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中国旅游风光丛书-中国名洞章节目录 > 齐鲁奇观樵岭洞

齐鲁奇观樵岭洞(2/2)

中国旅游风光丛书-中国名洞作者:中国旅游风光丛书-中国名洞 2017-01-10 17:32
、标准中华正形贝、低等藻类等。这些海生动物死亡后就成为灰泥层层埋藏起来,经过几千万年的成岩过程,变成坚硬的石灰岩。在6000万年前,这个地区的地壳发生过一系列的地震断裂活动,形成了一条走向南北、宽达1000余米的禹土断层带。樵岭洞正好位于断层带外侧。这里岩石破碎,裂隙很多。在2000万年前至5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时,鲁中地区的气候条件与目前长江以南的亚热带气候相似,雨量充沛,温度较高,为喀斯特作用具备条件。附近又有河流经过,河水自河床裂隙渗漏,在河床下形成了一条地下河。现代樵岭洞的洞口,就是当时地下河的出口。以后气候变得干冷,又因地壳抬升,地下河水又一次下降,侵蚀洞底,在洞壁上形成不少边槽,洞穴上部空间也渐次脱离地下充水环境,洞穴进入了另一个充填阶段,开始出现化学沉积,下部则继续溶蚀扩大空间。从洞顶渗下的地下水,一旦进入洞穴环境后,由于压力、温度等发生了变化,水中二氧化碳就开始从中逸出,而碳酸钙则成为过饱和溶液而被析出,长在洞顶,或滴落在洞底,或漫流于洞壁,就形成形形色色的沉积物。樵岭洞的各个大厅、廊道和各种形态的沉积物都是经这样过程主成的。

    位于樵岭洞之西的“土母池”景点,沟壑纵横,景色秀丽,峭壁峻岩,谷底清流涂涂,谷口瀑布四析,注入三潭,最下一潭,呈长方形,深2米,周界约百米,称“土母池”。传说古时土母下界巡视,行路经过此地,见美景似画,瀑声如琴,更见樵岭洞一派瑞祥之气,洞内胜似宫庭神网,十分留恋,并耀水沐浴化为土母石,石旁碧潭便是土母浴过的铜盆。当地乡民在瀑布上方崖沿建有古朴庄重的土母庙,庙对面有一颗硕大的“石挑”,“桃一熟,岁九千”的谚语就是源出于此。其实土母石、石桃等都是非常古老的变质的砂石岩,其年龄已达23亿年了。它们坚硬的岩性,经过长期雨淋水耀,终于形成浑圆、孤立的岩石。谷内三级瀑布也因岩石抗侵蚀、抗风化的能力不同而形成的。

    河流上游有淋漓湖,为一人工水库,坝高23米,水面0。 2平方公里,最深处25米。湖水澄澈碧透,水质清洁,空气新鲜,鸟鸣林幽,山青水秀,一湖山光水色。当城中桃李愁风雨的时节,这里山花盛开,春光融融;每当盛夏,万山凝翠,凉风习习,泛舟湖上倍觉凉爽;秋天满山红叶,冬天茫茫雪原,则另有一番情趣。

    土母池之南为齐国长城遗址。它是战国时(公元前455年)由齐国修建的。根据调查,齐长城长达1000公里。《史记·楚世家·正义》引《齐纪》语:“齐宣土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以备楚”,又说:“昔者齐南破荆,中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之君,地广而兵强,战胜巧取,诏今天下。济清河浊,是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可见齐长城的修筑对于齐国巩固边防、称霸诸侯有着重大意义。现在炎黄子孙游览长城,可感无比骄傲和自豪。孟姜女哭长城,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所指长城是山海关,时间是秦时。其实,根据史实,实为齐长城,时间是战国。范(万)喜良,实为祀梁,他不是秦始皇征集修筑长城的工匠,而是齐侯祀梁,与营国作战而死。《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说,齐国和营国打仗,齐大夫祀梁战死,齐侯与祀梁妻吊唁。((列女传·贞顺传》载,齐庄公时一大夫祀梁随军出征,与营国战,不幸战死,其妻痛不欲生,“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她(即倒塌)”。葬夫后,祀梁妻遂投淄水而死。直至唐时《孟姜女变文》中才载有秦始皇修长城,祀梁“被秦差充筑城卒”,不幸惨死边地,“妇人决烈感山河,大哭即得长城倒”。可见孟姜女哭长城不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山海关秦长城,而是战国时的齐长城,哭长城的故事当然也就是樵岭洞附近更切合实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