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小说故事 > 三国征服者章节目录 > 第117章 致董太师

第117章 致董太师(2/2)

三国征服者作者:白衣天子 2017-02-13 12:23
师,倒来了一点诗兴,就写一首诗赠给太师。

    噢老夫就附庸风雅一回来人,笔墨伺候

    在董府下人准备好笔墨的时候,刘邈终于在脑子中搜索到了一首合适的诗词,于是装模作样地拿起狼毫,踌躇了一会才落笔写道:

    致董太师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董卓在刘邈开始写字时,就来到了刘邈身边,原本只是当做热闹看看的,但一见到标题致董太师出来,他就来了兴趣。

    这首词原本是王安石当宰相时抒发自己受到重用春风得意的心情的,被刘邈拿来一改标题,就有点将董卓比作伊尹吕尚的意思。

    刘邈写的是简体字,为免董卓看不懂,写完后,又照着念了一遍。

    董卓是个粗人,对诗词什么的完全无感,不过李儒倒是个文化人,立马懂了这首词的意思,他不由多看了刘邈几眼,心说这小子还真是会拍马屁。

    董卓注意到了李儒的眼神,心痒难耐,连忙道:致远,你这新字体,老夫不怎么熟悉,就给解说解说罢

    不若让文优先生为太师解说吧。刘邈推辞道。

    董卓又将目光投向李儒,李儒只好逐句为董卓讲解了一番,末了又补充道:阳都侯这是将太师比作伊尹吕尚呢

    哈哈董卓大笑起来,心想难怪刘邈这小子自己不解释,要李儒代劳呢,原来是拍我马屁的,不好意思明说。

    致远将老夫夸得太过了,伊尹吕尚是名垂青史的大贤,老夫怎能与他们相比董卓虽然这么说,但其表情分明是非常受用,显然对这首赞他的诗很满意。

    在邈看来,太师丝毫不比伊尹吕尚差。刘邈恭维道,心中却鄙夷不已。

    这首词的确有将董卓比作伊尹吕尚的意思,但从另一方面说,也有劝董卓学习这两位先贤,要忠于君主,不要有造反之心的意思。

    刘邈不主动解释诗意,也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免得诗词和他的解释都传出去对他不利,这时也乐得让董卓和李儒都以为他只是在拍马屁。

    哈哈致远果然文采非凡,这么短时间就能写出如此佳作。董卓又笑道,文优,待会将致远的这篇大作装裱起来,我要将之好好收藏。

    是。李儒答道。

    董卓又道:今天与致远一见很是高兴,以致远的才华,仅仅在九江做个太守,实在是太屈才了。文优,你怎么看

    董卓之前没有直接同意刘邈的请求,这时也拉不下脸面主动提起,只好借李儒做个台阶。

    李儒看了看董卓,知道了他的意思,道:记得当初在洛阳,阳都侯敬献传国玉玺时,太师曾经说过,若阳都侯在九江干得好,又忠于天子,就表阳都侯为扬州牧。以儒看来,阳都侯现在已经达到了太师的要求,太师不妨将当时的承诺兑现了。

    董卓马上道:文优所言有理,致远不论才华能力还是对天子的忠心都有目共睹。老夫也不会食言,等致远上朝纳贡之时,老夫就上表天子,为致远请封。

    刘邈大喜,没想到一首诗还有这么大的作用,连忙道谢,当然少不了再说两句不要钱的恭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