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左宗棠评传章节目录 > 第四节"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

第四节"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2/2)

左宗棠评传作者:左宗棠评传 2017-02-13 12:07
以东部署重兵,并调集20余艘军舰组成一支舰队由黑海驶往日本长崎,扬言封锁中国沿海,威逼京津。再次,英人戈登的游说确实起到了恶劣的作用。此人曾任"洋枪队"头目,与李鸿章有私交,他此时受清政府之聘,为中俄伊犁交涉调停。戈登至天津面见李鸿章,威胁说:"如果你要作战,就当把北京的近郊焚毁,把政府档案和皇帝都从北京迁到中心地带去,并且准备作战五年。"①本来就不主张收复新疆且对崇厚签订条约加以支持的李鸿章非常恐慌,他立即将"戈登赠言"进呈清政府,内称:"中国一日以北京为建都之地,则一日不可与外国开衅,因都城距海口太近,洋兵易于长驱直入,无能阻挡,此为孤注险著。"②果然,清廷发生了动摇。七月初六日(8月11日)清廷以"现在时事孔亟,俄人意在启衅,正需老于兵事之大臣以备朝廷之顾问"③为由将左宗棠调至北京。临战易帅,恰表明清政府在是否敢于以武力抗俄问题上举棋不定。

    七月二十四日(8月29日),左宗棠接到调他赴京供职的"谕令"。他对清廷的用意虽不十分清楚,但也预感到这次内调已意味着清廷的政策有所变化。因此,他在家书中说:"俄意欲由海路入犯,而在事诸公不能仰慰忧勤,虚张敌势,殊为慨然。我之此行本不得已,既奉朝命,谊当迅速成行"。①他致书帮办新疆军务的张曜说:"俄事尚未定议,而先以兵船东行,为恐喝之计,谟谋诸公便觉无可置力。国是混淆,计抵京时,错将铸成矣,为之奈何?"②但左宗棠仍对主战抱一线希望。他致函总理衙门说:"察看情形,实非决之战胜不可。究之言战本是一条鞭法,无和议夹杂其中,翻觉愈有把握。"③他奏请由刘锦棠接任督办新疆军务一职,以便继续抗击俄军,并致函刘锦棠说:"俄事非决战不可,连日通盘筹画,无论胜负云何,似非将其侵占康熙朝地段收回不可!"④左宗棠期望着早日抵京,"拟从新鼓铸,一振积弱之势"。⑤左宗棠于十月十二日(11月14日)从哈密启行入关,经兰州交卸陕甘总督篆务后,又于十二月初四日(1881年1月3日)从兰州赶往北京。

    这个时候,曾纪泽正在俄国彼得堡谈判索还伊犁问题。在谈判中,曾纪泽以左宗棠在新疆的布防为后盾,经据理力争,于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1881年2月24日)与俄方签订了《改订条约》(又称《中俄伊犁条约》)。此约较崇厚条约争回了一些主权,俄国交还伊犁和特克斯河流域及通往南疆的穆扎尔山口,但仍将霍尔果斯河以西的中国领土划给俄国,且在赔款方面有增无减。这依旧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恰在曾纪泽与俄国谈判代表订立条约这一天,左宗棠经日夜兼程抵达北京。他得悉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气愤他说:"伊犁仅得一块荒土,各逆相庇以安,不料和议如此结局,言之腐心!"①左宗棠"一振积弱之势"的愿望没有实现,而他"不复以出塞为苦"的坚定反侵略举动,确实为伊犁的收回起到了关键作用。

    左宗棠为新疆"长治久安计",在督办新疆军务期间四次奏请于新疆置行省,设郡县,他在调任两江总督后又作了第五次疏请。清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于光绪十年九月三十日(1884年11月17日)在新疆正式设省,以刘锦棠为首任巡抚。从此,新疆与祖国的联系更加密切。

    ①袁大化等:《新疆图志》,卷五四,页四,《交涉志二》。

    ②《复陈新疆情形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五三,页三○。

    ③《复陈新疆情形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五三,页三一。

    ①《清季外交史料》(光绪朝),卷二一,页一○。

    ①《复陈交收伊犁事宜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五五,页三一至三九。

    ②王安定:《湘军记》,卷一九,页二二。

    ③《答赵玉班》,《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二四,页二七。

    ④《答刘毅斋》,《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二四,页四四。

    ⑤张家昀:《左宗棠》,第97页,台湾联鸣文化有限公司1981年版。

    ①[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第369页,三联书店1958年中译本。

    ②〔清〕李鸿章:《述戈登回国》,《李文忠公全书》译署函稿,卷一一,页二五至二六。

    ③《清实录》(光绪朝),卷一一五,页六。

    ①《与孝同》,《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236页。

    ②《答张郎斋》,《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二四,页六二。

    ③《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二四,页七四。

    ④《与刘毅斋爵堂》,《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二四,页七五。

    ⑤《与杨石泉》,《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二四,页七六。

    ①《答刘兰洲》,《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二五,页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