏的贸易而来,耗资巨大。朝廷认为养一匹马的费用可以装备五个步兵。而且枢密院的文职人员认为汉人不善长骑射。就算是建立了骑兵也无法与辽,西夏的骑兵抗衡。再加上主要的一些将领都是步兵出身。对骑兵并不重视,认为可以以步制骑。所以也不注重骑兵的训练。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战术。象呼延灼那样重视骑兵的将领在宋军中可谓是凤毛麟角了。
和宋朝以步兵为主要军队组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辽和西夏的军队均以骑射见长,平均一人有两匹马,精锐部队可以有三匹马。而且作战方式非常灵活。不象宋军那样执着于阵法队形。一次冲锋,一个回合的较量即使失败,也不会混乱,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退出战场,重新整理队列,再次发动冲锋。几次冲锋下来就把宋军的步兵给冲垮了。
宋军步兵的军器以弓弩为主,弓弩兵的比例在宋军中占到大约六成左右。剩下的都是纯粹上的步兵,其中执长枪穿重甲的重步兵和执盾牌拿短刀的轻步兵各占一半。临阵时一半重装步兵靠前,轻步兵靠后,最后是弓弩兵,敌人接近到大约300米时,为首的弩手率先发射,如果射入敌阵,则所有弩一起发射。敌人接近到200米时为首的弓手先发射,如果射入敌阵,则所有弓手一起发射。再接近则开始短兵相接。
听到这里,我扭头问坐在对面的凌振道:“我不知这弩和弓到底有什么区别,凌振兄弟可否为我解惑?”凌振解释道:“弓是可以供步兵和骑兵通用的,而弩则是只能供步兵使用,弓的优势在于他制造简单,可以大量装备,而且可以供骑兵使用,射击速度也很快。而弩则不同,制造比较复杂,费用也比较大,用的箭也不能和弓通用,射击速度也比较慢。但是弩的射程比弓远而且弩的种类比弓多。”看到我征询的目光,凌振解释道:“平原交战时多用神臂弩等,以脚力开弩,射程较普通弓远一倍。而守城或攻城时则有床弩数种,虽然速度较慢,操作的人也多,但是射程极远,又是一发数十箭,威力巨大。真宗皇帝年间与辽国檀渊大战,射死辽国大将萧达览的就是床弩。”
听着凌振的介绍。我脑子里面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他们为什么介绍的时候都没有提到金国呢。我越想越是觉得有问题,侧身低声问林冲道:“林教头,如今的年号是什么啊?”林冲惊奇的看了我一眼道:“今年是政和二年啊!哥哥为何忘记了。”一听此话。我当场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