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左宗棠评传章节目录 > 导论 左宗棠与他所处的时代

导论 左宗棠与他所处的时代(2/2)

左宗棠评传作者:左宗棠评传 2017-02-13 12:07
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②左宗棠指出:"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③丁日昌(字雨生,广东丰顺人)认为:"不可不熟思所以自强之策","船坚炮利,外国之长技在此,其挟制我中国亦在此"。④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建议尽快制造轮船,"以之行驶海口长江,庶为中国御侮自守之用"。⑤洋务派在谋求自强以御外侮方面达成的共识,促成了洋务运动的兴起。左宗棠正是以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推行者的身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师夷长技",即向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那么怎样学习,有无必要学习,乃西学东渐之风还未强劲之晚清社会中颇有歧异的一个难题。左宗棠是主张学习西方的。他说:"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做以无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藉外国导其先,可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让外国擅其能,不可也;"①"中不如西,学西可也"②。这种开放的姿态同顽固派墨守旧习,闭目塞听,以为向西方学习定会"变而从夷,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③的心态和"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仅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④的表现恰形成鲜明的对照。当然,左宗棠也界定了学西的范围,认为西方的"艺事以语言、文字、制造三者为要",强调"艺事虽所兼长,究不能离道而言艺,本末轻重之分固有如此"。⑤他把中学视为"本",将西学看成"末",正与中国近代化初始时期"中体西用"的理论息息相通。这虽然限制了学西的内容,但又给西学的引入加上了"正当学问"的标签,为封闭型的封建文化模式向开放型的融合中西的近代文化结构的转型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因此,左宗棠在对待"请觐"礼仪这一久争未决的问题时,便表现得开明多了。他认为"泰西各国与中国远隔重洋,本非属国",清朝自然就不再应以"天朝上国"自居,把西洋各国来使以"贡使"相待。况且"今既不能阻其入觐,而必令其使臣行拜跪礼,"①这是不可能的。显然,左宗棠的这种认识不仅同国际交往中的礼节习惯相接轨,更重要的是他摆正了中国在世界新格局中的地位,摆脱了闭关心理的制约。

    "制夷",即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这是时代的主旋律。鸦片战争以降,中国备受列强的侵扰和欺凌,主权受损,领土被割,财富遭劫,生灵涂炭。因此,如何御侮而自强,就成为时务之急。左宗棠说:"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诸邦以机器轮船横行海上,英、法、俄、德又各以船炮互相矜耀,日竞其鲸吞蚕食之谋,乘虚蹈瑕,无所不至。此时而言自强之策,又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②可见,"师夷长技以制夷"正揭示了这个主题。一个颇应引起重视的史实是,在以求强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兴起后的十几年至二十几年内,曾发生有日本侵台、阿古柏匪帮(左宗棠称之为安集延夷人)和俄国侵略新疆、法国侵华等事件,经实践检验,"师夷长技"带来的成果改变了中国在对外战争中完全失败的记录。日本侵台事件刚发生,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字幼丹,福建侯官人)即被任命为台防大臣,率福州船政局制成的15艘轮船加紧布防,使日军感到"抵台南之船均非中国新船之敌",③未敢轻举妄动。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可谓深谋远虑。在规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强调"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①其中在"精求枪炮"方面,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局就加紧赶制军火,以供应西征大军,保证了进取北疆、底定南疆的顺利实现。中法战争期间,左宗棠派其部将王德榜组织"恪靖定远军",并负责转运由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制造的武器装备增援两广前线。随后,任两广总督的洋务派新秀张之洞起用名将冯子材,会同王德榜,取得了镇南关-谅山大捷。此时,左宗棠己督办福建军务,挫败了法军侵占台湾和进一步染指东南沿海的阴谋。因此,史学界在为中法战争结局定性时所称的"中国不败而败"中的"不败",正是张之洞、左宗棠与爱国官兵的努力使然;"而败"则是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所致。左宗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巩固塞防和加强海防两个方面。对此,他本人也是引以为荣的。在他人生尽头仅一个月前,左宗棠以豪迈的气质作诗回顾了他出关持节和坐镇东南的历历征程。诗中"提戎敌忾效前驱,马蹄蹴破天山雪"一句,再现了西征大军随他收复新疆的壮观场景;"海防善后事孔急,将士还须猛着鞭"②一句,则展示了他对海防的关切之情和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所以说,时代造就了左宗棠,而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

    ①《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九,页五二。

    ②《艺学说帖》。《左宗棠全集》札件,第575页。

    ①《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三,页二。

    ②《题〈疏勒望云图〉》,《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466-467页。

    ①[清]王先谦编:《东华续录》(嘉庆朝),卷四二。

    ①《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1776-1777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②《筹办夷务始未》(咸丰朝),第7册,第2334、2547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①[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魏源集》,上册,第174页,中华书局1976年版。

    ②[清]林则徐:《密陈办理禁烟不能歇手片》,《林则徐集》奏稿,中册,第885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

    ③[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魏源集》,上册,第177页,中华书局1976年版。

    ④[清]魏源:《筹海篇》,《海国图志》,卷二,页四至六,光绪二年重刊本。

    ①《上贺庶农先生》,《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页一七。

    ②《〈林文忠公政书〉叙》,《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275页,岳麓书社1987年版。

    ③《〈海国图志〉序》,《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257页

    ①《筹办夷务始未》(咸丰朝),卷七一,页一七。

    ②[清]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一四,页一○,长沙传忠书局光绪二年刻本。

    ③《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七,页二五。

    ④《海防档》(丙),《机器局》,第1册,第4页,台北版。

    ⑤《海防档》(丙),《机器局》,第1册,第28页,台北版。

    ①《拟购机器雇洋匠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3册,第61-63页。

    ②《答陈俊臣》,《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七,页三三。

    ③《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四,页二五。

    ④《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四八,页二至四。

    ⑤《艺学说帖》,《左宗棠全集》札件,第5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