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运筹“火炬”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艾森豪威尔》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艾森豪威尔 2017-02-13 11:58
火炬战役总司令,精心策划巧用兵:团结盟军齐破敌,静听北非报捷声。
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进行“火炬”战役以代替“大锤”行动之后,丘吉尔就建议罗斯福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担任这一战役的总指挥,亚力山大将军担任副总指挥。双方商定这一计划提前执行。英美联军将于1942 年11月8 日在法属北非登陆,然后再由西向东对德意发动进攻,以彻底歼灭北非的德意军队,控制地中海,巩固中东,为尔后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这是丘吉尔梦寐以求的事情。
“法属北非”,包括法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东面和东南面与阿尔及利亚为邻,南面与西属撒哈拉接壤,西临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是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面积约45 万平方公里,1912 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北部狭长地区和南部的一个地区划为西班牙的“保护地”。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的西北端,北临地中海,隔海与西班牙、法国相望,东部与突尼斯、利比亚接壤,南部与尼日尔、马里、毛里塔尼亚交界,西部与西属撒哈拉、摩洛哥相邻,面积约238 万平方公里,1930 年起沦为法国属地,突尼斯位于非洲北端,北面和东面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东南与利比亚接壤,西与阿尔及利亚相邻,面积约16 万平方公里,1881 年为法国的“保护国”。法国投降后,维希政府在“法属北非”约有军队20 万人,飞机500 架。在法国的土伦和“法属北非”各港口尚有4 艘战列舰,12 艘巡洋舰,约40 艘驱逐舰,20 多艘潜艇和其他舰艇,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法兰西在北非的军政官员受维希政府管辖。他们以叛徒哲学为自己辩护,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认为1940 年他们向希特勒投降是遵照合法的贝当政府之命行事的,因而也是合法的。相反,在他们心目中,反对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戴高乐将军和法国**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抵抗运动,倒反而是非法的,因而把他们视为仇敌。同时,由于英国政府支持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并且曾同维希的武装力量发生过几次冲突,所以北非法国当局的反英情绪也很强烈。鉴于这些情况,盟军的这次登陆作战是打着美国旗号,形式上表现为纯粹是美国的军事行动。对流亡伦敦的戴高乐将军也是严守机密,因为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抱有成见,怕他参与其事会引起北非法国当局的反感,同时也怕他泄密。11 月5 日,罗斯福总统给丘吉尔的电报说:“任何使戴高乐参与‘火炬’计划之举,均将对我们努力争取在非洲的大部分法军归附我方远征军这一大有希望的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我对此深感优虑。因此,我认为你在登陆成功以前,还是不把有关‘火炬’计划的任何情况告知戴高乐为宜。登陆成功后,你可告诉他说,经我同意,英美远征军的美国司令官,坚持对此事严守秘密,这是一种必要的安全措施。”
且说艾森豪威尔,自从任命他担任“火炬”战役的总指挥后,他感到身上的担子沉重。这是一场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役。他的第一项任务是挑选美英军官来充实进攻非洲所需的指挥机构和参谋机构中的各个关键职位。由于他所指挥的是一支多国部队,因此在筹划组织参谋部的过程中,他尽量使每一个部门既有美国人,又有英国人。号召大家互相尊重,友好相处,为胜利完成“火炬”战役而竭诚合作。
