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归田·旅游英伦(2/2)
《俾斯麦传》作者:俾斯麦传 2017-02-13 12:21
1年达成协议,后来有70个城市参加,极盛时达160个城市,以吕贝克为首。同盟拥有战舰、金库,有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之权。1370年,打败丹麦,订立《斯特拉松和约》,垄断了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沿海各地设立商站。参加的城市均由大商人统治,手工业者和贫民起义受到残酷镇压。15世纪中叶后,英、俄、尼德兰等国经济发展,同盟内部竞争激烈,致使同盟日趋衰落,1669年解体。
俾斯麦乘的邮轮到达利兹,他兴高采烈地踏上英伦土地,得意洋洋地用口哨吹着欢快热烈的《猎人进行曲》。当他合着音乐的节拍沿街走去时,突然听到一声断喝,原来是英格兰警察出面制止他扰乱星期日宁静的行为。入乡随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到底还是觉得大煞风景,“有什么了不起,你这个鬼利兹。”他便马上跳上一辆马车到赫尔再从赫尔搭乘邮轮到爱丁堡,瞻仰司各特家乡。
爱丁堡在15世纪中叶成为苏格兰的首都,1768年作家兼编辑威廉·斯迈利在爱丁堡出版了《不列颠百科全书》首版。爱丁堡历史悠久,此时的发展接近它的黄金时代,但人口仅4万。
俾斯麦游历了爱丁堡,然后又折回英格兰的约克市,约克是英国最大的郡,分东、西、北3个区和约克市。俾斯麦本来好吃,与烤牛肉共食的约克夏布丁饱了他的口福。不知什么原因俾斯麦受到驻扎在约克郡的第二轻骑兵团的盛情款待,他们招待俾斯麦观看一种产生于14世纪的组剧“约克剧”,这种戏剧是每逢夏天基督圣体节时,由约克郡的行会组织演出。组剧由五十多个剧本构成,从人的堕落到赎罪,从天使创生到末日审判等故事,其中有6个剧本专门写约克的故事。按故事发展情节在全郡巡回演出。俾斯麦感到很快乐,对曾受警察呵叱不再耿耿于怀,而不时津津乐道地翻阅《利兹报信者》。
俾斯麦又到了宪章运动的中心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的浪潮在这里最为集中地呈现在他的面前,使他第一次深深地感到自己的孤陋寡闻,识见浅薄。值得一提的是,俾斯麦的另外一个比他小5岁的普鲁士同乡,在他到曼彻斯特3个月后,尊父母之命到这里的纺纱厂做经商实习,他便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俾斯麦不久便到了伦敦,在这里住了好几个星期。伦敦在11世纪成为商业和政治枢纽。18世纪发展成世界最大的海港和国际贸易中心。然而,工业的高速发展,使伦敦环境污染极为严重,伦敦上空烟尘常年与雨雾裹夹。强迫人们呼嘘毒疠,泰晤士河又黑又臭,鱼虾绝迹,河岸老鼠横行,河堤到处是老鼠洞。
俾斯麦还去参观了1834年火灾后幸存的威斯敏斯特大厅中的上议院,哥特式的新议会大厦是他到伦敦的两年前就在动工兴建。俾斯麦觉得上议院在议事时既讲究礼仪,又不十分拘束的轻松活泼的气氛十分有趣,相形之下德意志人在这种场合中显得太拘谨了。
离开伦敦后,俾斯麦到了朴次茅斯。1812年狄更斯出生在这里。1806年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指挥特拉法尔加海战时的旗舰“胜利”号即停泊在这里供游人瞻仰凭吊。这次海战,英国舰船无一损失,粉碎了拿破仑入侵英伦的梦想。从而奠定了不列颠海上霸权一百余年的根基。纳尔逊在这次海战中为国捐躯。在参观这艘旗舰时俾斯麦心潮起伏,在纳尔逊身着海军上将戎装的油画前,似乎有俾斯麦家先祖们的油画若隐若现……。
在英国的最后一站是布赖顿,它位于伦敦正南边51英里处的海边,是英吉利海峡的滨海胜地,乔治四世于1783—1827年间在这里修造了许多豪华建筑。俾斯麦到英国的这年正值铁路也修到了这里,这年夏日的布赖顿显得热闹非凡。
