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左宗棠评传章节目录 > 生平篇 第一章 乡间寒士 第一节 出身于以"耕读为业"的"寒素"之家

生平篇 第一章 乡间寒士 第一节 出身于以"耕读为业"的"寒素"之家(2/2)

左宗棠评传作者:左宗棠评传 2017-02-13 12:07
人随父读书,"不名他师"。左观澜对儿子们抱有厚望。他自己虽是个秀才,多年未中举人,便望子成龙,希冀他们以后能步入科举的殿堂。于是,他"教人循循善诱,于课子尤严,数年之间入学食饩,一时从游者甚众"。①左宗棠四岁时便随其兄听课。他每次听其父"讲授生徒"及其兄"诵读之书,辄默识不忘,偶属对,颖悟异人"。一日,左观澜课宗棫、宗植读《井上有李》文,至"昔之勇士亡于二桃,今之廉士生于二李"句,便问"二桃"的典故出自何处,坐在一边旁听的宗棠即刻答道:"古诗《梁父吟》有之"。②左宗棠5岁起开读《四书》中的《论语》和《孟子》,兼读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大注》(即《四书章句集注》)。他8岁开始,学习制艺(即八股文),其父"每命题,必令先体会《大注》,一字不许放过",③目的是让左宗棠对科举考试的必读和必考书《四书章句集注》,从小便能够烂熟于心。左宗棠还间读史书,留意书法,"自童儿时,即知慕古人大节,稍长,工为壮语,视天下事若无不可为"。④这样,左宗棠在童年时代即得到其先辈的循循善诱和严格训导,培养了浓厚的读书兴趣。正如他后来在长沙城南书院的老师贺熙龄所说:"左子季高从余游,询其学之所自,则一禀于尊甫先生之教。其教于家者,必本于身,肃然翼然,尊卑上下,罔敢稍越。余于是而知季高学业之成就,其父教然也。"⑤

    ③[清]左孝同:《先考事略》,见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4页。

    ①[清]左孝同:《先考事略》,见罗正钩:《左宗棠年谱》,第5页。

    ②[清]左孝同:《先考事略》,见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4页。

    ③《<正谊堂全书>卷首·与杨雪沧书》,见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5页。

    ④《答吴桐云》,《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八,页一七。

    ①左宗植,《慎盦文钞·族谱序》,见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1页,岳麓书社1983年版。

    ②《<钱南园先生文存>序》,《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266页。

    ③[清]郭嵩寿:《湘阴县图志》,见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1页。

    ④[清]贺熙龄:《寒香馆文钞》,卷一,页一一,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⑤《长沙徐君墓表》,《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340页。

    ⑥《二十九岁自题小像八首·第四首自注》,《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458页。

    ①《与孝威》,《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64页。

    ②《与孝威》,《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