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写道:“考虑到1942 年8 月初我们在伦敦所遇到的问题,显而易见,如果我们决意要在那一年发动一场认真的进攻,在进行准备工作时就一分钟也不能浪费。因为夏季已接近尾声,适合于作战的天气即将消逝,各项工作必须分秒必争。”在所有问题中,首先必须解决部队的运输和集中问题,直到那时为止,还没有一个政府曾经试图完成那样一次从基地跋涉万里,并以一场重大的进攻为归结的海外远征。
作为总指挥,艾森豪威尔最早碰到的、也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之一,便是确切判明哪些陆、海、空部队能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加以利用。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司令官随着一项总的目标的确定,接到一份具体的部队分配情况的报告,然后据此可拟订他的战略计划,并辅之以详细的战术计划、编制计划和后勤计划。而在这一次,形势不清楚,兵力和供应的总数不知道,最终目标不明确,整个事情中唯一的肯定因素是美英两国统帅的进攻指令。但是,有关大兵团的战略、战术,登陆艇和船只的获得,海军后援部队的分配,空军部队的编制,出国部队集中地和训练基地的准备,前期与后期给养的安排,对每一支进攻的部队的每一个单位的实际组合,所有这些问题必须尽快地作出正确的处理。哪一环节出毛病,必将影响全局,因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在制定计划中,艾森豪威尔和他的参谋部,第一件必须做的事是决定进行攻击的地区和动用的力量。早在1942 年1 月,英美两国政府曾考虑过一项称之为“体育家”的计划,即由美国仅仅进攻卡萨布兰卡的计划,可是后来把它撂在一边了。那项计划的目标仅仅是不让西非充当纳粹的潜艇基地。后来,把最初的“体育家”计划的范围扩大到和英国一起对地中海区发起一场进攻,即是现在要进行的“火炬”战役。在为这场远征选定登陆地点时,艾森豪威尔首先考虑的是“从我们的护航舰队进入敌轰炸机航程内直至登陆完成为止的这一时期,能否为它们提供适当的空中掩护”。当时盟军航空母舰很少,提供空中掩护的重担,几乎全部得由以陆地为基地的飞机来负担,而为“火炬”战役唯一可资利用的基地只是直布罗陀。同时,由于海军护航和后援船只的不足,又只能把进攻的范围限制在几个主要点上。
经过反复研究,艾森豪威尔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最大范围内,最初指出了四个重要港口或港口地区作为理想的目标。它们从西往东依次是:大西洋海岸的卡萨布兰卡、奥兰、阿尔及尔,以及地中海岸的波尼地区。他们也曾考虑,对宾泽特一突尼斯城地区作一次成功的直接登陆将会获得巨大成果,可是那个地区远远超出了战斗机支援的航程,而且由于英国驶往马耳他的护航舰队曾经有过几遭覆没的经验,这项特别计划就被认为是超出了正当的冒险范围而很快地被放弃了。然而,若能尽早占领宾泽特一突尼斯地区,还是极其有利的,因为那样英美联军便能救援马耳他,并从陆海空三方面袭击隆美尔的供应线,这样就能保证非洲之战取得最后胜利。
艾森豪威尔说,对位于这条线另一端的卡萨布兰卡所以给予特别的重视,在当时其理由有两点。第一,卡萨布兰卡是婉蜒于阿特拉斯山脉的那条向东穿过奥兰、阿尔及尔,最后直到突尼斯的漫长而破旧的铁路的终点。这条铁路的运输量虽小,但若德军决定从同它友好的西班牙挥戈南下,并以轰炸机和大炮使直布罗陀海峡不能被盟军用于给养的目的,那么,这条铁路却能为盟军提供一条微弱的生命线。如果没有这条破烂的、从卡萨布兰卡到奥兰的铁路,所有进入地中海的部队都会被截断归路,甚至想突围都要冒极大的危险。
“卡萨布兰卡之所以重要的另一理由是,在那个地点强行登陆必然会对西班牙和摩洛哥的部落民族产生影响。”艾森豪威尔继续说,“要是我们不在那里登陆,那么法国的维希政权就很可能把那些好战的部落引向同我们发生公开冲突,而这种局面几乎肯定会给西班牙更有力的理由去站到轴心国一边进行干涉。”
根据上述理由,可以清楚地看出,不管哪种作战计划,奥兰和阿尔及尔两地是势在必夺。这两地都是重要港口,而且奥兰附近的飞机场对于日后的作战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对从直布罗陀直到前线一带——不管这些前线可能会在什么地方——施用短程战斗机时更为必要。阿尔及尔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的中心,在战略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因此,如何确定突击的侧翼,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艾森豪威尔说,“一个方案是可以进攻卡萨布兰卡、奥兰和阿尔及尔;另一个方案则是进攻奥兰、阿尔及尔和波尼。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真研究了很久。我个人终于赞成把全部兵力开进地中海。我相信,突尼斯城这个战利品如此之大,以致我们一开始登陆就应尽量选一个位于东面的、像波尼那样的地方。无可否认的是,著不在卡萨布兰卡建立起一个基地而想开进地中海,必然会冒额外的风险。可是我觉得既然我们已经在冒着不小的风险,那么不如孤注一掷,相信卡萨布兰卡在其东路被切断之后会自行陷落,要不就会被从奥兰沿铁路转回来的纵队攻克。我脑子里也很想避开在卡萨布兰卡登陆必然会碰到的自然条件方面的巨大危险。”
