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章节目录 > 第二章 冲锋队长

第二章 冲锋队长(2/2)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 2017-02-13 11:37
,“相信警察将与我们站在一起”。

    10 月25 日,希特勒与赛塞尔见面。希特勒对赛塞尔诱以高官厚禄,说在未来的新政府中,他有希望接管德国的警察部队。赛塞尔却对希特勒的计划有异议,他认为希特勒提出的让鲁登道夫在新政府中担任首脑的建议是不合适的,因为“外国人都认为鲁登道夫是一个好斗的民族主义分子”,希特勒自然不能泄露他拉大旗做虎皮的用意。希特勒之所以拼命地拉上鲁登道夫一起干,只不过是想利用他在陆军中的影响力,获得军队的支持。希特勒向赛塞尔解释说:“我们需要他争取德**队,没有一个德国士兵会向他开枪。”

    最后,赛塞尔同意他的警察部队将“召之即来”。在希特勒会见赛塞尔时,戈林又一次拜见了洛索夫中将。回来后,他兴冲冲地对希特勒说:“洛索夫和我们是一条心的,我们将顺利地达到目的。”

    正当希特勒和戈林自以为得计时,不料柏林的一道命令,犹如五雷轰顶,使得他们手足无措。

    10 月24 日,柏林政府突然下达命令,撤换冯·洛索夫的职位,由冯·克莱森施但因将军接任。柏林政府的国防部长、陆军的实权派人物西立克将军亲自签署了这一命令,这说明柏林政府已经察觉到了来自巴伐利亚州的危胁。显然,军方此时站到了柏林政府一边。希特勒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希特勒和戈林等人怎么也不明白,一贯对柏林政府阳奉阴违的德国陆军,怎么会突然倒向了柏林政府。

    其实,军方此举也是出于无奈。德**队何尝不想借助国内右翼势力,将共和政府推翻。可是,军方实在担心这些胆大妄为的右翼团体,在推翻共和政府之后再作出什么事情来,尤其害怕他们挑起一场对法国的战争。德**队现在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一场战争,而保存现政权,也就等于消除了不利于德**队的战争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困扰,来自巴伐利亚的战争狂嚣,是他们所不愿听到的。在此之前的9 月26 日,艾伯特总统已经宣布德国处于紧急状态,根据紧急状态法,西立克将军和他的军队实际上已成为德国的独裁者,这就是说,军方控制了全国。深谋远虑的西立克将军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国内秩序的对策,他先是无情地粉碎了同他直接有关的“黑色国防军”

    的叛乱,又镇压了**在汉堡发动的起义,清除了萨克森。图林吉亚地方政府中的**人势力。西立克认为,这样一来,巴伐利亚的右翼势力就不会以“从**手中拯救祖国”为借口,进行反对中央政府的活动了。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巴伐利亚平静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军方只能采取强硬的手段了。

    起初,巴伐利亚州长官在接到西立克将军签署的撤换洛索夫中将的命令后,马上表示,不接受柏林方面的这一命令,洛索夫中将继续担任巴伐利亚州的国防军司令,并且让军队向巴伐利亚政府宣誓效忠。这一举动不啻在向柏林政府和西立克示威。西立克并没有让步,他向巴伐利亚的三巨头发出警告,告诉他们,任何同柏林方面作对立的行为都将受到军队的干预。在西立克的重压之下,三巨头退却了。对这些情况,希特勒一无所知。

    不久,希特勒发现了三巨头态度的变化,原定于10 月30 日召开的群众大会,洛索夫没加任何解释就予以取消了。希特勒当晚在克朗马戏场对纳粹党的大群支持者说,“在我看来,德国的问题只有在我们的卐字旗在柏林飘扬时,才会得到解决”。

    11 月6 日,三巨头告诫以希特勒为首的战斗同盟的首脑们,不许轻举妄动,究竟在什么时间、以什么形式行动,须经他们三个人同意。卡尔在与希特勒等人谈话时说:“我也希望建立一个新的民族主义的政府,但我们必须联合一致,要有一个经过深思熟虑、有充分准备、步调一致的计划。”洛索夫则说,“我也想向柏林进军,但如果又是一次卡普暴动和屈斯特林的暴动(指黑色国防军的未遂政变),你们别想让我参加。……在没有百分之九十胜利的希望之前,我是不会采取行动的”。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希特勒不能再等了,他手下的人也都急不可耐了。

