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艾森豪威尔章节目录 > 第二十三章 纳粹德国投降

第二十三章 纳粹德国投降(2/2)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艾森豪威尔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艾森豪威尔 2017-02-13 11:58
在1933 年1 月30 日“元首”就职时为他卜算的:另一张是一位无名星象学家在1918 年11 月9 日魏玛共和国诞生之日为它卜算的。戈培尔把这两个非凡的文件加以重新研究以后所得出来的结论是:“一个惊人的事实已经看得很清楚,两张星象图都预卜战争要在1939 年爆发,并且预料到1941 年以前的胜利和以后的节节失败,以及1945 年初,特别是4 月的前半月的最大的打击。4 月下半月我们就要获得暂时胜利。然后是停滞状态,一直到8 月,才会有和平。在今后三年内德国的处境很困难,但从1948 年开始德国就会东山再起。”

    用卡莱尔和星象图的“惊人”预言所武装起来的戈培尔,在4 月6 日对败退中的士兵发出了动听的呼吁:“元首宣称,时来运转就在今年..天才的真正品质在于它能意识到和确知即将到来的转变。元首知道转变到来的确切时刻。命运给我们带来了这个人,因此在这内外交困的时刻,我们将要亲眼看到奇迹..”

    不到一个星期,4 月12 日的晚上,戈培尔自信的奇迹“确切时刻”已经到来。一位机要秘书前来向他报告:“从外国通讯社报道获悉,罗斯福死了!”

    戈培尔听到这一消息,如获至宝。“把最好的香槟酒拿来!”他喊道,“给我接元首的电话。”

    希特勒在马路对过的地下避弹室里躲避轰炸。戈培尔拿起电话报告说:“我的元首,我向你祝贺!罗斯福死了!星象图里写得清清楚楚,4 月下半月是我们的转折点。今天是星期五,4 月13 日。转折点到了!”

    这一意外的消息,使纳粹头目们欣喜若狂,他们真的认为,从此可时来运转了。

    4 月15 日,希特勒的情妇爱娃·勃劳恩来到柏林与希特勒相会。她做他的情妇已有12 年以上。正如特莱佛一罗伯尔所说的,为了她的婚礼和葬礼,她在4 月间来到了柏林。

    希特勒的司机埃里希·肯普卡说:“她是德国最不幸的女人。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候希特勒。”这位“金发美女”住在希特勒阿尔卑斯山别野的一套房间里,但因为不能忍受长期别离之苦,她在他们相识后的最初几年曾两度要自杀。但是,她渐渐地习惯于那令人沮丧的既非妻子、也非情妇的暧昧身份,满足于做一个“伟大人物”的唯一女伴,尽量享受极为难得的共同在一起的时光。爱娃·勃劳恩头脑简单,在思想上对希特勒可以说毫无影响,但希特勒对她的影响却是“绝对全面”的。

    4 月20 日是希特勒的生日,这一天颇为平静地过去了。纳粹军政头目们在为“元首”祝寿后都作鸟鲁散了。在苏联红军强大炮火的猛烈打击下,希特勒和戈培尔之流“时来运转”的美梦彻底破灭了。攻城部队步步逼近,苏军的坦克部队已经到达城内。最高统帅听到这样的消息实在受不了。他尖声叫道,每个人都背叛了他。除了背叛、撤谎、腐化和怯懦之外,没有别的。

    一切都完啦!好吧,他愿意留在柏林。他愿意亲自保卫第三帝国的首都。谁愿意走,就可以走。他愿意在这里以身殉国。

    的确,希特勒是逃不出去了;苏军把柏林围得风雨不透,装甲部队已进入市区,而且又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权。希特勒就是插翅也难飞了。

