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王羲之评传章节目录 > 四、《记白云先生书诀》

四、《记白云先生书诀》(2/2)

王羲之评传作者:王羲之评传 2017-02-13 11:52
它,同时美又是生命,因为我们感知它。"①混元之理是书法必达之道,只有这样的书法作品才能真正的成为一门艺术。王羲之将一横画比做千里阵云,一戈如百钧弯发,点画如高峰坠石,等等。就是将书法,甚至字体的每一构件与自然万物的生命联系起来,① [德]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中国丈联出版公司1984 年版,第 130 页。混元为一。

    书法要达到至善境地,有多种因素构成,缺一不行,就像多种宝物聚在一起才能称贵一样。书沦接下去论述了书法的阴阳之道,阴阳学说由来已久,思想家用这一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中相互对立彼此消长的物质及其属性。阴阳对于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书法中处理好阴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蔡邕就曾经说"阴阳生,形势出矣",古代以阳气主刚,阴气主柔,高山绝壁,有阳刚之美,然而还应有阴柔之美,阴柔产生风神,有神韵的内在美,字体骨架挺立具有阳刚之气,即壮美。阴柔之气则产生风华神韵谓之秀美。风神在宋代以后则词意转为刚柔结合,成为书法的最高境界。姜夔在《续书谱》中云:"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出新意。"书法的握笔用锋始起于造字之理和艺术家的性格、气质、修养,即人与自然的本性,书法作为艺术,它的内在的生命存在着阴阳二气的运动,可谓"人化的自然",在它"达于道"时显示出"混元之理",然而艺术家的创作亦是其"本性"的表现。

    这是玄学思想在艺术理论上的典型表露。何为"润"?窦蒙《述书赋词例字格》解释说:"旨趣调畅曰润"。这篇书论认为,书法的要妙具体他说有以下几点:"力圆则润",用力饱满则墨色酣畅淋漓,显得丰润。"势疾则涩",因为运笔速度快,墨象则凝涩。《续书谱》云:"润以取妍,燥以取险"。徐畴《笔法》说:"轻则须沉,便则须涩";"不涩则险劲之状,无由而生。";"紧则劲",用笔紧密有力;"险则峻"结体险则峻拔。《述书赋词例字格》云:"不期而然曰险","顿挫颖达曰峻"。字内贵盈满,字外贵空灵,古代书论中用笔、结字、布局黑为内、白为外,也就是说黑处要实在,而白处要求虚和。"起不孤,伏不寡"历来解释不一,一般认为提笔处不是单纯的提笔,做到提中有按,而按笔不只是一味地"按",要按中有提。书法笔画结构,回仰处应不接近,背接处不远离;看上去飞动,但书写时心态虚静,不是以动制动,而应该是以静制动,这样整篇书法作品就能一气相贯,恭敬地采用这种方法,就能悟出书法的要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