    戈林不断催促希特勒采取行动,他告诉希特勒,威廉·布鲁克纳中尉对他说,“时候到了,我已约束不住弟兄们了。

    如果现在再不采取行动,他们就要离开我们了”。

    希特勒决心单独动手。经过一番谋划,希特勒决定以武力制服三巨头,使他们不得不听命于他。他向戈林和罗姆面授机宜,让他们分头寻找机会劫持三巨头,并以他们的名义行动。

    11 月6 日晚,戈林、罗姆等人被希特勒召集到一起,希特勒告诉他们,最后行动的时间定在11 日。在那一天,他们的“部队”将占领巴伐利亚的主要城镇、火车站和市政大楼,然后宣布“全国革命”开始,强迫三巨头承认既成事实。第二天,戈林被派去同高地联盟领导人韦伯联系。

    机会终于来了。戈林手下的人打探到11 月8 日晚,州长官卡尔将在毕尔格勃劳的大啤酒馆举行集会,冯·洛索夫、赛塞尔及其他政要都将出席,希特勒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将三巨头一举擒获。

    1923 年11 月8 日清晨,慕尼黑阴霾满天。在刺骨的寒风中,一队队头戴滑雪帽的纳粹冲锋队队员,手持各种武器急促地在街头走过。在各主要路口、建筑物前,三三两两停留着衣着怪异的武装人员。街道上还不时急速驶过一辆辆满载纳粹冲锋队员的汽车,火车站则被一队队来自上阿尔卑斯山区的高地联盟的士兵挤占着。

    一清早,戈林头戴钢盔,身穿闪闪发亮的黑皮上衣,开车进了城。临走前,他向卧病在床的卡琳吻别,说他将晚些回来。

    上午10 点钟,戈林向各支队队长下达了命令。由冲锋队支队长布鲁克纳带领两个支队的冲锋队员,让他们下午5 时到毕尔格勃劳的大啤酒馆待命,其余队员则在阿茨贝格和霍夫布劳啤酒馆集合,戈林亲率冲锋队的精锐“阿道夫·希特勒突击队”守候在图尔布劳。高地联盟和战斗联盟则以毕尔格勃劳啤酒馆附近的一些小啤酒馆为集结点。

    街上的情况,三巨头并非一无所知,但他们谁都不相信希特勒敢有什么大的举动,当晚他们都如约参加了集会。卡尔看到集会的啤酒馆里人满为患,许多听众都站在人行过道上,而且有数百名穿警服的人夹杂其中,心里不安起来。他见到了一些朋友,发现他门同样迷惑不解,后来他才听说,希特勒私下邀请巴伐利亚所有的政界和军界名流参加了这次集会。

    在三巨头到达之后,希特勒与“战斗联盟”的另外一个头子里希特也赶到了啤酒馆。希恃勒打扮得不伦不类,身穿一件黑色的大衣,胸前挂着两枚铁十字勋章。他们见啤酒馆内挤满了人,就在外面等候戈林带领的“阿道夫·希特勒突击队”到来。大约在晚上8 点钟,戈林带着人匆匆赶到,希特勒命令立即开始行动。

    此时,卡尔正在台上讲话。突然他结巴起来,脸上现出了惊恐的表情,两眼直直地看着大门。听众们也不约而同地向后望去,只见问外挤进来一群头戴钢盔、荷枪实弹的人。几个人还将一挺机关枪架在了门口,黑洞洞的枪口对着啤酒馆内的人。希特勒提着手枪,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向卡尔正在讲话的讲台。一名警察少校企图拦住他们,但希持勒将手枪指向了他,逼得他只好步步后退。卡尔终于醒过神来,他面如土色地从看台上走了下来,希特勒却跳了上去。

    希特勒见台下一片混乱,就对着天花板开了一枪,人群立刻静了下来。

    希特勒用他那己有些失声的尖厉的嗓音喊道:“全国革命已经开始了!”他清了一下嗓子接着说:“这个地方已经由600 名武装人员占领。任何人都不许离开大厅。大家必须保持安静,否则我就在楼厅上架起机关枪。巴伐利亚政府和全国政府已经被推翻,临时全国政府已经成立。国防军营房和警察营房已被占领。军队和警察已在卐字旗卜向市内挺进”。

