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戴高乐章节目录 > 第二十七章 重建法兰西

第二十七章 重建法兰西(2/2)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戴高乐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戴高乐 2017-02-13 11:40
战士的法好,有10824 名未经正式审讯即被处死,其中有6675   人是在解放前的游击战争中被处死的。此外,经法院和军事法庭正式审讯而处决的有779   人。对维希政府和通敌首要分子的公审和判决,为被害群众申了冤,报了仇,从而有力地提高了戴高乐政府的威信。

    世界各国都注视着解放了的法兰西。法国又宣布为主权国家,而且成为参战国之一了。她是以怎样的姿态重新出现?她要有什么地位呢?

    戴高乐这位抗战领袖,既没有国王的委任,也没有议会的委托,更没有经过公民投票选举,他本人又没有任何政治组织,难道世界上性格最不稳定、最难约束的法国人民会长期追随他吗?在这疮痍满目的国土上,在贫困不堪的人民中间,在政治见解严重分歧的局面下,他是不是会遇到一些无法克服的困难呢?

    大国在排斥它。不久前,戴高乐用一支精锐的部队占领了莱茵河和多瑙河,并俘虏德军12   万多人。如今戴高乐所统率的部队已发展到四五十万人,飞机1000   多架,又成了欧洲一支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战争一结束,美国就要回到它的西半球,英国将要回到它的岛上,只有法国仍然要在旧大陆上站立起来。

    1944   年11 月下旬,戴高乐应斯大林之邀,访问了苏联。他在莫斯科逗留了八天,经过多次谈判,签订了法苏互助同盟条约,有效期为20   年。美国罗斯福总统虽然一直干涉法国事务,但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胜利结束的时候,1945 年4 月12   日,死神迫使他放下了这项“伟大的任务”,尽管法国饱受苦难和受人鄙视,但她的目的快要达到了。

    但是,在所有难题中最使戴高乐头痛的是重振法国的经济。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国家遭受的创伤多么严重,战争和破坏使它所处的生活条件多么艰难,在从前建立起来的政体、等级、家庭和传统中所发生的混乱是多么严重,以致国家深深地陷入了普遍而漫长的危机。解放后的欢乐,只能暂时地使法国人看不到这些事实。现在,现实变得更加惨痛了,我,遥望将来,感到国家前途光芒万丈;可是环视周围,又看到国事如麻,千头万绪,大有麦克佩斯(莎士比亚的《麦克佩斯》剧中的主人公)站在女巫大镬前面的感触。”

    最使戴高乐痛苦的是缺乏满足法国人民生活需要的东西。一个人的全部食品配给量,折合热量每天不过1200   卡。由于没有羊毛和棉花,由于缺少皮革,很多人衣衫褴褛,穿着木板拖鞋。城市里没有一点燃料!因为煤矿生产的一点点煤炭,还要留给军队、铁路、发电站和医院使用,一点也不能提供给居民。当时国家经济是相当困难的,戴高乐哀叹道:“光明大道已经打开,但法兰西却成了一个破烂摊子!”

    据统计,因为战争,法兰西的财富已经有1/3   化为乌有。先后有50 万座房屋完全被毁,有150 万座房屋遭到严重破坏。铁路、桥梁也大部分遭破坏。有100 万公顷土地已不能耕种,另有1500 万公顷由于5   年没有经心耕种已濒于荒芜。到处都缺乏种籽、肥料、农具,家畜减少了一半。总之,德国法西斯的占领,共使法兰西损失两万亿1938 年的法郎,即等于解放后的80   万亿法郎。在战争结束的时候,法国经济失掉了大部分生产资料,在财政方面国债如山,在预算方面必须长期地为重建而拨出巨款。法国就是这样一个疮痪满目而又潜伏着四分五裂危机的国家。

    戴高乐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民族的危机使我每天操劳不安。四面八方涌来的责难、意见、诉苦和批评,并没有使我担心。

    我和每一个人一样,忍受着人民天天所忍受的困难,勉强维持着政府的工作,知道这些问题目前是不易解决的。尽管目前困难重重,但是必须建设未来。建设需要政策,并想尽力根据情况推行它。为了恢复生产和粉碎颠覆活动,必须进行社会改革。”

    戴高乐主张主要动力资源由国家掌握起来,巨大工程实行国有化,国家需要亲自领导银行,要成立法兰西航空公司。提高工人工资,努力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1945   年要把各种社会保险制度完全恢复起来,并加以扩大。一切靠工资生活的人,都必须享受社会保险。

    煤炭是动力工业的主要燃料,牵涉到国计民生,戴高乐政府首先将诺尔省和加来海峡省的煤田,随后是卢瓦尔省的煤田,都收归国有。国家接管了煤气和电力工业。国家石油研究机构开始勘探石油。还设立了一个原子能委员会负责开采法国地下丰富的铀矿。“重新装备和现代计划最高委员会”已经着手规模宏大的工作。在法兰西银行和各种信贷机构实行国有化以后,重新建设的资金也归政府掌管了。法兰西航空公司,这个国家管理的大航空公司,是由一些受资助的私营公司合并组成的。政府接管了据认为厂主曾与德国人有勾结的雷诺工厂,1945   年8   月,建立了全国行政学院,作为培训高级官员的中心。在对一些要害工业实行国有化的同时,政府还确保农民利益。在土地问题上,保证佃农不受驱逐,并且在土地出卖时,给予佃农以“第一拒绝权”。

