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求知是人的本性(2/2)
《亚里士多德传》作者:亚里士多德传 2017-02-13 12:12
动的三个时期
亚里士多德的求知,不只是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学与研究。他认为一个人除非能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人,否则就不能声称知道了某个问题。他把教育看作是知识的非常合适的展现方式。亚里士多德把教学和研究结合在一起,他的讲稿也就是“研究论文”,或者是建立在他当时的研究兴趣之上的谈话。他白天讲,晚上讲,把自己的思想无保留地讲出来,写下来,形成了多篇巨著。有人说他的著作至少有400部,也有人说上千部,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是47部。这累累的硕果,令人惊叹的不是数量,而是它所涉及的范围和主题的多样性。亚里士多德的天才表现在相当广博的领域中,其著作有关于逻辑、语言、文学艺术、伦理、政治、法律方面的,有关于政制史、思想史方面的,有关于心理、生理方面的,有关于自然史、动物、植物、生物方面的,有关于化学、天文、物理、数学方面的,有关于哲学方面的,等等。一个人的头脑能容纳那么多方面的知识,实非一般人所能比。难怪柏拉图说他的学园是由亚里士多德的头脑和其他人的身体两部分所组成。
这广博的知识、丰硕的成果就形成看,可分为三个时期。
1.柏拉图学园时期(公元前367—前347)
属于这一时期的著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受柏拉图的影响,较少有自己的独创主张。这时期的后半段,他已到了成年期。这时期著作不多,德国学者策勒尔认为只有两篇论文:对话篇《欧德穆》(或《论灵魂》)和《规劝篇》①;台湾学者高柏园认为有三篇:《优狄摩斯篇》(即《欧德穆》)、《哲学之劝导》(即《规劝篇》)和《物性学》②。
①(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70页。
②高柏园:《〈古典理性的殿堂--亚里士多德〉导论》,(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第5-6页。
《欧德穆》篇名取自一位叫欧德穆的朋友。他于公元前354年因站在狄翁一方战斗而死在叙拉古札王宫之前,这篇对话在他死后不久写成。这篇对话与柏拉图的《斐多篇》一致,亚里士多德自己表明在形而上学方面还完全受柏拉图影响的支配。
《规劝篇》不是对话,而是一封致塞浦路斯王特米松的规劝信,意在对塞浦路斯王施加政治影响。这篇著作以一段哲学幸福论的描述而达到顶点。它仍立足于柏拉图的二元论,坚持理念的超验性。
2.过渡时期(公元前347—前335年)
这一时期,以亚里士多德在阿索斯从事教学活动为起点,他开始从柏拉图学说中挣脱出来,并开始对柏拉图的观点持一种批评的态度,修改老师的理论。这一时期的著作,策勒尔认为有:《论哲学》《形而上学》《优代莫伦理学》《政治学》《论天》《论生灭》等;高柏园认为有:《论哲学》《优代莫伦理学》《形而上学》《政治学》《天体论》《生长与消灭论》等。篇目基本一致,只是翻译名称有区别。
《论哲学》是一篇对话,由三卷组成:一卷是历史性的,一卷是批评性的,一卷是纯理论的。第1卷对从古代格言哲理,奥尔弗斯神学,尤其是东方的、埃及的和波斯的宗教开始的哲学发展,作了一个历史的考察,提出了哲学体系周期性重现的理论,并把查拉图斯忒拉置于柏拉图之前六千年,因此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似乎是从柏拉图开始,他处于一万二千年的世界周期的中点。第2卷是对理念论的一个批判。在第3卷,亚里士多德展开了他自己的世界体系和宗教哲学。这部分看来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依靠着柏拉图的星界神学,但它也包含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一个不动的宇宙推动者的概念。他在这一卷宣称信仰宇宙和心灵的神性。