    为了捣毁德国法西斯的老巢,苏联红军早在1944 年底就制定了攻占柏林的计划;随着战争的发展,这一计划又进一步修订、完善。

    1945 年3 月底,东波美拉尼战役结束后,苏军立即加紧了柏林战役的准备工作,军队和物资火速地向奥得河东岸集中。为了加速运送物资,甚至把德国东部的部分铁路改成了宽轨(苏联的铁路是宽轨)。参加这次战役的部队是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总兵力在250 万人以上。他们拥有41600 门大炮和迫击炮,6250 辆坦克和强击火炮,7500架飞机“战役的目的是粉碎退缩在柏林附近的全部德军,攻占德国法西斯罪魁祸首希特勒负隅顽抗的最后据点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希特勒知道柏林战役将最终决定德国法西斯及其本人的命运。所以从1945 年2 月份开始,他便下令强迫当地居民、战俘和被强制到德国眼劳役的外国工人,在奥得河一线和柏林周围构筑防御工事。他们在柏林以东建成三道防御阵地:第一道是北起沃林湖东岸,沿奥得河伸延到尼斯河一线。从此往西10 至20 公里、是第二道防线,其中以泽劳弗高地为主要阵地。再往西10 至20 公里为第三道防线。此外,环绕柏林城筑成了三层防御圈:最外一层距离市中心半径为24 至40 公里,沿着当地的湖泊、河川构成。第二层距离市中心12 至20 公里,主要利用郊区的森林筑成。第三层是沿着柏林的环城铁路修成的。同时,把柏林市区划成9 个防御区,分兵防守。当时希特勒搜集到柏林附近的兵力近100 万人,在柏林市内还组成近20 万人的守备队。

    他们装备有10400 门大炮和迫击炮,1500 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00 多万发火箭炮弹,3300 架飞机。

    显然,无论从人数或装备上来看,苏军均占优势。希特勒曾指望在奥得河一线粉碎苏军的进攻。假若失败了,则将死守柏林城。他要求德国士兵和柏林市民“死守柏林直到最后一人”,其目的是把战争拖延下去,等待美英军队到达柏林地区;或则将柏林交给美英军队,或则美英军队与苏军冲突起来,他们便从中渔利,借以保住他的“国家社会主义”。然而,这一切只是痴心妄想而已。

    4 月16 日凌晨5 时,苏联红军开始发动攻击。经过四昼夜的激战,苏军连续突破了德军的三道防线,逼近了柏林防御圈。在这段时间内,希特勒被迫把全部预备队投入战斗,苏军粉碎了九个德国师。4 月20 日,苏军开始炮击柏林,从4 月21 日开始,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从东面、北面,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从南面和东南面向柏林突击,在郊区展开激战,并冲入市区。

    希特勒急令柏林以西的德国第十二集团军向东南移动,妄图与德国第九集团军会合后向苏军反击。但是,4 月24 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部队在柏林的东南侧会师,从而切断了德国第九集团军和德国第四坦克集团军同柏林的联系,并将这支大约20 万人的敌军包围在奥得河上的法兰克福—古本地区,4 月25 日,在柏林西侧,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从北面南下,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从南面北上,胜利地会师于波茨坦之西,形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圈。

    此外,美军与苏军于4 月25 日中午会师于柏林西南的易北河西岸的托尔高。于是整个德国领土和德军的阵地被切成南北两块,而且盘踞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两个集团军群也失去了向柏林地区靠拢的退路,在柏林市内激烈巷战的同时,德国第十二集团军、第九集团军和第四坦克集团军很快被苏军消灭。

    柏林是一座战火熊熊、炮声雷鸣的孤城了。决定自己在柏林顽抗到底的希特勒,既无后备也无援军了。英勇的苏军战士,在威力强大的炮群和坦克支援下,在胜利的鼓舞下,在为祖国报仇雪耻的热情的激励下,不顾巨大牺牲,人人奋勇向前。所以市内的巷战进行得相当顺利,至4 月29 日,战斗已发展到市中心。在攻打柏林的过程中,苏军大约发射了180 万发炮弹。为了摧毁敌人的工事和坚固的石头建筑物,苏军使用了每颗炮弹半吨重的大口径要塞炮。然而,尽管拥有威力如此强大的重武器,苏军战士有时还得用炸药把墙壁炸开,穿越前进。苏军经过猛烈的攻击和白刃战,于4 月30 日下午占领了象征着德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国会大厦。剩下的仅有德国政府所在地——总理府了。

    正当苏军猛攻德国国会大厦的时候,恶贯满盈的德国法西斯魁首希特勒于4 月30 日下午3 时许,在总理府的地下室开枪自杀。不可一世、凶残暴戾、杀人如麻、妄图建立欧洲和世界霸权的法西斯元凶,就这样结束了他的生命。

