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艾森豪威尔章节目录 > 第九章 登陆北非

第九章 登陆北非(2/2)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艾森豪威尔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艾森豪威尔 2017-02-13 11:58
。”

    艾森豪威尔说,克拉克将军在同法国官兵打交道时,很快就发现法国人有一个传统,即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这在法军中视若神圣。他们断言,他们在1940 年的投降仅仅是忠诚的军人服从上级的合法命令的行为。曾与克拉克将军再三会谈的每一位法国司令官,都毫无例外地拒绝采取任何行动使他们的部队投向盟军,除非他们能接到叫他这样做的合法命令。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曾作过效忠于贝当元帅的宣誓;当时贝当元帅的名字,对北非的思想和行动的影响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深。这些司令官中,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可以不受自己的宣誓的约束或者可以发布任何停火命令,除非他们的合法总司令,那位被他们视作贝当元帅的直接代表和私人代表的达尔朗给他们以必要的指示。

    克拉克将军向盟军司令部发回的电报说,如果没有达尔朗参加,就不可能达成和解,而他的这一观点也得到吉罗将军的支持。11 月9 日那天,克拉克将军奉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之命,在阿尔及尔圣乔治大饭店会见达尔朗,要求他发布停火令。克拉克身材高大,他俯视着瘦小的达尔朗海军上将。克拉克生气地说,他要强迫达尔朗合作,高声喊叫说,海军上将要不合作,就坐牢。达尔朗坚持要等候贝当的命令。克拉克又发起火来。朱安把达尔朗拉到一边,对他说,抵抗是毫无意义的。达尔朗被迫同意在卡萨布兰卡和奥兰命令停火,但是,他仍然拒绝指示突尼斯的维希法国部队抗击德国人。

    11 月11 日,希待勒也开始调动部队进入以前没有被占领的法国南部。

    于是,达尔朗宣布,这意味着贝当是“一名俘虏,失去了行动自由”。接着他说:“我得到贝当的秘密命令,授权我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行动。”达尔朗的声明对许多维希法**官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这一声明使他们可以执行他的指示与盟军合作,而同时保持他们是在服从正式命令的假象。达尔朗的权力就在这里,并且成为艾森豪威尔急于与他达成交易的主要原因。

    艾森豪威尔相信,达尔朗能够说服突尼斯的法军抵抗德国人,能将法国舰队交给盟军。时间就是生命,因为德国人正在以惊人的效率作出反应。希特勒很快从最初的震惊中清醒过来,正在空运精锐部队和运送坦克去突尼斯。

    到了11 月11 日,艾森豪威尔沮丧地认为“火炬”获得战略胜利的可能性已经消失。一切都决定于在突尼斯的法国人。艾森豪威尔说,只要他们“此刻头脑清醒过来,我们可以避免以后好几个星期的作战,并且在付出许多生命和物资后,我们将得到正是我们想要的东西”。为此,艾森豪威尔命令克拉克急于和达尔朗达成协议。克拉克应当使达尔朗担任北非高级专员,并坚持要吉罗当法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朱安当副总司令,负责指挥地面部队。艾森豪威尔最关心的是向突尼斯进军,和德意法西斯军队作战。为此,他需要一个可靠的后方。为了得到这样的后方,他准备与维希法国当局合作,不管它的法西斯名声多么狼藉。他警告克拉克,不允许在阿拉伯部落中引起纠纷,“或者鼓励他们与现行的统治方法决裂”,因为艾森豪威尔不希望发生“任何内部的骚动和麻烦”。在11 月13 日,艾森豪威尔从直布罗陀飞到阿尔及尔,会见了达尔朗,完成了这笔交易。

