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杜甫评传章节目录 > 六、先天的禀赋与后天的学力

六、先天的禀赋与后天的学力

杜甫评传作者:杜甫评传 2017-02-13 11:47
    在上面几节中我们分别从家庭传统和时代背景两个角度讨论了杜甫成为"诗圣"的外部条件,这些条件是重要的、必须的,但并不是充分的。也就是说,杜甫之成为"诗圣",还必须具备先天禀赋和后天学力等内在条件。否则的话,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多诗人受到时代的"玉成",那些人中肯定不乏具有诗礼传家的家庭背景者,然而却只有杜甫一个人赢得了"诗圣"的桂冠。

    伟大的人格是造就伟大诗人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所说的"伟大的人格",不仅包涵正直、善良的品性,而且必须包涵阔大的胸襟和弘毅的精神。诗人薛雪说得好:"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謦一咳、一挥一洒,必有过人处。"(《一瓢诗话》)对于身处乱离之世的诗人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否则的话,即使是一个正直、善良的灵魂,也难免要为乱世的精神重负所压倒、摧毁,除了沉重的叹息之外,不能给诗坛留下任何东西。《箧中集》诗人就是一个例证。乾元三年(760),元结编《箧中集》,收录沈千运、盂云卿等七位诗人的作品,元结在《箧中集序》(《元次山集》卷七)中说:"风雅不兴,几及千载,溺于时者,世无人哉!呜呼,有名位不显,年寿不将,独无知音,不见称显,死而已矣,谁云无之!??吴兴沈千运,独挺于流俗之中,强攘于已溺之后,穷老不惑。凡所为文,皆与时异。故朋友后生,稍见师效,能似类者,有五六人。于戏!自沈公及二三子,皆以正直而无禄位,皆以忠信而久贫贱,皆以仁让而至丧亡。"沈千运等人也许确如元结所言,有"正直"、"忠信"、"仁让"的美德,但他们的诗作则大多表现个人坎坷失意及亲友生离死别等内容,情调十分低沉。即使是元结誉为"独挺于流俗之中,强攘于已溺之后"的沈千运,诗中所写的也无非是"栖隐无别事,所愿离风尘。??如何巢与由,天子不得臣?"(《山中作》,《箧中集》)"人生各有命,在余胡不淑,一生但区区,五十无寸禄。"(《中言怀》、《箧中集》)之类的句子,既没有反映那个时代的民生疾苦等广阔的社会现实,又缺乏理想的光辉,事实上根本没有达到元结所说的上继"风雅"的高度,这显然是由于沈千运等人缺乏伟大弘毅的人格精神而造成的结果。杜甫则不然,正象我们在第二节中所说,杜甫具有以儒家精神为底蕴的伟大人格和丈夫气概,他对自己的理想抱有坚定的信念,任何挫折和打击都不能使他完全放弃自己的信念。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穷愁潦倒之极,但他"忧在天下,而不为一己失得"(黄彻《A 溪诗话》卷一○),他主动地承担起人间的一切苦难和忧患。他遭遇到"入门闻号陶,幼子饿已卒"的惨痛不幸时的反应是"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他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困苦处境中希望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是何等的胸襟!在杜甫笔下出现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的贤臣,"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前出塞九首》之三)的战士,乃至"下愍百鸟在罗网"(《朱风行》)的朱凤和"急难心炯然"(《义鹘行》)的"义鹘",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画象。这正是杜甫高出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关键之处。

    此外,杜甫性格的复杂性也值得注意。杜甫的性格中有狂做的一面,《新唐书·杜甫传》载严武欲杀杜甫事: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中。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日:"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粹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此事出于唐人范掳所作《云溪友议》卷上,而《云溪友议》作于唐傅宗时(874-888)或稍后,距杜甫之卒已有百余年,书中又多传闻失实之处,故后人多以为此事不可信。①我们认为诗人与严武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他对严武始终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这在杜诗中有大量的证据,所以严武曾经"欲杀甫"的事肯定是小说家言。但是说杜甫说过"严挺之乃有此儿"的话,虽无实据,却并非完全不合情理。杜甫《奉酬严公寄题亭之作》云:"谢安不倦登临赏,阮籍焉知礼法疏。"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全唐诗》卷二六一)则云:"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杜甫以阮籍自比,严武亦以阮籍比杜,"礼法疏"的阮籍在醉后说一句失礼的话,并不是太奇怪的事。①事实上,杜甫在狂做方面确实颇有乃祖遗风。杜审言曾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菱之北面!"(《唐才子传》卷一)杜甫在"放荡齐赵问,裘马颇清狂"的少时就在文学上自视甚高:"气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壮游》)在"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的困顿生活中也仍然气冲斗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正因为他狂傲,所以少时就树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的抱负,并且有勇气去攀登古典诗歌的高峰。

    然而杜甫的性格中又有谨慎的一面。这不仅体现在他在政治生活中"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净姿,恐君有遗失"(《北征》)以及"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晚出左掖》)的小心翼翼,而且体现在他在诗歌创作中对前代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