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音乐创作上的探索(2/2)
《贝多芬传》作者:贝多芬传 2017-02-13 12:21
理念或许是属于柏拉图哲学范围的。他能理解文艺作品的意境,而这些东西正是他所需要的,也能增强他的音乐表现能力。文学稍稍震动了贝多芬,让他知道要做什么。
韦格勒写道:“贝多芬知道要去建立什么。”他那坚强的信念是幼小时培养起来的,并吸取了别人品格上的优点;从来没有一个像他这样未受过良好的教育,却具有如此坚强的意志品格的人。许多了解他的人都说他保持了幼时的性格。威逊·巴哈写道:“在我的一生中,从未遇到像他这种个性坚强的人;他又颇为孩子气。他内心所表达出来的,既美好又善良,而其所受的教育就差多了!他的情感易冲动,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轻信的习惯和无能的态度(是指对妇女而言),这些也是他性格中的一部分。”
贝多芬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使热爱他的人整整追随了他一个世纪之久——那就是富有原始的、活泼的生气。他的音乐经验是全新的,甚至连他自己也不能十分的了解它。辛德勒有一次称赞他的单纯说:“他遇到了最困难的问题后,突然会心血来潮地将其解决。”这正是贝多芬式的单纯,完全是因为他能直接从自己的园地中取用。
大胆而不按常规发展的贝多芬使那些一生都谨小慎微而又合性狭隘的音乐家迷惑起来;他们极力反对这种“不相称”的体例、程式。白兰特托夫和哈代尔批评贝多芬的钢琴变奏曲在某些方面太粗糙了一些,说他一定要继续研究一些乐器,而慢一些动笔从事作曲。他的单簧管三重奏被认为稍微好一些,然而,要想成名则没有希望,除非他写得更为自然。他的《三首小提琴奏鸣曲》(作品第12号)被称为“过分的难于演奏”。这也许是乐曲中使用回旋曲过多的缘故。但贝多芬仍照自己的步子走。
贝多芬不需要别人来提示好或者坏。有些人的所作所为就是要想让世人知道贝多芬是一个错误的人。1801年1月,贝多芬写信给莱比锡的地方长官说:“关于莱比锡这件事,让他们说去吧!当然他们不便凭空使每个人都不朽,同时要侵害一个阿波罗所信任的人。”
白兰特托夫和哈代尔在两个月后回答他说:“你一定要当心你自己和你的智慧!”别人的狂妄只不过是让贝多芬暂时地黯淡下去,但他不能发怒,因为“那些人还不能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
或许,这封信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一个不易弄懂的“暗示”。
贝多芬新出版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并没有受到人们的赞誉。他又作了一首新的《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第37号)。他感受到了收入短缺的痛苦,不明白自己的危机即将来临。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技巧比之《C大调第一首钢琴协奏曲》(作品第15号)则是大大的提高了。
贝多芬最大的仇敌莫过于保持传统习俗的莱比锡和各个城市。那里的人们仇视任何超出他们习惯以外的改变。依格那兹·莫斯谦勒斯是一位年仅10岁的音乐爱好者。他受到韦勒的警告,不许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韦勒就是那位贝多芬在普拉格斯接受训练时的顽固的教师。当莫斯谦勒斯带了一份《悲怆奏鸣曲》的谱子到他老师那里去的时候,韦勒大发脾气,严厉地训斥他,以后不准再有此类情况出现;并告诉他,基本功的训练要从更具体的巴哈和莫扎特或克雷孟特入手。莫斯谦勒斯却暗中收藏了贝多芬的每一首奏鸣曲。每当贝多芬的作品出版之后,若没有钱买,这孩子就将它用手抄了下来。
贝多芬的音乐就是这样获得了如此之多的听众。事实证明,即使官方人士不同意,不喜欢,但这并不影响平民百姓中的热心者;于出版商而言,他们唯利是图,这也就更证明了老百姓的需要。
贝多芬此时已巩固了他的地位和荣誉,一个剧院请他作一首芭蕾舞曲,向玛丽亚·茜丽柴致敬。他就创作了一首《普罗米修斯》,在1801年3月里演出,反映甚佳。这证明了贝多芬有能力为剧院作曲。他想试图再进一步,与其他的作曲家竞争。
假若贝多芬对官方授予的荣誉感到满足而止步不前、只去写一些抒情的歌剧,那么他可以生活得很轻松而惬意;若继续写一些如《悲怆奏鸣曲》第二乐章中那种凄婉动人、催人泪下的曲子的话,他可以变得很有钱并成为欧洲每个人心灵中的偶像。但是,他的使命并不是如此。在他的缓慢乐章中又流泻出新的热情来。这显然是深奥而艰难的处理,神经过敏的崇拜者对于贝多芬的固执感到失望。他那自负的精神支柱看起来对他有可能造成某些挫折。然而,这些人又怎么能知道在贝多芬的精神支柱中还有其他的内容呢?
