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遗命司马迁(2/2)
《司马迁评传》作者:司马迁评传 2017-02-13 12:31
以和创造周王朝的那些伟大人物比美了。司马谈比这看得还要深远。从忠君立场上说,不完成歌颂大一统的汉家业绩,就算不得是忠臣。从立身的事业上说,他把修"太史公书"与孔子修《春秋》相比,尽孝、尽忠、立身,这三者的完美统一,是铸造伟大人物品格不可缺一的。司马迁"俯首流涕"恭敬地听着父亲临终的教晦,已在心中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太史公书"。父子两人的手握得更紧了,两颗圣洁纯一的心熔铸在一起了。这时,司马谈再次强调修史的宗旨和责任① 司马贞:《史记索隐序》。
① 司马谈遗命详载于《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
②。他说: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这是司马谈最后的话语,他以史职、史德要求司马迁象孔子修《春秋》那样,自觉地肩负起历史的使命。"汝其念哉",要求司马迁牢牢记在心中。司马迁低着头,流泪呜咽,诚恳地向父亲立下誓言。司马迁说: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司马谈听完儿子的誓言,满含笑意地长眠了。司马迁公务在身,忠孝不能两全,他殡瘗父亲遗体后,赶到泰山去向汉武帝回报奉使任务。如果说司马谈不得从行上泰山是临终的遗憾,而司马迁在父亲临终后还要赶赴行在所回报政务,不能不是儿子的遗憾了!由于司马谈临终遗命,具有这一特定环境,所以"太史公执迁手而泣",司马迁"俯首流涕",这是对命运的抗争而怆然流涕。可以体察出,司马谈这位执着的历史家,未能亲手完成修史计划是多么的揪心!他慨叹命运而决不屈服于命运,他遗命司马迁来实现修史壮志。司马迁立誓,接过了这付千斤重担。可以说,司马谈临终的一幕,给予司马迁的刺激是太深刻了,所以他的记述是那样的激情满怀。司马迁也果真牢牢记住了司马谈临终的伟大遗命,时刻准备着。太初元年,司马迁与壶遂讨论修史义例,就一再申说"先人有言"。因为,司马迁深知,他要弥补两代人的遗憾,就是忠于自己的誓言,完成父亲的重托,实现父亲的遗愿。历史已经回答了,司马迁交了一份很完美的答卷,无论司马谈,还是司马迁,他们的在天之灵,都没有遗憾了。
② 《论语》第八《泰伯》。
① 司马谈遗命详载于《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
②。他说: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这是司马谈最后的话语,他以史职、史德要求司马迁象孔子修《春秋》那样,自觉地肩负起历史的使命。"汝其念哉",要求司马迁牢牢记在心中。司马迁低着头,流泪呜咽,诚恳地向父亲立下誓言。司马迁说: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司马谈听完儿子的誓言,满含笑意地长眠了。司马迁公务在身,忠孝不能两全,他殡瘗父亲遗体后,赶到泰山去向汉武帝回报奉使任务。如果说司马谈不得从行上泰山是临终的遗憾,而司马迁在父亲临终后还要赶赴行在所回报政务,不能不是儿子的遗憾了!由于司马谈临终遗命,具有这一特定环境,所以"太史公执迁手而泣",司马迁"俯首流涕",这是对命运的抗争而怆然流涕。可以体察出,司马谈这位执着的历史家,未能亲手完成修史计划是多么的揪心!他慨叹命运而决不屈服于命运,他遗命司马迁来实现修史壮志。司马迁立誓,接过了这付千斤重担。可以说,司马谈临终的一幕,给予司马迁的刺激是太深刻了,所以他的记述是那样的激情满怀。司马迁也果真牢牢记住了司马谈临终的伟大遗命,时刻准备着。太初元年,司马迁与壶遂讨论修史义例,就一再申说"先人有言"。因为,司马迁深知,他要弥补两代人的遗憾,就是忠于自己的誓言,完成父亲的重托,实现父亲的遗愿。历史已经回答了,司马迁交了一份很完美的答卷,无论司马谈,还是司马迁,他们的在天之灵,都没有遗憾了。
② 《论语》第八《泰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