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晚年景况(2/2)
《孙子评传》作者:孙子评传 2017-02-13 11:50
兵从后方袭击吴国。勾践亲率的大军在吴都郊外的姑熊夷地方大败吴军,俘获吴太子友和王孙弥庸、寿于姚等吴军将领。接着,越军就攻入吴王子地把守的吴国都城(《左传·哀公十三年》)。入城后,越军焚烧了吴王耗尽民力兴建的姑苏台,取走了专供吴王游览观光的大船(《国语·吴语》)。这一次越军攻人吴都,使吴国损失惨重,破坏极大;同时,由于连年的征战,长期的路途劳累,战争的消耗,生产的荒废,民力的凋敝,使吴国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困境,从此一蹶不振。对于吴国由强盛而走向衰弱,孙武虽然已经隐退,也必然感到痛心,因为吴国是他的第二故乡,是他曾经向往、投奔,并为之长期辛苦经营、施展才能的地方。伍员被杀后不久,孙武可能也因忧国忧民和郁郁不得志而谢世了。他大概没有活到吴国的灭亡。他的卒年当在公元前480① 杨杰编著《孙武子》第21-22 页,胜利出版公司1946 年版。
年左右,那时他约55 岁。从退隐到寿终,孙武一直没有离开吴国,死后也葬于吴都郊外。《越绝书·记吴地传》载:"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善为兵法。"可见他对于吴国是怀着多么深厚的依恋之情。孙武的冢墓至清代犹存遗迹。清李铭皖撰《苏州府志》卷四十九《冢墓一》载,在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有"孙武墓"。志中并记当时学者孙星衍曾"买舟访墓,至巫门外地名雍仓,得古冢,有柏树甚古,土人呼为'孙墩',因作《巫门访墓图》,且系以诗"。其诗云:"吾家吴将高绝伦,功成不作霸国臣。春秋三传佚名姓,大冢却在吴东门。??访墓雍仓一舟系,弯环惟见古柏存。"这个记载应是可信的。
关于孙武的结局,有的史书说他是被杀戮而死的。《汉书·刑法志》称:"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颜师古注"诛戮"的人名云:"孙武、孙膑、吴起、商鞅、白起也。"唐李筌《太白阴经·善师篇》亦承袭其说,谓"孙、吴、韩、白之徒,皆身被刑戮,子孙不传于嗣"。此说把孙武与吴起、商鞅、韩非、白起并列在一起,可知他晚年的景况必然不妙。在伍员被杀以后,孙武可能受到牵连。他或者因与伍员同样诤谏,激怒了夫差而遭不幸,或者就因为他是伍员的知友,夫差诛杀伍员后迁怒于他。不过,孙武被"诛戮"之说始见于《汉书·刑法志》。《史记》本传既没有记载,《汉书》也未言其原委和出处,故这个说法还可存疑。
年左右,那时他约55 岁。从退隐到寿终,孙武一直没有离开吴国,死后也葬于吴都郊外。《越绝书·记吴地传》载:"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善为兵法。"可见他对于吴国是怀着多么深厚的依恋之情。孙武的冢墓至清代犹存遗迹。清李铭皖撰《苏州府志》卷四十九《冢墓一》载,在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有"孙武墓"。志中并记当时学者孙星衍曾"买舟访墓,至巫门外地名雍仓,得古冢,有柏树甚古,土人呼为'孙墩',因作《巫门访墓图》,且系以诗"。其诗云:"吾家吴将高绝伦,功成不作霸国臣。春秋三传佚名姓,大冢却在吴东门。??访墓雍仓一舟系,弯环惟见古柏存。"这个记载应是可信的。
关于孙武的结局,有的史书说他是被杀戮而死的。《汉书·刑法志》称:"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颜师古注"诛戮"的人名云:"孙武、孙膑、吴起、商鞅、白起也。"唐李筌《太白阴经·善师篇》亦承袭其说,谓"孙、吴、韩、白之徒,皆身被刑戮,子孙不传于嗣"。此说把孙武与吴起、商鞅、韩非、白起并列在一起,可知他晚年的景况必然不妙。在伍员被杀以后,孙武可能受到牵连。他或者因与伍员同样诤谏,激怒了夫差而遭不幸,或者就因为他是伍员的知友,夫差诛杀伍员后迁怒于他。不过,孙武被"诛戮"之说始见于《汉书·刑法志》。《史记》本传既没有记载,《汉书》也未言其原委和出处,故这个说法还可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