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被告 马科斯(6)(2/2)
《终极审判》作者:李涛 2017-02-13 13:18
当场炸死。马科斯乘机宣布中止不能非法逮捕人的法规,获得了不经司法批准就能随便抓人的权力,开始对菲律宾人民实行高压政策。到1972年夏天,爆炸事件愈演愈烈,似乎到处都是“破坏分子”,到处都有“**”。但是熟知内情的人都知道,这些爆炸事件都是政府的军事组织所为,其目的是加剧人们的恐惧感,为即将到来的军事管制做准备。马科斯为了名正言顺地实行军管,炮制了“卡拉加坦号”事迹他们把一艘空船变成了军火走私船,据说在上面发现了大量的枪支和弹药,总统府宣称这艘船是在向菲律宾新人民军运送军火,政府必须采取果断措施。1972年9月22日,马科斯签署了“军事戒严令”,宣布在全国实行军管。军队迅速采取了行动,占领了所有通讯以及公共设施,关闭学校,逮捕了50多名被指控为企图以暴力和颠覆活动推翻政权的反对派政治家和新闻记者。大概有3万菲律宾公民在一夜之间成了军管政权的囚犯。在军事管制的10年间,生活在高压政治之下的菲律宾人民苦不堪言,没有新闻和集会自由,众多社团被解散。在短短几年内,政治大清洗运动使至少有6万名“破坏分子”被捕入狱,几百甚至上千的可疑分子死于军人、警察之手。除了军事管制之外,马科斯还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自己的统治。1973年,马科斯政权通过新宪法,把美国式的总统制改为英国式的内阁制,并规定现任总统在军管时期兼任总理,直到临时国会选出新政府为止。1978年6月,临时国会成立,马科斯宣布就任总理,正式行使总统兼总理的职权。1981年,军管被迫取消。为了保证权力不被削减,他再次修改宪法,把政体改为法国式总统制。新宪法规定总统在非常时期拥有绝对权力,总统任期6年,并不受连任次数的限制。在搞个人独裁的同时,马科斯肆无忌惮地营造“家天下”,在菲律宾实行他的家族统治。他利用手中权力,为他的三个孩子创造条件,希望他们能成为家族政治的栋梁。马科斯的大女儿是菲律宾电影制作实验署署长、菲律宾文化中心青年朋友协会和流行音乐基金会主席。1982年7月,她以青年社团联合会主席的身份作为观察员出席了内阁会议。对儿子费迪南德?罗穆亚尔德斯?马科斯,马科斯更是寄予了厚望。1978年,小马科斯当选为东南亚国家联盟举重联合会主席,后又成为父亲马科斯的总统特别助理。1980年,马科斯安排儿子去老家北伊罗戈省担任副省长。为了增强儿子的威望,马科斯任命他为菲律宾通讯卫星公司的董事长。除了子女外,马科斯家族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人物:妻子伊梅尔达担任环境保护和安置部长、全国妇女委员会主任兼马尼拉市长;母亲何塞法是一家海运公司和两个木材加工厂的法人;弟弟帕西菲科是20多个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同时还是医疗委员会主席;两个妹妹一个是北伊罗戈省省长,一个是菲律宾国际船运公司理事;伊梅尔达的弟弟科科伊,曾任驻中国、沙特等国的大使,后又被任命为驻美大使。政治上的控制还远远不够,军权是政权的支柱,马科斯自然不会放过军事上的独裁。菲律宾海、陆、空三军司令、总参谋长、总统府警备司令、国家安全情报局局长和首都警察部队司令等重要职位,都是由马科斯亲自挑选的绝对忠于自己的人担任。军队中的高级军官也大都是他的同乡,三军和保安部队中90%的将级军官都是北伊罗戈省人。马科斯以为“家天下”格局会使自己的王朝更加稳固,但是他没想到,就是这些昔日的至亲、密友、同乡加速了其政权的倒台。1981年,一个名叫杜威?戴的华裔商人从各个银行机构借了9000多万美元后携款潜逃,这一事件引起了连锁反应,银行开始收缩借贷。马科斯的众亲友们把巨款私吞,拒不还贷。面对银行的催讨,有些人带着巨款逃之夭夭。逃跑人数逐渐增多,银行濒临倒闭,引发了全面的经济危机。人们开始指责马科斯搞亲友垄断、滥用外援外债。国外的菲律宾反对派开始派人回国煽动反马科斯运动,一时间马科斯家族控制的商场、工厂、赌场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一些人开始公开向马科斯家族宣战,新人民军也借此机会四处出击。军事管制、政治、经济独裁使整个菲律宾陷入空前的混乱,菲律宾人民的反抗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整个菲律宾已经处在了暴风雨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