《形而上学》的初稿成于这一时期,最早的形而上学由现今那个《形而上学》的第1卷、第2卷及最后一卷组成。在这部著作中,他对理念论的批判不同于后来对柏拉图体系的论述。此时他是以第一人称复数的口吻说话,从而把他自己包括在柏拉图主义者之内;在后来的论文中,这种口吻没有了。
《优代莫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在阿索斯的演讲。有人说它出自亚里士多德的学生罗德斯岛的优代莫之手,但从文体上分析,人们又否定了这种说法。而为什么称之为“优代莫”,又找不出合适的解释。
《政治学》的第2、3、7、8卷是早期政治学著作,这是他第一次居住在雅典时就开始了的工作。在这部著作中,他把“善”作为政治理论的核心。它包含了亚里士多德的“国家”理想和对柏拉图以前的乌托邦的批判。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宇宙论的基本理论也归于这一时期。在柏拉图死后不久写作的《形而上学》第1卷一再提到《物理学篇》有关章节。因此,含有质料与形式、潜能与现实的基本思想以及运动理论的《物理学篇》的前两卷可能早已写好了。《论天》相当大部分看法来自对话篇
《论哲学》的内容。在这阶段,作为第五种元索以太的理论已经牢固地确立,它承认单子以及世界的永恒性和空间的有限性,这种理论的提出对柏拉图自然世界理论也作了批判。《论生灭》与《论天》有着密切的联系。
3.吕克昂学园时期(公元前335—前322)
这是亚里士多德思想成熟时期,在此阶段他完成其独创的哲学体系和主要著作。在他一生的这最后13年,惊人地组织了对于自然和历史的详细研究,这一研究工作是在弟子们的帮助下进行的。这一研究包括了当时的全部知识,并在很大程度上第一次使那样的全面知识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他在自己所建立的学园内讲课,这些讲课构成了现在保存下来的著作的基础。不过,这些著作并非由他发表。在他死后,这些著作作为财富保留在他的学园,并在学生之间流传。
这一时期的著作,策勒尔和高柏园说法一致,都分为五类:逻辑著作、形而上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伦理学和政治学著作、美学历史文学方面的著作。
后面各章对这些著作和思想有专门论述,这里不再介绍。
亚里士多德的求知,不只是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学与研究。他认为一个人除非能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人,否则就不能声称知道了某个问题。他把教育看作是知识的非常合适的展现方式。亚里士多德把教学和研究结合在一起,他的讲稿也就是“研究论文”,或者是建立在他当时的研究兴趣之上的谈话。他白天讲,晚上讲,把自己的思想无保留地讲出来,写下来,形成了多篇巨著。有人说他的著作至少有400部,也有人说上千部,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是47部。这累累的硕果,令人惊叹的不是数量,而是它所涉及的范围和主题的多样性。亚里士多德的天才表现在相当广博的领域中,其著作有关于逻辑、语言、文学艺术、伦理、政治、法律方面的,有关于政制史、思想史方面的,有关于心理、生理方面的,有关于自然史、动物、植物、生物方面的,有关于化学、天文、物理、数学方面的,有关于哲学方面的,等等。一个人的头脑能容纳那么多方面的知识,实非一般人所能比。难怪柏拉图说他的学园是由亚里士多德的头脑和其他人的身体两部分所组成。
这广博的知识、丰硕的成果就形成看,可分为三个时期。
1.柏拉图学园时期(公元前367—前347)
属于这一时期的著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受柏拉图的影响,较少有自己的独创主张。这时期的后半段,他已到了成年期。这时期著作不多,德国学者策勒尔认为只有两篇论文:对话篇《欧德穆》(或《论灵魂》)和《规劝篇》①;台湾学者高柏园认为有三篇:《优狄摩斯篇》(即《欧德穆》)、《哲学之劝导》(即《规劝篇》)和《物性学》②。
①(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70页。
②高柏园:《〈古典理性的殿堂--亚里士多德〉导论》,(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第5-6页。