    尽管很多人怀疑希特勒在虚张声势,但谁也不能断定外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面对着纳粹冲锋队员黑洞洞的枪口,更没有人敢提出什么疑问,希特勒命令卡尔。洛索夫、赛塞尔跟他到台后的一个房间里去,在冲锋队员的押解下,巴伐利亚的这三名最高级别的官员只好乖乖地随他去了。

    经过短暂的平静后,大厅里骚动起来,有人向警察高喊,“别像一九一八年那样胆小,快开枪!”有人大声嚷嚷“丑闻”,“南美洲”(意指该地经常发生未遂政变)。但是,警察看到自己的局长都那么驯服,而且冲锋队员已占领了整个大厅,因此一动都不敢动。希特勒早在警察局安插了一个纳粹党的坐探,要他打电话告诉在啤酒馆值勤的警察不要插手此事,只须随时报告情况就可以了。戈林走上了讲台,气势汹汹地命令台下的人安静一点。

    台下的观众几乎没有人认识这个年轻的纳粹党徒,骚动依旧。戈林拔出手枪,也像希特勒那样向天花板开了一枪。待人群静下来之后,他大声叫道,“没有什么可伯的,我们没有恶意。我们要消灭的是讨厌的犹太人。陆军和警察部队正在举着旗帜来同我们会合。因此,你们没有不满的理由,喝你们的啤酒吧!”戈林的话起了作用。人们逐渐平静下来。

    又有许多警察赶到现场,当一位警官央求戈林放了啤酒馆里的人时,戈林只轻轻地敲了一下手表,咧嘴笑着说:“等到8 点40 分,弗里克赶到再说。”

    威廉·弗里克是慕尼黑的政治警察人目,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是希特勒的支持者。此时,纳粹的联络员已用暗语通知了正在警察总部听信的弗里克和在另外一个啤酒馆待命的罗姆。在接到“安全交付”这一暗语时,罗姆怪叫一声,跳上了啤酒馆的一个桌子,向手下的人宣布,“政府已被推翻,新的政府正在组建。”他命令所有的人立刻到外面列队,准备穿过市区游行,然后与在毕尔格勃劳啤酒馆的希特勒会合。

    在毕尔格勃劳的呻酒馆,希特勒正口沫横飞地劝说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气得发昏的三巨头同他一起干,戈林则站在一旁帮腔。他见三巨头都不说话,便有些发急,指着洛索夫将军以戏谑的口气对希特勒说:“这种老将军还能做什么呢?不就是签几条命令吗,他能做的我也能做。我也能当师长——咱们就在此时此地解除他的职务得了。”希特勒向戈林摆了摆手,不让他信口开河。希特勒又尽力地压低声音说:“你们三个人在未来还将得到鲁登道夫将军的支持,他将和你们一起组成新政府。”“但是,”希特勒脸色一变,对三巨头挥了一下手枪恶狠狠地说,“如果你们不干,谁也别想活!我手枪里有4 颗子弹,如果你们不肯合作,三颗子弹送给你们,一颗留给我自己!”

    希特勒见三巨头不肯就范,便让戈林留下看住他们,自己回到了大厅,重新登上讲台。希特勒向在场的人宣布,巴伐利亚政府已被解散,德国总统艾伯特和总理施特莱斯曼已被解职,三巨头已经决定参加这场革命。他建议由冯·鲁登道大将军任同家军队的“改组者”,洛索夫和赛塞尔指挥帝国的陆军和警察。他最后说:“为此,我建议由我接管国家临时政府的政治领导权。”希特勒从从容容地说完这些,便带头鼓起掌来。当人们听到三巨头已与希特勒合作时,发出了一片欢呼声。随后希特勒派人把那三位领导人带了回来,他们一出现在啤酒馆中,人群中又是一阵疯狂的欢呼声,像是一场杂耍节目到了精彩之处一样。希特勒转过身对三巨头说:“你们看看人民都在为我们的合作欢呼,还是不要违背人民的意愿吧。”事已至此,三巨头只好一一违心地说了一些支持希特勒“革命”的后。

    这时,鲁登道夫在几个冲锋队员的陪同下,走了进来。希特勒急忙迎上前去,与鲁登道夫紧紧握手。但鲁登道夫面色不悦,没有同希特勒说话。希特勒立刻明白了,鲁登道夫在进来之前,一定是在门外听到了他的讲话,因为希特勒曾向鲁登道夫许愿,将来由他担任德国元首。希特勒并不在乎鲁登道夫的态度,他要的只是鲁登道夫亲临现场。

