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聪明、顽皮的音乐少年(2/2)
《贝多芬传》作者:贝多芬传 2017-02-13 12:21
作品中去。
韦革勒说:在这一年圣诞礼拜演奏时,这个勇敢的小孩,将弗·海勒的《依里米亚之悲哀》的旋律进行了修改。演奏时,从他稚嫩的手指下,流泻出优美动听的旋律;他弹奏得太美,太流畅了。事后,海勒很不高兴,他去觐见了皇帝,对贝多芬的随意修改提出了抗议,他讥讽这种修改为“小聪明”。
辛德勒后来在贝多芬传记中是这样记述的:“皇帝颇为宽宏地指责了贝多芬,不允许他今后再玩这种即兴演奏的把戏。”
然而,也就是这一次,贝多芬的创作天才如初发芙蓉,艳丽异常;他的伙伴都支持他、鼓励他、钦佩他。
1781年,英国驻德国宫廷大使格里桑纳去世,贝多芬专为他写了一首哀乐,因为,他是贝多芬家的好友。宫廷乐队指挥路奇雪简直被这支曲子迷惑了。大提琴家莫勒是这样描述的:“在第一次公开演奏时,贝多芬新颖的创作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经过几次演奏后,他的名声日益增大;最后,他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
到1787年春天,贝多芬和母亲离开波恩,沿莱茵河去荷兰旅行。之后,他又独自前往维也纳,拜访伟大的音乐天才莫扎特,想把自己的演奏展示(或者说是呈献)给莫扎特。这是贝多芬生命旅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页,但是,历史记载上对这次重要拜见的记载却只有十分简单的、寥寥数行的记述。
贝多芬的父亲对此事却充满了热切的期望。他希望莫扎特把自己的儿子当作16岁的少年音乐家来接待;而事实上,贝多芬的真实年龄却是14岁。
莫扎特请他随便弹奏几支曲子听一听。
听完,莫扎特的反应很冷淡。而贝多芬也明确地感受到了对方的冷漠。贝多芬进而提出请莫扎特给一个主题,让自己即兴作曲演奏。因为贝多芬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往往演奏得更加出色。现在,他被自己敬仰的大师轻视了,自尊心受到伤害,心里倍感难受。莫扎特给了他一个主题,于是,他的手指流畅而快速地在琴键上跳跃飞舞起来。他的即兴曲使莫扎特的面部表情逐渐明朗起来……琴声戛然而止,四周静寂无声。莫扎特对在场的几位朋友脱口而出:“注意!这个孩子日后将让世界发生震撼。”
一个多月之后,贝多芬收到父亲的一封信,告之母亲病倒了,要贝多芬赶快回家。母亲的病情严重,终日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而家中的费用根本不够开支,所剩不多的几样家具也典当出去了。
贝多芬正准备去奥格斯堡。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向一位新结识的朋友借了一些钱,疲劳而又匆忙地赶回了波恩。
回到家中,他看到母亲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命在旦夕。而年仅1岁的妹妹玛格丽斯睡在摇篮中细声地啼哭着,病得如同母亲一样厉害。房间肮脏昏暗,无人打扫。家里连一点钱也没有。两个弟弟呆坐在父亲的身边,不知所措,长吁短叹。
贝多芬母亲的一生都是在穷困、抑郁中度过的。严重的营养不良、过度的操劳、多次的生育影响了她的身体健康。
1787年7月17日,肺病残酷地夺去了贝多芬母亲的生命;同年11月25日,小妹妹也在贫病中死去。
韦革勒说:在这一年圣诞礼拜演奏时,这个勇敢的小孩,将弗·海勒的《依里米亚之悲哀》的旋律进行了修改。演奏时,从他稚嫩的手指下,流泻出优美动听的旋律;他弹奏得太美,太流畅了。事后,海勒很不高兴,他去觐见了皇帝,对贝多芬的随意修改提出了抗议,他讥讽这种修改为“小聪明”。
辛德勒后来在贝多芬传记中是这样记述的:“皇帝颇为宽宏地指责了贝多芬,不允许他今后再玩这种即兴演奏的把戏。”
然而,也就是这一次,贝多芬的创作天才如初发芙蓉,艳丽异常;他的伙伴都支持他、鼓励他、钦佩他。
1781年,英国驻德国宫廷大使格里桑纳去世,贝多芬专为他写了一首哀乐,因为,他是贝多芬家的好友。宫廷乐队指挥路奇雪简直被这支曲子迷惑了。大提琴家莫勒是这样描述的:“在第一次公开演奏时,贝多芬新颖的创作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经过几次演奏后,他的名声日益增大;最后,他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
到1787年春天,贝多芬和母亲离开波恩,沿莱茵河去荷兰旅行。之后,他又独自前往维也纳,拜访伟大的音乐天才莫扎特,想把自己的演奏展示(或者说是呈献)给莫扎特。这是贝多芬生命旅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页,但是,历史记载上对这次重要拜见的记载却只有十分简单的、寥寥数行的记述。
贝多芬的父亲对此事却充满了热切的期望。他希望莫扎特把自己的儿子当作16岁的少年音乐家来接待;而事实上,贝多芬的真实年龄却是14岁。
莫扎特请他随便弹奏几支曲子听一听。
听完,莫扎特的反应很冷淡。而贝多芬也明确地感受到了对方的冷漠。贝多芬进而提出请莫扎特给一个主题,让自己即兴作曲演奏。因为贝多芬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往往演奏得更加出色。现在,他被自己敬仰的大师轻视了,自尊心受到伤害,心里倍感难受。莫扎特给了他一个主题,于是,他的手指流畅而快速地在琴键上跳跃飞舞起来。他的即兴曲使莫扎特的面部表情逐渐明朗起来……琴声戛然而止,四周静寂无声。莫扎特对在场的几位朋友脱口而出:“注意!这个孩子日后将让世界发生震撼。”
一个多月之后,贝多芬收到父亲的一封信,告之母亲病倒了,要贝多芬赶快回家。母亲的病情严重,终日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而家中的费用根本不够开支,所剩不多的几样家具也典当出去了。
贝多芬正准备去奥格斯堡。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向一位新结识的朋友借了一些钱,疲劳而又匆忙地赶回了波恩。
回到家中,他看到母亲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命在旦夕。而年仅1岁的妹妹玛格丽斯睡在摇篮中细声地啼哭着,病得如同母亲一样厉害。房间肮脏昏暗,无人打扫。家里连一点钱也没有。两个弟弟呆坐在父亲的身边,不知所措,长吁短叹。
贝多芬母亲的一生都是在穷困、抑郁中度过的。严重的营养不良、过度的操劳、多次的生育影响了她的身体健康。
1787年7月17日,肺病残酷地夺去了贝多芬母亲的生命;同年11月25日,小妹妹也在贫病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