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师生情(2/2)
《亚里士多德传》作者:亚里士多德传 2017-02-13 12:12
好找出更合适的解释。
②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1页。
①G.罗伊德:《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成长与结构》,(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第4页。
下面,我们再回到师生的观点上来。从哲学体系上看,不管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判多么尖锐,两人在哲学基础和实质上是一致的,至少到最后是一致的。黑格尔说:“事实上柏拉图却是得到亚里士多德为他的继承者,因为亚里士多德是以柏拉图的意义理解哲学的,不过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更深刻、更完善的,——因之也就是同时把它推进了一步。②”乔纳逊·伯内斯从五个方面讲他们的一致性:第一,柏拉图深刻地思索过科学的统一性问题,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个系统的思想家,他全心全意地接受柏拉图的科学统一理论的幻想,只是他不同意柏拉图关于这种统一所由取得和展示的方法。中国学者叶侨健甚至认为系统思想是“贯穿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一条红线③”。第二,柏拉图是一个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把逻辑变成了科学并且开创了形式逻辑这一学科,而柏拉图的辩证法训练为亚里士多德奠定了研究的基础。第三,柏拉图关心本体论问题,他的本体论包含在理念论之中,亚里士多德反对理念论,但大量的哲学活动用来发展另一种本体论。第四,柏拉图认为科学知识是对原因的寻求或对事物的解释,科学和知识的观念与解释的观念紧密相连。亚里士多德承柏拉图的端绪而前进,也把知识与解释联系起来,他的科学研究所指向的目标首先是解释而不仅仅是观察和记录。第五,在知识论问题上,两人看法一样。柏拉图的对话中许多章节都是研究知识论问题的,在这方面,亚里士多德步了老师的后尘,这方面更多的东西是在柏拉图学园学到的。“不管在这五个方面的具体研究中他和柏拉图之间有多么深的罅隙,但在原则上他和柏拉图并无二致。①”乔氏论述是否准确,我们不必深究,他的中心意思是我们在看到两人在具体问题上的诸多分歧的同时,也要看到差异背后的一致性。亚里士多德是以柏拉图的基本思想理解哲学的,并在批判柏拉图的基础上把柏拉图哲学提到一个新高度。亚里士多德在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柏拉图,观点有异,却不是体系的根本对立。
②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2页。
③叶侨健:《系统哲学探源》,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4期。
①(英)乔纳逊.伯内斯:《亚里士多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3-46页。
2. 著名大帝的老师
上文谈到,亚里士多德曾当过亚历山大的老师。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腓力二世之子,公元前336年至前323年在位。即位后,即开始镇压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大举侵略东方。曾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只是一个不巩固的军事和行政的联合,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后,迅速瓦解。在帝国故地,相继产生若干“希腊化”国家。亚历山大连年外侵,给各地带来很大破坏,激起各地人民的英勇抵抗;但外侵对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
亚历山大和亚里士多德两家是世交。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亚历山大的祖父马其顿王阿明塔的御医,亚里士多德小时候曾在马其顿王宫生活过,这种生活对他那种贵族气质有影响。亚里士多德从阿索斯移居到米提利尼后不久,收到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信,邀请他去担任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于是,亚里士多德回到了他父亲曾经服务过的宫廷。在宫廷,亚里士多德很受国王腓力二世和王后奥林比娅的恩宠和尊敬。