《欧德穆》篇名取自一位叫欧德穆的朋友。他于公元前354年因站在狄翁一方战斗而死在叙拉古札王宫之前,这篇对话在他死后不久写成。这篇对话与柏拉图的《斐多篇》一致,亚里士多德自己表明在形而上学方面还完全受柏拉图影响的支配。
《规劝篇》不是对话,而是一封致塞浦路斯王特米松的规劝信,意在对塞浦路斯王施加政治影响。这篇著作以一段哲学幸福论的描述而达到顶点。它仍立足于柏拉图的二元论,坚持理念的超验性。
2.过渡时期(公元前347—前335年)
这一时期,以亚里士多德在阿索斯从事教学活动为起点,他开始从柏拉图学说中挣脱出来,并开始对柏拉图的观点持一种批评的态度,修改老师的理论。这一时期的著作,策勒尔认为有:《论哲学》《形而上学》《优代莫伦理学》《政治学》《论天》《论生灭》等;高柏园认为有:《论哲学》《优代莫伦理学》《形而上学》《政治学》《天体论》《生长与消灭论》等。篇目基本一致,只是翻译名称有区别。
《论哲学》是一篇对话,由三卷组成:一卷是历史性的,一卷是批评性的,一卷是纯理论的。第1卷对从古代格言哲理,奥尔弗斯神学,尤其是东方的、埃及的和波斯的宗教开始的哲学发展,作了一个历史的考察,提出了哲学体系周期性重现的理论,并把查拉图斯忒拉置于柏拉图之前六千年,因此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似乎是从柏拉图开始,他处于一万二千年的世界周期的中点。第2卷是对理念论的一个批判。在第3卷,亚里士多德展开了他自己的世界体系和宗教哲学。这部分看来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依靠着柏拉图的星界神学,但它也包含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一个不动的宇宙推动者的概念。他在这一卷宣称信仰宇宙和心灵的神性。
《形而上学》的初稿成于这一时期,最早的形而上学由现今那个《形而上学》的第1卷、第2卷及最后一卷组成。在这部著作中,他对理念论的批判不同于后来对柏拉图体系的论述。此时他是以第一人称复数的口吻说话,从而把他自己包括在柏拉图主义者之内;在后来的论文中,这种口吻没有了。
《优代莫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在阿索斯的演讲。有人说它出自亚里士多德的学生罗德斯岛的优代莫之手,但从文体上分析,人们又否定了这种说法。而为什么称之为“优代莫”,又找不出合适的解释。
《政治学》的第2、3、7、8卷是早期政治学著作,这是他第一次居住在雅典时就开始了的工作。在这部著作中,他把“善”作为政治理论的核心。它包含了亚里士多德的“国家”理想和对柏拉图以前的乌托邦的批判。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宇宙论的基本理论也归于这一时期。在柏拉图死后不久写作的《形而上学》第1卷一再提到《物理学篇》有关章节。因此,含有质料与形式、潜能与现实的基本思想以及运动理论的《物理学篇》的前两卷可能早已写好了。《论天》相当大部分看法来自对话篇
《论哲学》的内容。在这阶段,作为第五种元索以太的理论已经牢固地确立,它承认单子以及世界的永恒性和空间的有限性,这种理论的提出对柏拉图自然世界理论也作了批判。《论生灭》与《论天》有着密切的联系。
3.吕克昂学园时期(公元前335—前322)
这是亚里士多德思想成熟时期,在此阶段他完成其独创的哲学体系和主要著作。在他一生的这最后13年,惊人地组织了对于自然和历史的详细研究,这一研究工作是在弟子们的帮助下进行的。这一研究包括了当时的全部知识,并在很大程度上第一次使那样的全面知识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他在自己所建立的学园内讲课,这些讲课构成了现在保存下来的著作的基础。不过,这些著作并非由他发表。在他死后,这些著作作为财富保留在他的学园,并在学生之间流传。
这一时期的著作,策勒尔和高柏园说法一致,都分为五类:逻辑著作、形而上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伦理学和政治学著作、美学历史文学方面的著作。
后面各章对这些著作和思想有专门论述,这里不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