这一计划报送参谋长联席会议审批。美国参谋部反对从原先的进攻计划上抹掉卡萨布兰卡。他们认为尽管卡萨布兰卡——奥兰铁路的容量有限,盟军还是一定要迅速占领它,以作为万一轴心国对直布罗陀这条狭窄通道下手时的部分补偿。而且他们还相信,除非马上派一支强大的部队在摩洛哥登陆,不然的话,西班牙非常可能参战,或者允许德国人利用西班牙作为过道来包抄盟军的后方。他们反对在波尼作战的另一理由是,怀疑盟军在距离驻意大利和西西里的轴心国空军部队如此近的地方,缺乏足够的空中掩护能力。按照这项决定,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说的:“早日占领突尼斯城的可能性已从眉睫之下推移到远处去了。”
进攻地点问题决定后,下一项重大的问题是决定进攻的时间。气象报告指出,从初秋开始,天气将不断恶化。因此,时间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重要问题了。一切都要按尽可能早地发动进攻来作准备。为此,甚至海、陆、空部队达不到所期望的实力时也应在所不顾。因为若要获得更强大的实力,就会意味着贻误战机。当时,轴心国对地中海的英国护航舰队的攻击不断地传来噩耗。有一支严加防卫的、由14 艘货船组成的运输船队企图把物资运送到马耳他,可是在到达那里时,只剩三艘货船能继续航行,而其中一艘又在船坞沉没了。曾被划拨给“火炬”计划使用的航空母舰“鹰”号被鱼雷击沉了。
海军参谋部接二连三地带给艾森豪威尔这类消息,而每次得到这样的消息,都使他对计划作进一步修订。然而,最使艾森豪威尔这位总指挥担心的是时间问题。非洲的西北海岸,在整个晚秋和冬季气候险恶,大西洋的滚滚波涛在海滩上翻卷,就连天气比较好的仲秋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不能等待“万事俱备”,必须及早行动。
在组织这一战役时,除了在军事上、物质上进行充分准备外,还必须考虑到北非的复杂的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进行“火炬”战役以代替“大锤”行动之后,丘吉尔就建议罗斯福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担任这一战役的总指挥,亚力山大将军担任副总指挥。双方商定这一计划提前执行。英美联军将于1942 年11月8 日在法属北非登陆,然后再由西向东对德意发动进攻,以彻底歼灭北非的德意军队,控制地中海,巩固中东,为尔后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这是丘吉尔梦寐以求的事情。
“法属北非”,包括法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东面和东南面与阿尔及利亚为邻,南面与西属撒哈拉接壤,西临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是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面积约45 万平方公里,1912 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北部狭长地区和南部的一个地区划为西班牙的“保护地”。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的西北端,北临地中海,隔海与西班牙、法国相望,东部与突尼斯、利比亚接壤,南部与尼日尔、马里、毛里塔尼亚交界,西部与西属撒哈拉、摩洛哥相邻,面积约238 万平方公里,1930 年起沦为法国属地,突尼斯位于非洲北端,北面和东面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东南与利比亚接壤,西与阿尔及利亚相邻,面积约16 万平方公里,1881 年为法国的“保护国”。法国投降后,维希政府在“法属北非”约有军队20 万人,飞机500 架。在法国的土伦和“法属北非”各港口尚有4 艘战列舰,12 艘巡洋舰,约40 艘驱逐舰,20 多艘潜艇和其他舰艇,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法兰西在北非的军政官员受维希政府管辖。