    当达尔朗协定的实情公之于世后,在英国国内,在自由法国内部,在美国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不满。许多人认为,这是一桩卑鄙龌龊的勾当,而其对象“乃是一位与我们不共戴天的仇敌”,因此在他们心目中,在北非登陆的胜利,还有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已因此黯然失色。这一强烈反应使艾森豪威尔吃惊,他已经失去了通常良好的公共关系意识。他感到难过,倒不完全是由于协议被抨击,这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预见到,而是由于抨击的猛烈程度。更令他难受的是,人们攻击他是一位头脑简单的将军,在政治的汪洋大海中没了顶。他转而为达尔朗协议辩解,他写信给他的兄弟埃德加说:“唯一使我对此事有点气恼的是,竟有人认为我是这样令人难以置信地愚蠢,竟没有意识到我是军事上的权宜之计。”他给他的儿子写信说:“我被称为法西斯分子,甚至几乎是希特勒主义者;但是,我认为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场战争,**压迫和独裁统治的势力如此明确地与维护人权和个人自由的势力相对垒。我是坚决站在反法西斯这一边的,作为一个战士,我唯一的目标就是尽职粉碎希特勒匪帮。”

    他写信给他的妻子玛咪说:“阿拉伯人是十分难以捉摸的,他们具有爆炸性,充满偏见。这里所做的许多看起来是古怪的事情,正是为了不使阿拉伯人激怒起来暴动。我们是坐在火山上!”为了稳定后方,艾森豪威尔非常害怕发生暴动,他一直只限于婉转地督促达尔朗对反犹太法作些微小的修改。达尔朗要求时间,他辩解说:“如果采取急剧步骤,来改进犹太人的命运,就会出现法国不能控制的穆斯林的猛烈反应。”艾森豪威尔同样认为治理部落是棘手的事情,最好由法国去处理。

    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史密斯仍在伦敦,是他首先把英国强烈的敌对反应告诉艾森豪威尔的。丘吉尔称这一协议简直是“晴天霹雳”,而英国外交部说达尔朗的历史这样丑恶,不能考虑让他当北非的常任首脑。英国人说:“首先我们有自己的道义上的立场。我们正在为国际的体面而战斗,而达尔朗却是它的反面。”人们对艾森豪威尔的军事行动也进行种种批评,说“迄今为止,由于犹豫不决而丧失良机。‘火炬’在战略上已经失败”。

    艾森豪威尔对这些来自英国官方的责难十分不满,他迅速地作出反应。

    11 月14 日早晨,他给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发了一份很长的电报,为他的行动辩护。电报说:“可以理解伦敦及华盛顿由于与北非法国当局谈判而引起某些混乱。要知道北非生活的第一个现实是,贝当元帅是很有影响的人物。

    全体法**官都试图造成这样的印象:他们是在贝当元帅这位人物的保护下生活和行动的。法国人同意只有一个人有权继承贝当元帅,而这个人就是达尔朗。如果不同达尔朗合作,我们将不得不对北非全部进行军事占领。这在时间和人力、物力方面的耗费将是巨大的。”他在另一份电报中,告诉丘吉尔:“请放心,我经常地听从你的明智忠告,我没有完全被这里如此之多的骗子们捆住手脚,蒙住眼睛。”

    丘吉尔看了艾森豪威尔的申辩电报,11 月17 日致电罗斯福说:“我应该让你知道,与达尔朗所签的协定引起了强烈的愤怒。我越考虑这个问题,就越相信它只能是一种仅仅由于战事急迫而不得已才采取的权宜之计。人们会以为我们愿意和当地的吉斯林①之流妥协,这种看法不仅在法国而且会在全欧洲给我们的共同事业带来不良的政治影响,我们对此决不能忽视。达尔朗声名狼藉。正是他,提拔他的下属来指挥法国海军,从而使法国的海军对我们怀有恶意。正是他,派法国海军到卡萨布兰卡附近的海面与你的舰队作战,才使这些海员送了命。此事恍如昨日,如今为了权位,达尔朗又倒向我们这边了。和达尔朗签订一个永久性的协定,或在法属北非成立一个达尔朗政府,将是无法为千百万普通百姓所理解的,而他们的一片至诚之心就是我们的力量。”

    电报给罗斯福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与此同时,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和总参谋长马歇尔却要求罗斯福支持艾森豪威尔。此外,马歇尔举行记者招待会,在会上他严厉批评美国记者。他说,计划估计“火炬”的登陆作战,美国的损失将高达18000 人,但事实上只有1800 人,这样达尔朗协议使美国少伤亡16200 人。他告诉新闻界,他们对艾森豪威尔和达尔朗协议的抨击是非常愚蠢的,这会上英国人的当,他们会要求由一个英国人来代替艾森豪威尔。如果这种抨击继续下去,会使美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处于从未有过的低下地位。