渡轮停靠在法国的第厄普码头。第厄普也是旅游胜地,但物价低、开销小,俾斯麦在此小住了几日,在海里痛痛快快地游泳,在沙滩上舒适惬意的躺卧。然后,他到了巴黎。俾斯麦发觉法国的公路、铁路、水路辐辏于此,心想这大概也是巴黎之所以成为欧洲大陆最大城市的重要原因。俾斯麦在巴黎的名胜古迹之间徜徉,他到过协和广场法王路易十六和王后被断头机处死的地方,也瞻仰了1831年埃及赠给法王路易·菲力浦的卢克瑟尔方尖碑,在广场对面他仔细辨认着凯旋门内镂刻的当年跟随拿破仑南征北战的386名将军的名字和包括艺术杰作《马赛曲》在内的门正面、背面石栏及门楣上的浮雕,在罗浮宫他流连于科罗所绘的《拿破仑在阿尔河桥上》油画前思绪万千……。
俾斯麦乘的邮轮到达利兹,他兴高采烈地踏上英伦土地,得意洋洋地用口哨吹着欢快热烈的《猎人进行曲》。当他合着音乐的节拍沿街走去时,突然听到一声断喝,原来是英格兰警察出面制止他扰乱星期日宁静的行为。入乡随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到底还是觉得大煞风景,“有什么了不起,你这个鬼利兹。”他便马上跳上一辆马车到赫尔再从赫尔搭乘邮轮到爱丁堡,瞻仰司各特家乡。
爱丁堡在15世纪中叶成为苏格兰的首都,1768年作家兼编辑威廉·斯迈利在爱丁堡出版了《不列颠百科全书》首版。爱丁堡历史悠久,此时的发展接近它的黄金时代,但人口仅4万。
俾斯麦游历了爱丁堡,然后又折回英格兰的约克市,约克是英国最大的郡,分东、西、北3个区和约克市。俾斯麦本来好吃,与烤牛肉共食的约克夏布丁饱了他的口福。不知什么原因俾斯麦受到驻扎在约克郡的第二轻骑兵团的盛情款待,他们招待俾斯麦观看一种产生于14世纪的组剧“约克剧”,这种戏剧是每逢夏天基督圣体节时,由约克郡的行会组织演出。组剧由五十多个剧本构成,从人的堕落到赎罪,从天使创生到末日审判等故事,其中有6个剧本专门写约克的故事。按故事发展情节在全郡巡回演出。俾斯麦感到很快乐,对曾受警察呵叱不再耿耿于怀,而不时津津乐道地翻阅《利兹报信者》。
俾斯麦又到了宪章运动的中心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的浪潮在这里最为集中地呈现在他的面前,使他第一次深深地感到自己的孤陋寡闻,识见浅薄。值得一提的是,俾斯麦的另外一个比他小5岁的普鲁士同乡,在他到曼彻斯特3个月后,尊父母之命到这里的纺纱厂做经商实习,他便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俾斯麦不久便到了伦敦,在这里住了好几个星期。伦敦在11世纪成为商业和政治枢纽。18世纪发展成世界最大的海港和国际贸易中心。然而,工业的高速发展,使伦敦环境污染极为严重,伦敦上空烟尘常年与雨雾裹夹。强迫人们呼嘘毒疠,泰晤士河又黑又臭,鱼虾绝迹,河岸老鼠横行,河堤到处是老鼠洞。
俾斯麦还去参观了1834年火灾后幸存的威斯敏斯特大厅中的上议院,哥特式的新议会大厦是他到伦敦的两年前就在动工兴建。俾斯麦觉得上议院在议事时既讲究礼仪,又不十分拘束的轻松活泼的气氛十分有趣,相形之下德意志人在这种场合中显得太拘谨了。
离开伦敦后,俾斯麦到了朴次茅斯。1812年狄更斯出生在这里。1806年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指挥特拉法尔加海战时的旗舰“胜利”号即停泊在这里供游人瞻仰凭吊。这次海战,英国舰船无一损失,粉碎了拿破仑入侵英伦的梦想。从而奠定了不列颠海上霸权一百余年的根基。纳尔逊在这次海战中为国捐躯。在参观这艘旗舰时俾斯麦心潮起伏,在纳尔逊身着海军上将戎装的油画前,似乎有俾斯麦家先祖们的油画若隐若现……。
在英国的最后一站是布赖顿,它位于伦敦正南边51英里处的海边,是英吉利海峡的滨海胜地,乔治四世于1783—1827年间在这里修造了许多豪华建筑。俾斯麦到英国的这年正值铁路也修到了这里,这年夏日的布赖顿显得热闹非凡。
渡轮停靠在法国的第厄普码头。第厄普也是旅游胜地,但物价低、开销小,俾斯麦在此小住了几日,在海里痛痛快快地游泳,在沙滩上舒适惬意的躺卧。然后,他到了巴黎。俾斯麦发觉法国的公路、铁路、水路辐辏于此,心想这大概也是巴黎之所以成为欧洲大陆最大城市的重要原因。俾斯麦在巴黎的名胜古迹之间徜徉,他到过协和广场法王路易十六和王后被断头机处死的地方,也瞻仰了1831年埃及赠给法王路易·菲力浦的卢克瑟尔方尖碑,在广场对面他仔细辨认着凯旋门内镂刻的当年跟随拿破仑南征北战的386名将军的名字和包括艺术杰作《马赛曲》在内的门正面、背面石栏及门楣上的浮雕,在罗浮宫他流连于科罗所绘的《拿破仑在阿尔河桥上》油画前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