他们以叛徒哲学为自己辩护,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认为1940 年他们向希特勒投降是遵照合法的贝当政府之命行事的,因而也是合法的。相反,在他们心目中,反对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戴高乐将军和法国**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抵抗运动,倒反而是非法的,因而把他们视为仇敌。同时,由于英国政府支持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并且曾同维希的武装力量发生过几次冲突,所以北非法国当局的反英情绪也很强烈。鉴于这些情况,盟军的这次登陆作战是打着美国旗号,形式上表现为纯粹是美国的军事行动。对流亡伦敦的戴高乐将军也是严守机密,因为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抱有成见,怕他参与其事会引起北非法国当局的反感,同时也怕他泄密。11 月5 日,罗斯福总统给丘吉尔的电报说:“任何使戴高乐参与‘火炬’计划之举,均将对我们努力争取在非洲的大部分法军归附我方远征军这一大有希望的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我对此深感优虑。因此,我认为你在登陆成功以前,还是不把有关‘火炬’计划的任何情况告知戴高乐为宜。登陆成功后,你可告诉他说,经我同意,英美远征军的美国司令官,坚持对此事严守秘密,这是一种必要的安全措施。”
且说艾森豪威尔,自从任命他担任“火炬”战役的总指挥后,他感到身上的担子沉重。这是一场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役。他的第一项任务是挑选美英军官来充实进攻非洲所需的指挥机构和参谋机构中的各个关键职位。由于他所指挥的是一支多国部队,因此在筹划组织参谋部的过程中,他尽量使每一个部门既有美国人,又有英国人。号召大家互相尊重,友好相处,为胜利完成“火炬”战役而竭诚合作。
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写道:“考虑到1942 年8 月初我们在伦敦所遇到的问题,显而易见,如果我们决意要在那一年发动一场认真的进攻,在进行准备工作时就一分钟也不能浪费。因为夏季已接近尾声,适合于作战的天气即将消逝,各项工作必须分秒必争。”在所有问题中,首先必须解决部队的运输和集中问题,直到那时为止,还没有一个政府曾经试图完成那样一次从基地跋涉万里,并以一场重大的进攻为归结的海外远征。
作为总指挥,艾森豪威尔最早碰到的、也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之一,便是确切判明哪些陆、海、空部队能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加以利用。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司令官随着一项总的目标的确定,接到一份具体的部队分配情况的报告,然后据此可拟订他的战略计划,并辅之以详细的战术计划、编制计划和后勤计划。而在这一次,形势不清楚,兵力和供应的总数不知道,最终目标不明确,整个事情中唯一的肯定因素是美英两国统帅的进攻指令。但是,有关大兵团的战略、战术,登陆艇和船只的获得,海军后援部队的分配,空军部队的编制,出国部队集中地和训练基地的准备,前期与后期给养的安排,对每一支进攻的部队的每一个单位的实际组合,所有这些问题必须尽快地作出正确的处理。哪一环节出毛病,必将影响全局,因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在制定计划中,艾森豪威尔和他的参谋部,第一件必须做的事是决定进行攻击的地区和动用的力量。早在1942 年1 月,英美两国政府曾考虑过一项称之为“体育家”的计划,即由美国仅仅进攻卡萨布兰卡的计划,可是后来把它撂在一边了。那项计划的目标仅仅是不让西非充当纳粹的潜艇基地。后来,把最初的“体育家”计划的范围扩大到和英国一起对地中海区发起一场进攻,即是现在要进行的“火炬”战役。在为这场远征选定登陆地点时,艾森豪威尔首先考虑的是“从我们的护航舰队进入敌轰炸机航程内直至登陆完成为止的这一时期,能否为它们提供适当的空中掩护”。当时盟军航空母舰很少,提供空中掩护的重担,几乎全部得由以陆地为基地的飞机来负担,而为“火炬”战役唯一可资利用的基地只是直布罗陀。同时,由于海军护航和后援船只的不足,又只能把进攻的范围限制在几个主要点上。