    根据各个方面反映的情况,罗斯福总统于11 月18 日,也就是在收到英国首相电报后的第二天,发表了一项公开声明。罗斯福代表盟国强调指出:“未来的法国政府决不能由法国本上或海外的任何个人来成立,它只能在法国人民被同盟国的胜利所解放后,由法国人民自己来成立。目前在北非和西非所作的安排,仅是由于战事紧迫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罗斯福的声明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人们的忧虑,同时也使艾森豪威尔感到宽慰。

    11 月20 日罗斯福写信告诉丘吉尔说:“昨天我私下对报界讲了一个流传在巴尔干的古老的希腊教会的格言,因为它似乎适用于我们目前的达尔朗——戴高乐问题,这句格言是:‘我的孩子们,在大难临头之际,你们可与魔鬼同行,直到你们下桥为止。’”

    然而,达尔朗协议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艾森豪威尔个人的不安和对他声誉的损害。这个协议造成了长期的影响。苏联领导人怀疑英美和法国维希分子背后有默契。法国抵抗运动领袖戴高乐也对此强烈不满。他说:“如果盟军在‘解放’一个国家与现在投敌的官员们签订协议,抵抗还有什么意义?!”这个协议不仅伤害了抵抗运动成员的感情和士气,而且对日后戴高乐与美国的长期合作也产生了严重影响。

    由于艾森豪威尔在阿尔及尔被政治问题所纠缠,使他不能及时向突尼斯进军,而这时德军却继续在突尼斯集结。结果盟军强行攻占突尼斯城的打算遭到严重失败。到了12 月份,在艾森豪威尔指挥下有将近15 万人,但仅有3.1 万人在前线。他自己估计德军有3 万人在突尼斯城内和附近,其中作战部队是2.5 万人。盟军向突尼斯推进的速度过慢,当他们抵达时,双方交锋,吃了败仗。

    军事上受挫,使艾森豪威尔大伤脑筋。他写信向妻子诉苦说:“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拼命工作过,但却没有取得好的结果。”为了扭转战局,12月22 日,艾森豪威尔出发上前线,他亲自了解情况,他希望发动一次攻击。

    圣诞节前夕,他和安德森将军视察作战部队。连日阴雨使农村变成一片沼泽。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车辆都不可能离开公路行驶,而在公路上行驶也是够困难的。艾森豪威尔决定推迟发动进攻。他向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说:“目前暂时放弃全力出击的计划,是迄今为止我最失望的事情,是一项痛苦的决定。”抢先到达突尼斯的竞赛已经输掉。他面临着一场持久战。

    圣诞节前夕,当夜幕降临时,艾森豪威尔在安德森野战司令部食堂吃晚饭。当他开始用餐时,一名通讯兵送来一份电报:“达尔朗被刺身亡。”达尔朗这个维希头目,虽然口口声声说忠于他的祖国,要真诚与盟国合作,但他却继续为非作歹,不听忠告。达尔朗继续任用维希官员,甚至那些同纳粹密切合作而声名狼藉的人。另一方面他把阿尔及尔的戴高乐分子关入监狱,封闭了他们的《战斗报》,这就更加激起法国人民对他的仇恨。

    1942 年12 月23 日,达尔朗被年轻的戴高乐分子邦内·德·拉·沙佩勒刺杀身亡。此后,吉罗便掌管北非的军政事务。

    达尔朗之死,大快人心,完全是咎由自取,正如克拉克将军所说的:“在我看来,达尔朗上将之死是上帝的旨意..把他从政治舞台上清除掉,就像刺破脓疮一样。他起到了他的作用。”达尔朗之死,也为艾森豪威尔解除了一个政治上的包袱。

    12 月22 日马歇尔命令艾森豪威尔:“授权你的部下去处理国际外交问题,集中你的全部精力于突尼斯的战斗。”由于达尔朗已经去世,艾森豪威尔觉得他可以这样干了。欲知突尼斯之战的详情,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