    不一会儿,外边又传来一阵军乐队的吹打声,大约有1000 多名士官生高举着卐字旗从步兵营赶来这里,鲁登道夫和希特勒走出去迎接。有人向希特勒报告,火车站和电信局已落在高地联盟部队手中,洛索夫的军区司令部已牢牢地掌握在“德国战旗”的手中。希特勒神采飞扬,他日思夜想的“革命”,居然在一夜之间成功了!戈林也急忙派人给卡琳带去了“胜利”的消息。

    希特勒又一次对着人群发表了讲话,宣称,“我现在要履行我5 年前在军事医院里一时成了瞎子时所立下的誓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直到十一月罪人被推翻,直到在今天德国的悲惨废墟上建立一个强大的自由的光荣的德国”。

    希特勒的话音刚落,一名冲锋队员跑来向他报告,高地联盟的人在陆军工兵队营房同正规军发生了冲突。希特勒脸色大变,他伯的就是与正规军发生冲突。希特勒急忙让戈林驾车同他一道去看一下情况。临行前,他委托鲁登道夫处理一下啤酒馆里的事情。当希特勒平息了事端,高高兴兴地回到酒馆时,他作梦也没有想到的事竟发生了,鲁登道夫将三巨头给放了,他不禁目瞪口呆。希特勒满以为他的“部长们”正在忙于新的国家重建的任务,三巨头也拟定好了进军柏林的计划,但结果却让他极度失望,外面的消息也让希特勒恼火。早些时候传来的那些消息都不详不实,除了“德国战旗”占领了洛索夫的军区司令部外,任何战略要地都没有被控制。更让他担心的是,他的人还没有占领电报局,政变的消息传到了柏林,国防部长西立克要巴伐利亚驻军镇压政变的命令也由电报局接收过来,送到了驻军的手中。

    不一会儿,又有消息传来,罗姆带领的一部分冲锋队员被军队包围在军区司令部里。而三巨头已通过电台向全国发表了一个“新闻公报”,声称“巴伐利亚州长官冯·卡尔、冯·洛索夫将军和冯·赛塞尔上校谴责希特勒暴动,”

    并解释说,“他们在毕尔格勃劳啤酒馆集会上发表的意见是在枪口的威逼下讲的,故而无效。请注意不要滥用上述讲话的内容”。

    10 分钟后,慕尼黑电台又发布了一则消息:“所有重要的机关,都控制在部队和州警察手里。增援部队还在途中,市内平安如常。”

    看到冲锋队队员和士官生惶惶不安、六神无主的样子,希特勒和鲁登道夫都万分沮丧。戈林建议,希特勒先将队伍撤往慕尼黑南部的罗森海姆,在那里重整队伍,以求东山再起。鲁登道夫马上反对,他对希特勒和戈林说:

    “绝不能就此罢手,现在正是显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的时候,让他们看看,我们是能够领导民族主义运动的!”他还自信地说:“我相信,德国士兵,包括警察在内,是不会对我,一个曾经领导过德**队取得一次次胜利的将军开枪的。现在你们跟我一起去,去占领任何一个需要占领的地方,我相信,我们会成功的。”

    希特勒对鲁登道夫的话将信将疑,但此时也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便同意了鲁登道夫的意见。同鲁登道夫商议完之后,希特勒让冲锋队员和步兵士官生在啤酒馆门前列队,希特勒即兴发表了演讲,企图说服他们不要气馁,再次强调“民族革命胜利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戈林提出应该绑架一些人质,希特勒马上表示赞同。上午11 点,戈林带着突击队员冲进市政委员会会议室,将市长和九名惊恐万状的社会党议员,像押解犯人似地推到了外面。将近午时,冲锋队员和士官生们在啤酒馆外面徘成了行进纵队,希特勒站在队伍的前面,他的两旁是戈林和鲁登道夫。临出发时,戈林指着人质对看守他们的冲锋队员叫道:“如果军队向我们开枪,你们就用刺刀捅死他们,或用枪托砸碎他们的脑袋!”接着,韦伯率领的高地联盟纵队在右,戈林和希特勒率领的冲锋队及突击纵队在左,两名手持战刀、头戴钢盔的冲锋队员护卫着纳粹党旗,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希特勒想以这种方式镇住警方,解救被包围在军区司令部里的罗姆及其他的人马。