为了艺术的目标,贝多芬站在谦虚的立场上,很善于吸收、消化于他有益的东西。当他的感情发泄到外面时,他就会暴躁起来,并将所有的注意力也转到了那一方面去,仔细地体会心中的感受,并找到更为丰富的音调;同时,他所表现出来的技巧和展示的程度也更为一致。
贝多芬在1801年秋季写信给韦格勒说:“日复一日,我已接近了我所了解而不能描摹的目的地。就是为了这些,所以你的贝多芬仍要继续生存下去。请不要告诉我其余的事情,我除了睡觉以外,别的什么东西也不想知道。”
31岁的贝多芬对于音乐力量的把握更为坚定而富于弹性了,大大地增加了对未来的警觉性,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他这边来,并称赞他所走过的这条道路。他的幸福是不会再继续下去了,他在维也纳第一年平静的生活终于结束了。仇恨、奸诈、阴谋、威胁破坏了他的计划,终于让他受到了攻击和中伤,并一度影响了他的名誉。
韦格勒写道:“贝多芬知道要去建立什么。”他那坚强的信念是幼小时培养起来的,并吸取了别人品格上的优点;从来没有一个像他这样未受过良好的教育,却具有如此坚强的意志品格的人。许多了解他的人都说他保持了幼时的性格。威逊·巴哈写道:“在我的一生中,从未遇到像他这种个性坚强的人;他又颇为孩子气。他内心所表达出来的,既美好又善良,而其所受的教育就差多了!他的情感易冲动,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轻信的习惯和无能的态度(是指对妇女而言),这些也是他性格中的一部分。”
贝多芬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使热爱他的人整整追随了他一个世纪之久——那就是富有原始的、活泼的生气。他的音乐经验是全新的,甚至连他自己也不能十分的了解它。辛德勒有一次称赞他的单纯说:“他遇到了最困难的问题后,突然会心血来潮地将其解决。”这正是贝多芬式的单纯,完全是因为他能直接从自己的园地中取用。
大胆而不按常规发展的贝多芬使那些一生都谨小慎微而又合性狭隘的音乐家迷惑起来;他们极力反对这种“不相称”的体例、程式。白兰特托夫和哈代尔批评贝多芬的钢琴变奏曲在某些方面太粗糙了一些,说他一定要继续研究一些乐器,而慢一些动笔从事作曲。他的单簧管三重奏被认为稍微好一些,然而,要想成名则没有希望,除非他写得更为自然。他的《三首小提琴奏鸣曲》(作品第12号)被称为“过分的难于演奏”。这也许是乐曲中使用回旋曲过多的缘故。但贝多芬仍照自己的步子走。
贝多芬不需要别人来提示好或者坏。有些人的所作所为就是要想让世人知道贝多芬是一个错误的人。1801年1月,贝多芬写信给莱比锡的地方长官说:“关于莱比锡这件事,让他们说去吧!当然他们不便凭空使每个人都不朽,同时要侵害一个阿波罗所信任的人。”
白兰特托夫和哈代尔在两个月后回答他说:“你一定要当心你自己和你的智慧!”别人的狂妄只不过是让贝多芬暂时地黯淡下去,但他不能发怒,因为“那些人还不能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
或许,这封信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一个不易弄懂的“暗示”。
贝多芬新出版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并没有受到人们的赞誉。他又作了一首新的《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第37号)。他感受到了收入短缺的痛苦,不明白自己的危机即将来临。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技巧比之《C大调第一首钢琴协奏曲》(作品第15号)则是大大的提高了。
贝多芬最大的仇敌莫过于保持传统习俗的莱比锡和各个城市。那里的人们仇视任何超出他们习惯以外的改变。依格那兹·莫斯谦勒斯是一位年仅10岁的音乐爱好者。他受到韦勒的警告,不许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韦勒就是那位贝多芬在普拉格斯接受训练时的顽固的教师。当莫斯谦勒斯带了一份《悲怆奏鸣曲》的谱子到他老师那里去的时候,韦勒大发脾气,严厉地训斥他,以后不准再有此类情况出现;并告诉他,基本功的训练要从更具体的巴哈和莫扎特或克雷孟特入手。莫斯谦勒斯却暗中收藏了贝多芬的每一首奏鸣曲。每当贝多芬的作品出版之后,若没有钱买,这孩子就将它用手抄了下来。
贝多芬的音乐就是这样获得了如此之多的听众。事实证明,即使官方人士不同意,不喜欢,但这并不影响平民百姓中的热心者;于出版商而言,他们唯利是图,这也就更证明了老百姓的需要。
贝多芬此时已巩固了他的地位和荣誉,一个剧院请他作一首芭蕾舞曲,向玛丽亚·茜丽柴致敬。他就创作了一首《普罗米修斯》,在1801年3月里演出,反映甚佳。这证明了贝多芬有能力为剧院作曲。他想试图再进一步,与其他的作曲家竞争。
假若贝多芬对官方授予的荣誉感到满足而止步不前、只去写一些抒情的歌剧,那么他可以生活得很轻松而惬意;若继续写一些如《悲怆奏鸣曲》第二乐章中那种凄婉动人、催人泪下的曲子的话,他可以变得很有钱并成为欧洲每个人心灵中的偶像。但是,他的使命并不是如此。在他的缓慢乐章中又流泻出新的热情来。这显然是深奥而艰难的处理,神经过敏的崇拜者对于贝多芬的固执感到失望。他那自负的精神支柱看起来对他有可能造成某些挫折。然而,这些人又怎么能知道在贝多芬的精神支柱中还有其他的内容呢?
为了艺术的目标,贝多芬站在谦虚的立场上,很善于吸收、消化于他有益的东西。当他的感情发泄到外面时,他就会暴躁起来,并将所有的注意力也转到了那一方面去,仔细地体会心中的感受,并找到更为丰富的音调;同时,他所表现出来的技巧和展示的程度也更为一致。
贝多芬在1801年秋季写信给韦格勒说:“日复一日,我已接近了我所了解而不能描摹的目的地。就是为了这些,所以你的贝多芬仍要继续生存下去。请不要告诉我其余的事情,我除了睡觉以外,别的什么东西也不想知道。”
31岁的贝多芬对于音乐力量的把握更为坚定而富于弹性了,大大地增加了对未来的警觉性,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他这边来,并称赞他所走过的这条道路。他的幸福是不会再继续下去了,他在维也纳第一年平静的生活终于结束了。仇恨、奸诈、阴谋、威胁破坏了他的计划,终于让他受到了攻击和中伤,并一度影响了他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