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左宗棠评传章节目录 > 第一节"心忧天下"的参政意识

第一节"心忧天下"的参政意识(2/2)

左宗棠评传作者:左宗棠评传 2017-02-13 12:07
俱有轻中国之心,将士无自固之志,东南海隅恐不能数十年无烽火之警,其罪不可仅与一时失律者比。皇上欲伸天讨,似宜驰使封剑,斩首军前,庙堂战胜之策无逾此者矣。去冬果勇杨侯奉诏北行,有人自侯所来,云侯言:'琦善得西人金巨万,遂坚主和议,将恐国计遂坏伊手'。昨见林制府谢罪疏末云,并恐彼族别生秘计云云,是殆指此。"②左宗棠希望的是严惩琦善,与英人决战。但他哪里知道,琦善作为满清贵族要员,在定为"斩监候"不久便被释放了,后被起用为驻藏大臣和四川总督等职。而林则徐却免不了被罢官、发送新疆效力。对此,左宗棠愤懑不平,他在《挽林文忠公》文中说:"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③这可以说是对林则徐忧国忧民品德的正确评价。左宗棠同林则徐一样,都成为"忧国如家"的典范。"海上事起,忧国心瘁"④,代表了左宗棠等一批主张反对外国侵略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心声。本书传主在为官期间,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忧国忧民思想。由于左宗棠出仕是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为契机,其忧患意识必然带有为清朝的统治而担忧的色彩,反映了他所代表的地主阶级利益的局限性。然而,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和中法战争时期的忧患意识,却是他为中华民族分忧解难思想的体现,折射出其优国忧民思想的光彩。左宗棠对国内人民起义这个"内忧"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这个"外患"深感担忧,他在为善于"忧时感事之作"的四川学者李斗恒的诗集作序时指出:

    "蜀自乾、嘉之交,好民以邪教煽乱,蔓延数行省。值训政之际,仁宗先天下而忧,黜贪奖廉如恐不及,一时朝野澄清,惠泽滂霈,用能搜山狝泽,翦除奸顽,作新斯民,与之更始。越五十余年,岛夷肇祸,粤寇随之,皖、豫寇起,秦、陇、滇、黔戎患并兴,天下绎骚,几无完土。而揆其构祸之由,则吏治窳而民生蹙,本实先病,患乃见于枝叶,其与乾、嘉邪教之变犹一辙也。然则先生所为忧时感事见之诗者,与余今日所处不有同欤?"

    显然,左宗棠对清仁宗(嘉庆皇帝)"先天下而忧"、"黜贪奖廉"之举是称道的,他把国内人民起义的原因归结于"吏治窳而民生蹙"也是有道理的。左宗棠面对着"岛夷肇祸,粤寇随之"的"外患"与"内忧",主张从整顿吏治、振兴民生入手,以稳固清政府的统治机制,否则,"本实先病,患乃见于枝叶",因此须从治本做起。

    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时,对福建的政务深表忧虑。他说:"忧患之念日积怀来矣。闽事败坏至极。所忧者不仅军政之不修、武事之不竞,而在民风之不正、吏治之日偷。自入闽以来,所见所闻无非**年前各省泄沓颓败气象,纵此时无巨股阑入,亦必趋于危亡。盖人心日弛,人才日敝,浸浸乎纲隳纽散之虞,非一时所能整顿也。"①在担任陕甘总督时,他又说:"时局方艰,人才日继,吾之忧也。"②"自度陇以来,目睹地方凋攰,兵事、吏事颓靡不振,阘茸混迹,庸妄接踵,心以为忧。"③可见,左宗棠胸中所怀抱着的"内忧",不仅仅是人民的起义,更重要的一面则是清朝统治集团的**。为国担忧的意识成为驱使左宗棠在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勇于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斗争的动力。他痛感新疆被侵略者强占,强调必须规复新疆,否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④于是,他陈请督军出塞,收复新疆。他对崇厚擅订《里瓦基亚条约》感到气愤,认为"目前之患既然,异日之忧何极?"⑤并对"在事诸公,不能仰慰忧勤,虚张敌势"而"殊为慨然"。⑥他面对法国的武力进逼,批评了那些"所谓识时务者"的"苟安于目前"①的消极格调,主张上下一心,共同对外,居安而思危,避免鸦片战争的悲剧重演,因而他多次要求奔赴抗击法国侵略的第一线,将忧国之念转化为备战御敌的实际行动。总之,左宗棠"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封建政治思想中忧国忧民的精华部分,又揉进了近代中国反对侵略、谋求独立以拯救民族危难的新因素,而后者恰恰构成左宗棠爱国主义思想的政治基础。

    ①《孟子·梁惠王下》。

    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五。

    ④〔清〕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11页。

    ①〔清〕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11页。

    ①《癸已燕台杂感八首》,《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456-457页。

    ①《论语·子张》。②《家塾》,《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470页。

    ③《二十九岁自题小像八首》,《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458页。

    ④《与孝威》,《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64页。

    ①《与孝威》,《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64页。

    ②《感事四首》,《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459页。

    ①《上贺庶农先生》,《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页一七。

    ②《上贺庶农先生》,《左文襄公全集》书犊,卷一,页一六至一七。

    ③《挽林文忠公》,《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480页。

    ④《<祁文端公诗卷>跋后》,《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285页。

    ①《〈就竹山房诗集〉序》,《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254页。

    ①《与孝威》,《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93页。

    ②《与孝威等》,《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147页。

    ③《奏调吕耀斗吴大徵等来营片》,《左宗棠全集》奏稿,第6册,第781页。

    ④《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6册,第191页。

    ⑤《复陈交收伊犁事宜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五五,页三五。

    ⑥《与孝同》,《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236页。

    ①《筹办海防会商布置机宜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页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