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被告 博卡萨(4)(2/2)
《终极审判》作者:李涛 2017-02-13 13:18
以“阴谋罪”将儿子丢进了监狱,并下令处死。这个可怜的孩子最终在母亲的苦苦求情下才幸免一死,但还是被逐出了中非。博卡萨的权力欲无止境,站在权力的巅峰后,他仍希望能套上神圣的光环,受到人们像对上帝那样的顶礼膜拜。于是,他下令财政部更换货币,新钞票和金属硬币上都刻印着这位赳赳武夫的尊容。教涌唯恐得罪总统,也连忙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使用印有博卡萨头像的练习本,否则不准上学。博卡萨认为这些仍不足以显示自己的至尊地位,又决定动用国家大量资金到意大利定做了十几尊总统巨型塑像。为了神化自己,博卡萨还采用了许多蛊惑人心的做法。他恬不知耻地宣扬他受到了上帝的保护。从他口中最常听到的一个例子,就是在1976年马梅坡对他的一次行刺中,惊恐万分的人们都跑了,只有他一个人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敌人。在6个小时的对峙中,对手不断向他开枪射击,但他最后都能安然无恙。博卡萨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处处有我,又处处没我;我什么也看不见,然而我什么都能看见;我什么都袒到,但我什么都能听到。权力的扩张和金钱的获取往往是并行不悖的。在他大搞集权和个人崇拜的同时,他也不忘聚敛财物。他把中非看做自己的庄园,把国库当做自己的钱柜,随意掠夺,随心侵吞。为了方便把国家财产放进自己的腰包,他采用移花接木、巧取豪夺等方法将国有财产直接转到自己名下。中非40多家大企业,博卡萨家族就占了三分之一。除此之外,他还利用国外贷款为自己办公司,将国家财富据为己有。贪污受贿和侵吞国家财产总是与生活的奢侈糜烂紧密联系在一起,博卡萨也不例外。在班吉的纳赛尔大街,博卡萨用巨资修建了一座模仿巴黎王宫的豪华行宫。宫内各种娱乐设施应有尽有,卧室典雅别致,浴室精巧奢华。除了复兴宫、贝朗哥宫、埃塞俄比亚宫,加上为举行加冕仪式专修的加冕宫之外,他在全国几乎每个省区都专门修建了豪火墅和行宫。博卡萨在瑞士和法国购置了十几处住宅、别墅和庄园,在巴黎拥有大量的私人轿车。他的银行账户上有十几亿美元的存款。博卡萨共结了13次婚,每次结婚都四处筹款,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博卡萨的好色是国内外闻名的。每当他看上了漂亮的女人,总是竭尽全力要据为己有,即使出国访问期间也不例外。中非各地行宫里总是有美女伺候,随时等待这位“造物主”的到来。博卡萨对自己多妻多子从不忌讳,还多次向他人炫耀。在他看来有十几个妻子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将那称为“是在为自己的国家繁衍后代”。博卡萨的**独裁、横征暴敛,使人们对他的不满日益增加,而豪华的加冕仪式更是一个导火索,人民对他的不满像火山一样一触即发。加冕仪式后,中非帝国的国库据说只剩下了5万美元。为了补充空虚的国库,博卡萨预征3年税收,还停发职工工资和大学生的助学金。然而,这一切都难以填补国库的巨大亏空。1979年1月,博卡萨突发奇想,打上了学校校服的主意。当时,卡特琳娜皇后主管着全国最大的服装厂,夫妻俩一合计,决定让全国25万在校学生统一服装。博卡萨皇帝发布敕令,全国在校学生必须统一穿戴印有“中非帝国”和皇冠图案的学生制服,在校学生每人交纳5000非洲法郎以购买制罚不穿制服的学生开除学籍,家长开除公职。这一敕令的公布引起了全国学生的恐惧和愤慨。职工已经4个月没发工资了,根本没有钱来买制服,那些一贫如洗的农民连饭都吃不上,更不可能拿出钱来。中非人民长期积聚起来的愤怒终于不可遏制地爆发了。学生首先走上街头,反对博卡萨。接着,工人、教师、医生、家庭妇女都加入到了反抗的队伍中来,高呼“打倒帝国”、“要民主”、“要自由”的口号。博卡萨在得知民众的反抗后,恼羞成怒。他万万想不到温顺的国民会在“太岁头上动土”。他气急败坏地命令帝**事大臣要毫不留情地开枪,镇压这群“刁民”。15分钟后,帝国大道血流成河,全国实行紧急戒严,宪兵开始到各家抓捕拒绝买制服的孩子。几天内,班吉监狱和郊区的兵营就关押了近1000名8至16岁的少年儿童,他们几乎**地挤在肮脏狭小的牢房里,不少人被活活闷死。死了的人就用袋子装起来,然后集体掩埋。4月,博卡萨身穿制服来到恩加拉格巴监狱,亲自拷打孩子们,最后,博卡萨下令士兵开枪射击这些孩子。据统计,在这场惨案中,被折磨死的孩子至少有200人。仅4月的一天内就有42具童尸葬身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