    制定这项社会政策的动机是复杂的。法国问题专家布赖恩?克罗泽说:“戴高乐为穷人谋福利并非装腔作势,也不是一种怀有政治意图的姿态。”在戴高乐看来,这些政策和改革都从属于复兴伟**兰西的运动。在能源和信贷方面,实行国有化,是为了巩固国家,使之能够控制经济。减轻工人及其家庭的疾苦,保证农民的土地租佃权,是为了缓和他们的不满,使他们投身到重建家园的工作中来。若干年后,到60   年代,戴高乐和他的部长们都赞成盛行一时的在企业中实行“劳资合作”的办法。但至少对戴高乐来说,这并不是什么新的想法。在当年恢复经济时期,戴高乐就曾号召工人参加企业管理。他说:“工人的劳动与资本家的资本具有同样的权利,他们的报酬和股东的收入都一律依据经营的成果来决定——这就是我要实现的计划。”

    戴高乐所推行的改革,虽然触犯了少数特权阶级的利益,但确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因此有些党派虽然表面上也对他表示拥护,但暗中却加紧进行反对戴高乐的活动。戴高乐自己说,他每次出席会议,都受到隆重的礼遇。他如果发表演说,掌声会经久不息。但另一方面,他的计划却经常遭到抨击,尽管他本人免于非难,但他的部长们却不能幸免,国务部长朱尔·让纳内、财政部长弗朗索瓦·德芒东、情报部长皮埃尔一亨利·泰让、司法部长亨利·弗雷内,在咨询议会里都一一受到喧嚣激烈的攻击,甚至遭到谩骂。正如戴高乐所推测的,这种激昂情绪是议员们对他们成为纯粹的咨询角色所表示的不满。1945   年3 月19   日,一个由各政治团体组成的代表团谒见戴高乐,要求今后作出的决定均不得违背咨询议会所陈述的观点。戴高乐以高做神态回答说:“只有人民才拥有最高权力。在人民能够表达自己的意志之前,我有责任去领导他们。”

    代表们声称,他们是代表抗战运动的,因此,在合法政权产生前,他们有资格表达人民的意志。戴高乐听后耐心他说:“你们受抗战运动各组织和党派的委托,当然有权发表你们的意见。正是这个缘故,我才设立了咨询议会并指定你们为它的成员。你们向政府提问题,政府向你们作解释,你们并向政府提出建议,你们是通过这些活动来参与政府工作的。但是,我不同意超过这个范围。另外,请你们考虑,法国抗战运动大于各团体,而法国又大于抗战运动。所以我是以整个法国的名义来履行我的使命的,而不是以一个派别的名义,不论这个派别多么重要。在下届大选之前,我要对国家的命运负责,我也只对国家负责。”

    1945   年春,政府面临的最迫切任务之一,是制定国家预算。据认为,征税不可能多于1750 亿法郎,而这个数目仅相当于军费开支一项,其他公共开支还需要2150   亿法郎。在财政问题上,出现了两种各有其代表人物的、互相对立的理论。经济部长皮埃尔?孟戴斯一弗朗斯提出的理论主张紧缩,而以财政部长勒内?普利文为代表的另一种理论却主张膨胀。通货膨胀是争论的中心问题。孟戴斯一弗朗斯要收回所有的钞票,换成票面价值仅合旧币1/4的新钞,其余3/4   的价值仍归持票人所有,但由此增加的这部分除少量需用外,作为存款,予以冻结。这样就会急速地降低购买力,并打击黑市活动。与此同时,所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冻结在相当低的水平上,使比较穷苦的消费者能够维持生活。

    财政部长普利文却对此提出异议。他认为当务之急是恢复生产,但苛刻的紧缩措施,取消一切刺激,就不可能恢复生产;人民对国家的信心和对货币的信任就会毁于一旦。复兴的途径在于刺激经济,在于实行膨胀政策。如果因此出现货币流通量太大,过多的货币可以用流动债券使其回笼。发行流动债券会鼓励储蓄,并使每个纳税人感到,他挣得的钱仍然分文不少。与此同时,必须没收黑市商人的诈骗的利润,但对合法企业则应予以保护。

    经过权衡利弊,戴高乐认为普利文在平衡财政的做法上,要比孟戴斯一弗朗斯更胜一筹,因而接受了普利文的建议。不久,随着法国战俘从德国归来,普利文的才能和政府的决心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为了解决250   万战俘的吃、穿、安置问题,戴高乐授权普利文实行他的恢复(清理)计划。虽然这个计划远不及孟戴斯一弗朗斯所设想的措施那么伤筋动骨,但也够剧烈的了。自1945 年6   月4 日至15   日,这个行动全面展开了。所有钞票和短期债券都要交出,以一对一的兑换率换成新票。这样做有双重目的:完成对全国财富的全民清查工作,即彻底搞清土地、财产、公债券、股票和证券的情况;同时把非法财产冲刷出来。那些交出钱的人就得要纳税,而有些人可能由于害怕被控告而未交出的钱就会一文不值。这也适用于被德国人转移出去的法国货币。但对存款却不予冻结。两个月之内,流通的货币量就从5800   亿法郎下降到4440   亿法郎。对稳定经济、恢复发展生产起到有利的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实施和发展,各个派别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日益尖锐起来。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