条件很好,但宫廷不是适于哲学思考的地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与宫廷的气氛格格不入。当时,腓力二世正做着征服世界的美梦,他要称霸全希腊,战胜劲敌波斯,建立一个旷古未见的世界帝国。王子亚历山大13岁,是一头未经驯化的小狮子,他好大喜功,专横霸道,性情狂暴。整个王宫就像一口沸腾的大锅,里面充斥着野蛮、野心和明争暗斗。不难想象,亚里士多德在这种环境中,其智慧是难以发挥的,学问不会有用武之地。不过,亚里士多德对亚历山大的教育还是尽心的,他用自己的全部真诚来教育和培养这个未来的国王。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这位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希腊文化教育。据说,亚里士多德改编了一部分荷马史诗,让亚历山大向英雄学习。在现存亚里士多德著作篇目中,《论君主》和《亚历山大或海外殖民》,一般被认为是他给未来的君主编写的教材。黑格尔认为,亚历山大的精神和事业的伟大乃是来自亚里士多德深刻的形而上学,“亚历山大的教养,有力地驳斥了关于思辨哲学对于实践无用的那种流行说法。对于亚历山大,亚里士多德不采用近代一般的浅薄的教育王子的方法来教育他,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亚里士多德的诚恳认真,就可以很自然地意识到:亚里士多德是知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真的文化教养的。①”亚历山大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他后来成为西方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帝王,这得益于亚里士多德的教育。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3页。
亚历山大跟老师学习了三年,从16岁起,就随父亲征战去了。腓力二世陆续用武力征服了希腊各个城邦,实现了称霸全希腊的野心。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继续扩大“战果”时,遇刺身亡。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这位国王,不仅具有雄才大略,而且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这时,希腊在雅典和斯巴达战争之后,各国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从未间断,它们之间的力量互相削弱,昔日的繁荣变成了一片混乱。小亚细亚那边,各国和波斯帝国的争战也连绵不断。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看准这个时机,率兵南下,一举平定了希腊半岛的争战,整个希腊臣服于马其顿。局势稳定了,亚里士多德由故乡斯塔吉拉重返雅典,办起了吕克昂学园,讲学论道,教育弟子。
当老师在吕克昂的林荫路上向学生们宣讲中庸之道和“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时,他的这个弟子亚历山大正横刀跃马,驰骋在欧、亚、非的广阔大陆上。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自任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帅。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东征。经过10年的远征,在辽阔的大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亚历山大在政治上不接受亚里士多德小国寡民的主张,但对老师还是尊敬的,在征战中,也没忘记老师,在建立他的大帝国的梦想中,一直关心着老师的教学与研究。他为老师提供了数目可观的研究费用,派了成千人员为老师服务,这些人员中有打猎的、捕鱼的、养蜂的、喂鸟的,分布在希腊和亚洲的各个地区,凡发现过去没见过的动物或植物,能取实物的取实物,不能取实物的就绘出图样,附上详细的说明,派专人送到亚里士多德那里。部队遇到珍禽异兽,奇葩异草,也收集起来送到吕克昂学园。“亚历山大当时命令人做这样的安排:凡在亚细亚发现了什么有关新的动物或植物的材料,便必须把原物或该物的绘图或详细的描述寄送给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的这种关怀使亚里士多德有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来收集他对自然研究的宝贵资料。普里尼记述说:‘亚历山大命令近一千个以打猎、捕鱼、捕鸟为生的人,波斯帝国境内动物园、禽鸟园、鱼塘的监督者,经常供给亚里士多德以每个地方值得注意的东西。’①”正是在亚历山大的帮助下,亚里士多德建立起了一座规模可观的生物实验室,进行了广泛的博物学研究。据说亚历山大还下令为亚里士多德搜集各城邦的法律政制资料,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帮助。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7页。
这种师生情后来中断了。亚里士多德的亲戚加里斯芬(由亚里士多德推荐跟随亚历山大出征)被控参与了阴谋活动,被亚历山大处死,从此二人关系恶化。英国学者铁聂尔说:“此后据书传所说,亚历山大欲使亚里士多德代他亲戚负责,密图报复,如果此话不诬,那么,亚历山大忙着远征印度以致这罪恶得以免掉,实为幸事。”①
①(英)铁聂尔:《亚里士多德》,中华书局,1929年版,第12页。
师生关系的变化,并未影响当时人们的看法,亚历山大死后,希腊形势骤变,亚里士多德仍因与亚历山大家族关系密切而受到冲击。这在上一章已谈过,不再复述。