    与他同时自尽的是他多年的情妇、在4 月29 日与之举行了婚礼的爱娃·勃劳恩。稍后,戈培尔夫妇毒死了自己的六个孩子,便命令士兵开枪将他俩击毙。

    这样,德国法西斯集团中仅有三人自愿作了希特勒的殉葬品。

    希特勒自杀之前,留下了臭名昭著的遗嘱,其中值得提及的是,他任命海军元帅邓尼茨为德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他的这种做法,显然是费了一番苦心的,德国的陆军将领是多次暗杀希特勒的主谋者,已不可信任了。

    至于法西斯集团的二号、三号人物戈林和希姆莱,他们于4 月20 日在风雨飘摇的气氛中为“元首”祝贺了56 岁的生日之后,当夜各怀鬼胎,急忙离开了炮火连天的柏林。他二人都认为希特勒的生命即将完蛋。所以,4 月23 日戈林从上萨尔斯堡拍给希特勒一封电报,探问他现在是否可以接管德国的全部领导权。希特勒一见电报火冒三丈,立即下令解除戈林的职务,并命令当地的党卫军逮捕了他。与此同时,希姆莱也背着希特勒,暗中与西方联系,表示德国愿意向美英投降,而对苏军将继续抵抗下去。希特勒知道此事之后,同样愤怒万分,所以在自尽之前,也没忘记指令邓尼茨政府逮捕希姆莱,并大骂希姆莱和戈林是叛徒。

    希特勒自杀后,他的继承人邓尼茨仍继续玩弄分裂盟国的活动。他渴望在一个反苏联盟中与美国人携手合作。他认为,由于希特勒去世,西方会更乐于把德国看成欧洲反对**的堡垒。5 月1 日,邓尼茨在向全国发表的广播演说中说,德军将继续进行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战争,以免作战部队和在德国东部的千万个家庭遭至毁灭。但是到了5 月2 日或3 日,邓尼茨意识到艾森豪威尔不会接受只在西线的全面投降。因此,他试图通过使德军向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投降而在东线继续作战,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蒙哥马利正面的德军告诉他,他们不但想让第二十一集团军群正面的德军投降,而且也让在德国东北部面对红军的德军投降。艾森豪威尔命令蒙哥马利拒绝后一建议,并允诺派到兰斯担任苏联驻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的联络官苏斯洛巴罗夫将军,如果出现较为全面的投降,他将“和在场的俄国代表一起,安排较正式的投降仪式”。

    5 月2 日清晨,德军的柏林城防司令维德林命令德军停止抵抗之后,德国境内的战火逐渐平息下来。5 月7 日德国政府代表约德尔由弗雷德堡海军上将和一名副官陪同,来到兰斯西方盟军司令部。约德尔高高的个子,身体笔挺,穿着一身洁净的服装,戴着单片眼镜,看上去像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化身。他生硬地低头鞠躬,在兰斯二所职业技术学校里,向美英苏代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签字后,艾森豪威尔向盟国联合参谋总部拍发了一封电报。

    电报说:“盟军的任务在1945 年5 月7 日当地时间2 点41 分完成。”

    但是,斯大林对兰斯的投降仪式不满意。既然苏军是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主力,柏林是苏军攻克的,那么兰斯的投降仪式从地点到方式均有损于苏军的威望。所以苏联政府与美英政府商讨之后决定:兰斯投降仪式只当作投降仪式的预演,正式的仪式将在柏林举行,并将由苏方主持。

    5 月8 日24 时,在柏林正式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参加仪式的苏方代表是朱可夫元帅和维辛斯基,仪式由朱可夫主持。盟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是:英国空军上将泰德,美国战略空军司令斯巴兹将军和法军总司令德·塔西尼将军。代表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是:陆军元帅凯特尔、海军上将弗雷德堡和空军上将什图姆普弗。投降书的第一条宣布:“我们,这些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签字者,同意德国一切陆海空军及目前仍在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部队,向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并规定,该投降书从1945 年5 月9 日零时开始生效。欧洲战争至此结束。

    1945 年5 月8 日午夜,欧洲的炮火和轰炸停止了。自从1939 年9 月1 日以来,在欧洲整个大陆上第一次出现了解放后的和平欢乐。胜利的礼炮,和平的烟火,映红了柏林城,照亮了整个欧洲大地。欲知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的情况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