    武装游行队伍刚刚走到离啤酒馆仅几百米的路德维希大桥前,就发现十几名身穿绿色制服的警察已在大桥上组成了一道警戒线。走在前面的冲锋队员高唱起帝国时代的国歌,其余的人则大喊:“别开抢!鲁登道夫和我们在一起!”趁着这些警察还没有反应过来,行进的队伍冲过了警戒线。

    这时,慕尼黑市民纷纷涌上街头,观看这令人心悸的壮观场面。一些支持纳粹的市民纷纷加入进去,使希持勒的游行队伍不断扩大。当游行队伍走到一条狭窄的街道上时,又有100 多名警察拦住了人群。希特勒的卫士乌里希·洛拉夫跳上前去,大声向带队的警官叫嚷:“投降吧!投降吧!鲁登道夫将军与我门在一起。”那个警官却不为之所动,反而命令警察准备射击,看来鲁登道夫的名字对他没起任何作用。突然有人开了一枪,瞬间便枪声大作。里希特第一个倒了下去,子弹射中他致命的部位。戈林的大腿上挨了一枪,伤势甚重,也趴在了大街上。枪声很快便停了下来,游行的人或四处逃散,或跑到街道两旁卧倒,街道中央则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死伤的纳粹党人。

    只有一个人既没有卧倒,也没有逃走,他就是鲁登道夫。枪声响起时,他竟一直保持着检阅队伍的姿态,枪声停后,他在副官的陪伴下,冲着警察的枪口,慢慢地神色庄严地走了过去,警察们好像在看一个疯了,谁也没有理会他。

    枪响之后,第一个飞奔逃命的就是刚刚还视死如归般地走在队伍前列的希特勒。他跳上一辆跟在身后的汽车,让司机将他送往一个纳粹党徒在乌芬的乡间别墅。至于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同党的死活,那些逃命的人们,在希特勒的心中已无足轻重了。

    第一阵枪声响过,戈林觉得有一股灼热的气流钻进了他的大腿,随后他便倒在了地上,尽管他动不了了,但神智还是清醒的。他大声呼喊着希特勒的名字,刺耳的枪声、愤怒的咒骂声、凄惨的呻吟和呼救声盖过了他的声音。

    他似乎觉得生命正离他而去,他想起了在家里等着他的卡琳,随后眼前一片黑暗,他昏了过去。

    戈林醒来之后,急忙问现在他是在什么地方,有人吉诉他,他在一个诊所里。有一个人对戈林说,在他们抬他进来时,一楼的主人要赶他们走,是一楼的巴林夫妇收留了他,他们是犹太人。戈林苦笑了一下,想想自己天天喊着反对犹太人,到头来救他的却是犹太人,真好像是命运在捉弄他。几天后,巴休夫妇又将他送到他们的朋友开设的一家诊所继续治疗。

    戈林的伤势严重,一颗子弹穿透了他的腹股沟,离动脉仅几毫米,流了许多血。几天后,戈林手下的人将消息通知了焦灼不安的卡琳,卡琳立刻赶到了诊所。随后,她将戈林藏在了一个纳粹的同情者、荷兰人克里肯少校在慕尼黑郊外的别墅里。这里离慕尼黑大近了,还是不宜久留。卡琳与克里肯商量了一下,决定将戈林偷渡出境。此时,慕尼黑已开始对纳粹党人进行搜捕。尽管在纳粹开列的阵亡者名单中,戈林的大名赫然排在第一位,但警察根本就不相信,因为他们谁也没有看到戈林的尸体。

    11 月10 日,赛塞尔亲自签发了逮捕戈林的命令,并封锁了离慕尼黑最近的米腾瓦尔德边境检查站,严防戈林出逃。

    卡琳并不知边境已被封锁。几天后,卡琳同正在因伤口发炎发着高烧的戈林,乘坐一辆由一名冲锋队员驾驶的汽车来到了这里。结果戈林夫妇被扣留,他们的车在警察的监视之下开到了维格斯疗养院。到那里不久,在高地联盟队员的帮助下,戈林成功地逃脱了监视,拿着假护照逃到了奥地利。在此后的4 年里,戈林虽然逃脱了德国法律的制裁,却饱偿伤痛和流亡之苦。

    正是:偷鸡不成反蚀米,时乖命蹇枉张狂。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