②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1页。
①G.罗伊德:《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成长与结构》,(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第4页。
下面,我们再回到师生的观点上来。从哲学体系上看,不管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判多么尖锐,两人在哲学基础和实质上是一致的,至少到最后是一致的。黑格尔说:“事实上柏拉图却是得到亚里士多德为他的继承者,因为亚里士多德是以柏拉图的意义理解哲学的,不过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更深刻、更完善的,——因之也就是同时把它推进了一步。②”乔纳逊·伯内斯从五个方面讲他们的一致性:第一,柏拉图深刻地思索过科学的统一性问题,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个系统的思想家,他全心全意地接受柏拉图的科学统一理论的幻想,只是他不同意柏拉图关于这种统一所由取得和展示的方法。中国学者叶侨健甚至认为系统思想是“贯穿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一条红线③”。第二,柏拉图是一个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把逻辑变成了科学并且开创了形式逻辑这一学科,而柏拉图的辩证法训练为亚里士多德奠定了研究的基础。第三,柏拉图关心本体论问题,他的本体论包含在理念论之中,亚里士多德反对理念论,但大量的哲学活动用来发展另一种本体论。第四,柏拉图认为科学知识是对原因的寻求或对事物的解释,科学和知识的观念与解释的观念紧密相连。亚里士多德承柏拉图的端绪而前进,也把知识与解释联系起来,他的科学研究所指向的目标首先是解释而不仅仅是观察和记录。第五,在知识论问题上,两人看法一样。柏拉图的对话中许多章节都是研究知识论问题的,在这方面,亚里士多德步了老师的后尘,这方面更多的东西是在柏拉图学园学到的。“不管在这五个方面的具体研究中他和柏拉图之间有多么深的罅隙,但在原则上他和柏拉图并无二致。①”乔氏论述是否准确,我们不必深究,他的中心意思是我们在看到两人在具体问题上的诸多分歧的同时,也要看到差异背后的一致性。亚里士多德是以柏拉图的基本思想理解哲学的,并在批判柏拉图的基础上把柏拉图哲学提到一个新高度。亚里士多德在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柏拉图,观点有异,却不是体系的根本对立。
②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2页。
③叶侨健:《系统哲学探源》,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4期。
①(英)乔纳逊.伯内斯:《亚里士多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3-46页。
2. 著名大帝的老师
上文谈到,亚里士多德曾当过亚历山大的老师。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腓力二世之子,公元前336年至前323年在位。即位后,即开始镇压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大举侵略东方。曾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只是一个不巩固的军事和行政的联合,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后,迅速瓦解。在帝国故地,相继产生若干“希腊化”国家。亚历山大连年外侵,给各地带来很大破坏,激起各地人民的英勇抵抗;但外侵对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
亚历山大和亚里士多德两家是世交。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亚历山大的祖父马其顿王阿明塔的御医,亚里士多德小时候曾在马其顿王宫生活过,这种生活对他那种贵族气质有影响。亚里士多德从阿索斯移居到米提利尼后不久,收到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信,邀请他去担任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于是,亚里士多德回到了他父亲曾经服务过的宫廷。在宫廷,亚里士多德很受国王腓力二世和王后奥林比娅的恩宠和尊敬。