经过反复研究,艾森豪威尔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最大范围内,最初指出了四个重要港口或港口地区作为理想的目标。它们从西往东依次是:大西洋海岸的卡萨布兰卡、奥兰、阿尔及尔,以及地中海岸的波尼地区。他们也曾考虑,对宾泽特一突尼斯城地区作一次成功的直接登陆将会获得巨大成果,可是那个地区远远超出了战斗机支援的航程,而且由于英国驶往马耳他的护航舰队曾经有过几遭覆没的经验,这项特别计划就被认为是超出了正当的冒险范围而很快地被放弃了。然而,若能尽早占领宾泽特一突尼斯地区,还是极其有利的,因为那样英美联军便能救援马耳他,并从陆海空三方面袭击隆美尔的供应线,这样就能保证非洲之战取得最后胜利。
艾森豪威尔说,对位于这条线另一端的卡萨布兰卡所以给予特别的重视,在当时其理由有两点。第一,卡萨布兰卡是婉蜒于阿特拉斯山脉的那条向东穿过奥兰、阿尔及尔,最后直到突尼斯的漫长而破旧的铁路的终点。这条铁路的运输量虽小,但若德军决定从同它友好的西班牙挥戈南下,并以轰炸机和大炮使直布罗陀海峡不能被盟军用于给养的目的,那么,这条铁路却能为盟军提供一条微弱的生命线。如果没有这条破烂的、从卡萨布兰卡到奥兰的铁路,所有进入地中海的部队都会被截断归路,甚至想突围都要冒极大的危险。
“卡萨布兰卡之所以重要的另一理由是,在那个地点强行登陆必然会对西班牙和摩洛哥的部落民族产生影响。”艾森豪威尔继续说,“要是我们不在那里登陆,那么法国的维希政权就很可能把那些好战的部落引向同我们发生公开冲突,而这种局面几乎肯定会给西班牙更有力的理由去站到轴心国一边进行干涉。”
根据上述理由,可以清楚地看出,不管哪种作战计划,奥兰和阿尔及尔两地是势在必夺。这两地都是重要港口,而且奥兰附近的飞机场对于日后的作战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对从直布罗陀直到前线一带——不管这些前线可能会在什么地方——施用短程战斗机时更为必要。阿尔及尔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的中心,在战略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因此,如何确定突击的侧翼,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艾森豪威尔说,“一个方案是可以进攻卡萨布兰卡、奥兰和阿尔及尔;另一个方案则是进攻奥兰、阿尔及尔和波尼。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真研究了很久。我个人终于赞成把全部兵力开进地中海。我相信,突尼斯城这个战利品如此之大,以致我们一开始登陆就应尽量选一个位于东面的、像波尼那样的地方。无可否认的是,著不在卡萨布兰卡建立起一个基地而想开进地中海,必然会冒额外的风险。可是我觉得既然我们已经在冒着不小的风险,那么不如孤注一掷,相信卡萨布兰卡在其东路被切断之后会自行陷落,要不就会被从奥兰沿铁路转回来的纵队攻克。我脑子里也很想避开在卡萨布兰卡登陆必然会碰到的自然条件方面的巨大危险。”
这一计划报送参谋长联席会议审批。美国参谋部反对从原先的进攻计划上抹掉卡萨布兰卡。他们认为尽管卡萨布兰卡——奥兰铁路的容量有限,盟军还是一定要迅速占领它,以作为万一轴心国对直布罗陀这条狭窄通道下手时的部分补偿。而且他们还相信,除非马上派一支强大的部队在摩洛哥登陆,不然的话,西班牙非常可能参战,或者允许德国人利用西班牙作为过道来包抄盟军的后方。他们反对在波尼作战的另一理由是,怀疑盟军在距离驻意大利和西西里的轴心国空军部队如此近的地方,缺乏足够的空中掩护能力。按照这项决定,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说的:“早日占领突尼斯城的可能性已从眉睫之下推移到远处去了。”
进攻地点问题决定后,下一项重大的问题是决定进攻的时间。气象报告指出,从初秋开始,天气将不断恶化。因此,时间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重要问题了。一切都要按尽可能早地发动进攻来作准备。为此,甚至海、陆、空部队达不到所期望的实力时也应在所不顾。因为若要获得更强大的实力,就会意味着贻误战机。当时,轴心国对地中海的英国护航舰队的攻击不断地传来噩耗。有一支严加防卫的、由14 艘货船组成的运输船队企图把物资运送到马耳他,可是在到达那里时,只剩三艘货船能继续航行,而其中一艘又在船坞沉没了。曾被划拨给“火炬”计划使用的航空母舰“鹰”号被鱼雷击沉了。
海军参谋部接二连三地带给艾森豪威尔这类消息,而每次得到这样的消息,都使他对计划作进一步修订。然而,最使艾森豪威尔这位总指挥担心的是时间问题。非洲的西北海岸,在整个晚秋和冬季气候险恶,大西洋的滚滚波涛在海滩上翻卷,就连天气比较好的仲秋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不能等待“万事俱备”,必须及早行动。
在组织这一战役时,除了在军事上、物质上进行充分准备外,还必须考虑到北非的复杂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