条件很好,但宫廷不是适于哲学思考的地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与宫廷的气氛格格不入。当时,腓力二世正做着征服世界的美梦,他要称霸全希腊,战胜劲敌波斯,建立一个旷古未见的世界帝国。王子亚历山大13岁,是一头未经驯化的小狮子,他好大喜功,专横霸道,性情狂暴。整个王宫就像一口沸腾的大锅,里面充斥着野蛮、野心和明争暗斗。不难想象,亚里士多德在这种环境中,其智慧是难以发挥的,学问不会有用武之地。不过,亚里士多德对亚历山大的教育还是尽心的,他用自己的全部真诚来教育和培养这个未来的国王。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这位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希腊文化教育。据说,亚里士多德改编了一部分荷马史诗,让亚历山大向英雄学习。在现存亚里士多德著作篇目中,《论君主》和《亚历山大或海外殖民》,一般被认为是他给未来的君主编写的教材。黑格尔认为,亚历山大的精神和事业的伟大乃是来自亚里士多德深刻的形而上学,“亚历山大的教养,有力地驳斥了关于思辨哲学对于实践无用的那种流行说法。对于亚历山大,亚里士多德不采用近代一般的浅薄的教育王子的方法来教育他,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亚里士多德的诚恳认真,就可以很自然地意识到:亚里士多德是知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真的文化教养的。①”亚历山大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他后来成为西方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帝王,这得益于亚里士多德的教育。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3页。
亚历山大跟老师学习了三年,从16岁起,就随父亲征战去了。腓力二世陆续用武力征服了希腊各个城邦,实现了称霸全希腊的野心。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继续扩大“战果”时,遇刺身亡。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这位国王,不仅具有雄才大略,而且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这时,希腊在雅典和斯巴达战争之后,各国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从未间断,它们之间的力量互相削弱,昔日的繁荣变成了一片混乱。小亚细亚那边,各国和波斯帝国的争战也连绵不断。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看准这个时机,率兵南下,一举平定了希腊半岛的争战,整个希腊臣服于马其顿。局势稳定了,亚里士多德由故乡斯塔吉拉重返雅典,办起了吕克昂学园,讲学论道,教育弟子。
当老师在吕克昂的林荫路上向学生们宣讲中庸之道和“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时,他的这个弟子亚历山大正横刀跃马,驰骋在欧、亚、非的广阔大陆上。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自任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帅。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东征。经过10年的远征,在辽阔的大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亚历山大在政治上不接受亚里士多德小国寡民的主张,但对老师还是尊敬的,在征战中,也没忘记老师,在建立他的大帝国的梦想中,一直关心着老师的教学与研究。他为老师提供了数目可观的研究费用,派了成千人员为老师服务,这些人员中有打猎的、捕鱼的、养蜂的、喂鸟的,分布在希腊和亚洲的各个地区,凡发现过去没见过的动物或植物,能取实物的取实物,不能取实物的就绘出图样,附上详细的说明,派专人送到亚里士多德那里。部队遇到珍禽异兽,奇葩异草,也收集起来送到吕克昂学园。“亚历山大当时命令人做这样的安排:凡在亚细亚发现了什么有关新的动物或植物的材料,便必须把原物或该物的绘图或详细的描述寄送给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的这种关怀使亚里士多德有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来收集他对自然研究的宝贵资料。普里尼记述说:‘亚历山大命令近一千个以打猎、捕鱼、捕鸟为生的人,波斯帝国境内动物园、禽鸟园、鱼塘的监督者,经常供给亚里士多德以每个地方值得注意的东西。’①”正是在亚历山大的帮助下,亚里士多德建立起了一座规模可观的生物实验室,进行了广泛的博物学研究。据说亚历山大还下令为亚里士多德搜集各城邦的法律政制资料,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帮助。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7页。
这种师生情后来中断了。亚里士多德的亲戚加里斯芬(由亚里士多德推荐跟随亚历山大出征)被控参与了阴谋活动,被亚历山大处死,从此二人关系恶化。英国学者铁聂尔说:“此后据书传所说,亚历山大欲使亚里士多德代他亲戚负责,密图报复,如果此话不诬,那么,亚历山大忙着远征印度以致这罪恶得以免掉,实为幸事。”①
①(英)铁聂尔:《亚里士多德》,中华书局,1929年版,第12页。
师生关系的变化,并未影响当时人们的看法,亚历山大死后,希腊形势骤变,亚里士多德仍因与亚历山大家族关系密切而受到冲击。这在上一章已谈过,不再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